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平紫砂 潘国平:用指尖传递紫砂神韵

2017-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正因为如此,你会发现,无论是简朴古雅的"上新桥",还是圆润饱满的"笑罂壶",无论是做工精湛的"汉云",还是线条流畅的"提璧壶",潘国

    正因为如此,你会发现,无论是简朴古雅的“上新桥”,还是圆润饱满的“笑罂壶”,无论是做工精湛的“汉云”,还是线条流畅的“提璧壶”,潘国平的作品无不体现

    出他对紫砂艺术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他制作的紫砂壶由上而下

    严丝合缝,壶身各部位衔接

    自然,既不失传统紫砂文化的精髓,又有现代新作的韵律。即便是同一款经典器形,匠心独运的潘国平也会对壶体、壶嘴、壶盖和壶把等部位的角度进行微弱的调整,从而使其展现出不同的韵味。

    不仅如此,潘国平还在传承经典紫砂壶型的基础上,巧妙地将泥绘、雕刻等工艺以及自己对紫砂艺术长达20多年的理解融入到了作品之中,所以,“莲花对杯”、“鼎尊壶”、“乳鼎壶”、“汉君壶”等一把把造型流畅、风格迥异的原创作品才会在丰腴细腻的外表下,散发出高贵不俗的独特韵味,深得紫砂爱好者及收藏界人士的认可与好评。

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紫砂市场鱼目混杂,潘国平依然坚持对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的制作态度,甚至会将壶身制作完毕的紫砂壶暂时放进保温箱足足几个月,直到自己构思出搭配壶身的文字和图案为止。

    当然,紫砂艺术之所以能吸引潘国平倾注近20年的心血,除了其本身妙不可言的制作工艺之外,还有藏在紫砂壶背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紫砂文化。一方面,它是将“诗、书、画、刻”融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艺术品,有着令人赏心悦目的力量;另一方面,它又是用以沏茶、盛茶的实用器具,而且使用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发光润,沏出来的茶汁也越发香醇。

而漫长的制壶养壶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而且,紫砂壶不媚不俗、沉稳低调的特点,也颇能体现国人的中庸之道,内敛与纯朴的完美融合,让紫砂壶更多了几分意象之蕴、含蓄之美。

    如今,在位于一方国际的紫陶阁全手紫砂工作室,潘国平依旧像昔日的匠人一样,不慌不忙地享受着埋头制壶的快乐。这里虽然面积不大,却琳琅满目地摆放着他精心制作的紫砂作品,也承载着他传承古老工艺、弘扬紫砂文化的梦想。

一把把功力精深、形神兼备的紫砂壶,不仅凝结着他的奇思妙想与精雕细琢,更是他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最美好的诠释。与其说,潘国平对紫砂艺术创作有着极高的悟性,不如说,他已经选择用一辈子的时光默默做好一件事,一件他值得用一生去守护与传承的事。       记者吴静静

    “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集诗、书、画、刻于一体的紫砂壶,一直以来深受广大爱壶者的青睐,而巧夺天工的制壶者,更是堪称用指尖传递紫砂神韵的美好使者。

在美丽的滨城大连,就有这样一位痴迷紫砂艺术的匠人。10年前,他带着精湛的紫砂制作工艺从遥远的故乡江苏宜兴来到了大连。对全手工制作的偏爱以及对每一处细节近乎苛刻的态度,让他的作品刚中蕴柔、美中藏力,大气而不失细腻、传统又不乏创新。他,就是来自陶都宜兴的优秀紫砂传承人、大连紫陶阁全手紫砂工作室匠人——潘国平。

    潘国平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虽不是出生于传统的紫砂世家,但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紫砂艺术也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而真正开始接触紫砂,还要追溯到1996年。那时候,潘国平机缘巧合地加入紫砂厂工作。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在资深前辈的耐心传授下,潘国平踏上了一条漫长而美妙的制壶之路。

    然而,历史悠久的紫砂工艺却并非想象中那般简单。虽然在潘国平的工作台上,只有竹片、竹刀、木搭子和拍子等几样简单的寻常工具,但一把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从最初的简单构思,到绘制设计图纸,再到具体的实施操作,往往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甚至全盘否定、重新制作也不足为奇。

而光是单调乏味的操作过程就需要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煎熬,更何况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创作过程中追求新意,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