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号、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2017-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甘肃酒泉6月11日电(记者 李志晖 白瑞雪 李宣良)神舟十号飞船11日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腾空,并将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标志

新华网甘肃酒泉6月11日电(记者 李志晖 白瑞雪 李宣良)神舟十号飞船11日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腾空,并将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能够为在轨各类航天器输送人员和物资。

正如汽车只有反复试车后才能形成产品投放市场,长二F火箭和神舟飞船同样是在经过多次飞行考验后得以技术固化,形成高可靠、高安全、可载人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经过神一到神九的试验性飞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顺利进入应用飞行阶段。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航天技术应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神十飞行中,三名航天员和相关物资将被送进已在太空运行了600多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开展数十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其中包括中国首次太空科普活动以及对天宫一号有关设施的更换。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将在轨飞行15天,为历次任务最长。

在增加空间应用项目的同时,神十飞行改进了天地同步作息制度,以保证航天员的充足睡眠。专家们还根据三位航天员的不同口味制订个性化食谱,新增了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粽子等多种太空食品,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航天员张晓光此前接受采访时说:你们将会看到我们的太空工作生活很充实很丰富。

航天科技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让人在太空长期健***活、有效工作,充分发挥人在太空中的作用,并把空间技术应用于地球,一直是航天人追求的梦想。

每当飞天时刻,国人备感振奋并为飞船送去祝福。而经历航天发展多个里程碑之后,飞船发射的逐步常态化,让民众已不再仅仅关注火箭腾空的激动刹那,而是把目光更多投向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应用。

在太空如何做实验?我们什么时候能吃上太空培育的水果?失重环境中是否能够研制出更好的材料?网友的提问体现出民众对空间科技的期待,广大青少年对首次太空授课更表现出浓厚兴趣。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启动以来,先后突破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空间应用也一直与火箭、飞船等系统的发展同步进行。

近年来,中国空间科学的大部分飞行实验都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实施的,空间应用的水平也大幅提升。动力、控制、信息、电子、测控到能源、材料、化工、纺织等与载人航天工程紧密相关的行业也得到推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今年来,长期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开展了电解制氧试验、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和空间材料实验等,在国土资源普查、林业、海洋、城市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了对地遥感应用,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成果。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高,今后中国还将发射更多的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以及实验室,并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当民众对航天发射逐渐习以为常,也就意味着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让落月嫦娥激励学子追梦

嫦娥,稳落月宫;玉兔,信步虹湾。五星红旗闪耀月球之上,中华民族实现奔月梦想,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为了这一刻,炎黄子孙梦想了数千年;为了这一刻,航天人拼搏了整10年。让落月嫦娥激励学子继续追梦,让梦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成为续写中国梦的时代呼唤。

嫦娥奔月的神话世世相传,飞月的美好愿望代代承继。年年中秋,地球之上,亿万中华儿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听老奶奶讲,月亮上有广寒宫,宫中有婀娜的嫦娥;听老爷爷讲,月亮上有魁梧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听妈妈说,有飘香的桂花树;听爸爸说,有环形山和月海。

传说中,诗仙李白水中捞月,醉溺江中。他感叹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他眼里,那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到达的彼岸。而在苏轼眼里,月亮是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天上宫阙和琼楼玉宇,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叹。

望月、追月、探月,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中国探月》一***载,从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开始,人类陆续命名了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单元。在月球上留名的中国人名、神话人物名包括祖冲之、张衡、郭守敬、万户、石申、高平子、李白、嫦娥等。

有关国际组织用这些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和月溪。祖冲之被命名的理由是:南北朝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创立《大明历》,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张衡是:东汉天文学家,提出浑天说,研制浑天仪,撰写天文著作《灵宪》;郭守敬是:元朝天文学家,编制天文历法,研制新式天文仪器;万户是:明朝的一位官员,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世界第一人;石申是:战国时期天文学家,撰写《石氏星经》;高平子是:开创中国现代天文学;李白是: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嫦娥被命名的理由是:嫦娥奔月的神话。

时光穿越到现代,古人眼里遥不可及的月球,被现代航天人征服了。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命名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期。2007年秋,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现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并自动巡视勘察;2017年前后,嫦娥五号探测器将实现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

嫦娥三号实现了中国航天七大创新,包括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地外天体巡视勘察,首次对月面探测器遥操作,首次研建我国大型深空站等。

十年探月路,托举中国梦。从神舟的十全十美到嫦娥的三战三捷,中国航天人拼搏奉献,用中国创造把中国奇迹一次次写上太空,用中国精神把中国力量一次次彰显宇宙。首次成功完成载人登月的美国科学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叹服中国航天团队一再表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来自澳大利亚的天体物理学家凯蒂马克说:自我有生以来,中国是唯一在月球上软降某个物体的国家。

举国同庆之际,让我们在衷心祝贺的同时,向航天人学习,向航天人致敬!让我们从现在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学苦练,追求精准,掌握扎实知识,攀登科学高峰,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