祁汉俊将军 海军少将汪玉被抓捕原因近况 正军级少将汪玉简历照片(图)

2017-05-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走进夷陵中学校园,教学楼前的花园里有一块偌大的石头,"饮水思源"四个大字在其上分外夺目.这块石头是汪玉和他当年夷陵中学同窗校友共同捐赠的."那是2010年7月3

走进夷陵中学校园,教学楼前的花园里有一块偌大的石头,“饮水思源”四个大字在其上分外夺目。这块石头是汪玉和他当年夷陵中学同窗校友共同捐赠的。“那是2010年7月31日,正值我们从母校毕业30年。”汪玉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他说,同学们放下各自手中的事务,从世界各地回到了魂牵梦绕、阔别30年的母校。当时正值网上热议华科大的根叔和重大的李哥“关于母校”的诠释和感悟。但他却觉得一直以来,夷陵中学在他和同学们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所求知的学校,更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神圣的净土。那里印刻着他们成长的记忆,记录着他们从懵懂青涩少年一路走来的人生起步历程。

汪玉回忆说,1978年从白洋镇普溪窑中学考入夷陵中学时,学校面向宜昌地区只招生两个班。同学们大都来自农村,不仅成绩非常优秀,而且特别勤奋。“正是从曾经朝夕相伴、共渡学海的同窗好友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勤奋和坚韧;从老师深夜教学楼窗前批改作业时弯弯的背影里,我知道了什么是承诺和呵护。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和后来考取清华大学的季林红同学约定彼此监督,互相激励,每天提前1小时起床学习。有一次,他俩起床早读了很长时间,仍不见天亮,不得不回到寝室又睡了一觉。

谈到这个细节时,汪玉笑了。他说,那时没有闹钟,也没有手表,一切作息依据就是校园里的铃声。高考时,季林红和汪玉仅以1分之差,分别夺得宜昌地区第一名和第二名。

填写报考志愿时,本来可以与季林红一起上清华大学的汪玉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是母校让我们找到了开启人生的第一把钥匙,铸就了划动生命之舟的第一支船桨,长出了搏击长空的第一对‘隐形的翅膀’。”在同学聚会上,汪玉被大家推举为发言人。

他动情地说,岁月可以带走他们青春的容颜,却带不走对母校、老师的眷恋,冲不淡师生、同窗之间的深情厚谊。无论大家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成就,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同学。无论他们遍尝多少人生百味,都有着在夷陵相濡以沫的共同经历……一番肺腑之言,说得刚刚聚首的80多名同窗热泪盈眶。

大家相约,无论怎样变迁、身处何地,都要把握好生命中每一个宝贵的当下,共同开创夷陵中学、每一位夷陵中学人的美好未来。

两次放弃出国机会选择“蓝海”

“如果说第一次选择是因为兴趣,那么,后两次选择是因为使命。”回首以往,汪玉坦言也曾面对无数次的选择,但刻骨铭心的只有三次。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因为从小向往蓝天,而放弃了清华大学,选择到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适逢“出国热”、“经商热”,既可以选择出国深造,也可以找寻一个待遇优厚的研究机构。

但是,在中学时代看过的一部电影《南海风云》,激发起他的壮志,第一次听《军港之夜》燃起的豪情,早已化作一份使命,使他毅然选择加入海军的行列当中,到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工作。

到基层当兵,是汪玉从军路上的第一次历练。他说,当时到海军某基地代职时,正值南沙“3·14海战”。所在舰船奉命开赴前线支援。舰长说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不容易,劝他留守。但他婉言谢绝了领导的好意。他说,博士硕士首先是战士,现在最需要的是到一线。他连夜给亲人写下留言,坚决请战上了前线。这次参战,不仅检验了一名海军军人的勇敢和忠诚,同时还更坚定了他投身海军装备科研的意志和信念。

基层代职结束后,汪玉重新回到论证中心工作,开始没日没夜地投入海军装备论证科研。为了克服我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仿真技术难题,他请教专家,到处跑图书馆查资料,虚心向身边同事学习,花去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当时,由于国内在该领域尚处空白,一缺技术资料,二无经验可借鉴。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汪玉深入南海一线部队,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苦条件,一点点收集仿真数据。最紧张的时候,一天24小时吃住在办公室。经过两年的刻苦攻关,终于突破该项关键技术难题,使我国舰船动力系统仿真研究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后的短短时间里,他先后主持完成10余项舰船仿真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1994年,又一次重要的抉择摆在他面前。当时,汪玉的爱人徐霓霓在德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后,决定留在德国发展。妻子邀请他前往探亲,希望他脱下军装,一起在德国发展。一边是月薪数十万的优厚待遇和夫妻团聚,一边是军队科研事业的迫切需要。

如何说服妻子心甘情愿地支持他?他思考再三,决定用“爱”打动她。他尽心尽力地照顾支持妻子,在妻子最开心时悄悄地以诗言志:“金钱诚可贵,事业价更高;要为理想搏,二者皆来到。”徐霓霓被汪玉那种对事业的执著和对爱的忠诚打动了,主动放弃留德机会,一起返回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