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籍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辞世

2017-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著名二胡大师.敬爱的闵惠芬老师今天上午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她的离去是中国音乐界的巨大损失!她的名字将犹如一座丰碑,永远耸立于中国民族音乐之林!"昨天,宜兴籍著

“著名二胡大师、敬爱的闵惠芬老师今天上午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她的离去是中国音乐界的巨大损失!她的名字将犹如一座丰碑,永远耸立于中国民族音乐之林!”昨天,宜兴籍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在上海仁济医院病逝,享年69岁,同为无锡人的二胡演奏家邓建栋第一时间发布悼念微博,跟帖者纷纷表达心痛之情。而无锡的民乐界人士、二胡演奏后辈、其故乡宜兴万石镇的乡亲们,亦用各种方式追忆这位“二胡皇后”,表达哀思。

昨天,再次看着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内闵惠芬专题展位上的介绍文字,馆长潘一东感慨之余代表民乐馆立即起草唁电。而据闵惠芬堂弟闵松浩介绍,闵惠芬弟弟闵乐康已接到上海市民族乐团的通知,13日赴上海参加闵惠芬治丧工作。

催泪镜头拖着病体,最后一次在家乡登台献演

“无论对音乐的表现还是创造,你们都处于尖端。”去年11月1日晚,“二胡皇后”闵惠芬在无锡大剧院给获得金钟奖的二胡选手颁奖时,一并送上的还有她亲切的笑容和极高的评价。

尽管身体状况已不允许闵惠芬长时间辛劳,但得知家乡无锡要举办“金钟奖”二胡比赛,她仍强打起精神担任评委,点评完所有选手后还登台献演。这一如今看来似是她在家乡父老面前进行的人生谢幕演出,让不少当时曾在现场见证的无锡大剧院工作人员回忆起来眼含热泪。

个中故事:1981年就患癌,曾鏖战死神重返舞台

闵惠芬的健康状况早在1981年就亮起了红灯,但为了二胡艺术她一次次挑战生命的极限。

当年8月,她身上的一块久治未愈的溃疡痣确诊为“黑色素纤维瘤”,并于1982年元旦实施了第一次手术,医生为她的手臂做了淋巴细胞切除术,但术后手臂无法自由伸缩。这对于一个二胡演奏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闵惠芬用手指撑在墙上,一次次地练习,就此和病魔展开了长期斗争。

1982年5月,手术后不到半年,她创作的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在第十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出,为她开刀的两位医生,提心吊胆地守在舞台下,她却说:“有你们在场,我定心多了,即使在台上倒下,也有人抢救了。”

1982至1987年的5年间,闵惠芬一共做过6次手术、15次化疗,多次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但1987年9月她又重返舞台,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中央民族乐团的音乐会,创造了抗癌奇迹。近年来,闵惠芬的身体又每况愈下,2012年11月,闵惠芬受邀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首届“北京胡琴艺术节”,在参加完当天的音乐会演出回到上海后就曾被直接送进了医院。

“堂姐的健康始终是个问题,她长期与病魔抗争,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昨天下午,闵惠芬的堂弟、原宜兴体育局副局长闵松浩介绍说,今年3月13日,堂姐又因脑溢血被送往上海仁济医院抢救。3月16日他进病房探视时,堂姐已失去知觉,仅对他说的话有一次细微反应。

一生成就开创前无古人的“二胡演奏声腔化”

无锡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钱铁民跟闵惠芬多有接触,他总结,闵惠芬不但是二胡演奏家,更是二胡理论家,她的“二胡演奏声腔化”理论及演奏方式,使其成为中国民乐界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

1975年,闵惠芬接上级通知到北京录制传统京剧唱腔音乐,要她用二胡模仿多位京剧名家的唱腔。闵惠芬从未学过京剧,向京剧泰斗李慕良求教。李慕良不仅精于京剧,而且擅长音乐,能将传统与现代曲调相结合。李慕良一张口,闵惠芬惊住了,她惊叹于人声与二胡之音何其相仿。就此,闵惠芬开始尝试用戏曲唱腔来拓宽二胡演奏的空间,“二胡演奏声腔化”自此成为她后半生的研究课题。

为践行这一理论,闵惠芬曾在上世纪70年代拜访过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杨荫浏。同为无锡人的杨荫浏对她说,“民乐家阿炳的肚子里有成千首民歌和民间曲牌,你会吗?”这句话一下子敲醒了闵惠芬,她意识到作为一个民乐演奏家,深入学习和积累民乐是多么重要。于是,闵惠芬专门跑去青海听“花儿”,到广东听“五架头”,到海南听“裙戏”,去四川看川剧高腔,只要碰到能彰显民族特性又适合二胡演奏的传统音乐,她都不会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玉兰的越剧曲目《宝玉哭灵》、张君秋的京剧曲目《忆秦娥》,还有《逍遥津》、《珠帘寨》、《李陵碑》等都被她移植成了“声腔化”的二胡演奏代表曲。她还将杜甫名诗《新婚别》改编成二胡叙事曲,分序曲、迎亲、惊变、送别四段,再现了安史之乱“有吏夜捉人”事件,让二胡演奏的表现力赢得世界认可。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她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法国报纸评论她的演奏“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有不可抗拒的魄力”。1977年她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感动至伏案恸哭:“闵惠芬用二胡拉出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

乡音永随 出生宜兴万石镇,深受家乡文化影响

闵惠芬病故的噩耗传到她的家乡宜兴万石镇,乡亲们心情沉痛,“闵惠芬最近一次回老家,也在这里停留的!”一位村民在闵惠芬文化公园门口告诉记者。

“上海市虹口区海伦路边,一个闹中取静的小区,那是闵惠芬生前的家。”曾经多次采访过闵惠芬的宜兴电视台编导姚勇军说。昨天,他得知闵惠芬去世也很伤感。

“拉了60年的琴,家乡独特的山水文化和丰富的民间音乐对闵惠芬影响太深了。”据姚勇军介绍,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当时接受采访的闵惠芬略显疲惫。但每每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她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闵惠芬也曾在散文《我的第一演奏》中这样写道:“那里的农民有着对民族乐器天然的爱好。家家墙壁上都有可能发现二胡、笛子之类的乐器……

身世简介:一门多艺术人杰,她独倾心二胡60载

闵惠芬1945年出生在宜兴万石镇湾斗里自然村。前不久,宜兴市委宣传部邀请全国百家媒体集中采访生态宜兴,其中一个采访就安排在闵惠芬家乡宜兴万石镇,当地领导向各路媒体记者集中介绍万石镇人文历史,头一个提到的就是闵惠芬。

8岁从父亲闵季骞先生学习二胡,13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1978年调入上海民族乐团,全国***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副***、上海音协副***,曾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这就是闵惠芬,乡亲们永远的骄傲。

闵惠芬祖父闵南藩是私塾教师,吴冠中大师是他最得意的弟子,而他的三个儿子中,闵伯骞和闵叔骞是画家,闵季骞是音乐家。闵季骞就是闵惠芬之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长期从事民族器乐教学,一生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奏人才和教学骨干。他的儿子闵乐康成为了指挥家,小女儿闵小芬是琵琶演奏家,大女就是闵惠芬,世界闻名的二胡演奏家。

艺不独专 提携后辈 “超级热情,毫无保留”

无锡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钱铁民对闵惠芬的最大印象就是其为人爽直,尤其对家乡后辈的提携可以说是“超级热情,毫无保留”。

闵惠芬的父亲闵季骞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再传弟子,因为这层关系,闵惠芬多年来常到江阴,每次来都要拜访刘天华故居,向后辈倾授二胡技艺。

2012年10月,担任江阴天华艺术学校艺术指导员的闵惠芬来校开课,该校副校长史晓晔昨天说,他记得闵惠芬开场首先讲授的就是关于刘天华的生平和贡献,特别是介绍刘天华的《空山鸟语》里对各种鸟叫的惟妙惟肖模拟,吸引住了在场师生。之后,她还详细讲解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病中吟》演奏技巧,并请部分学生上台一起演奏。

天华艺校的二胡老师刘兰金昨天对记者说,在讲座结束后合影时,闵惠芬一遍遍地提醒,要每位同学都将小脸露出来,不要被前面的挡住了,她的细腻令在场的老师很感动。而天华艺校学生多次与闵惠芬合作参加大型的二胡演奏,每次在后台,闵惠芬都会告诉她说对小孩的教育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对二胡自觉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育理念一直鼓舞和推动着自己。

对家乡宜兴青少年活动中心二胡乐团的小朋友,闵惠芬亦是格外关注、严格要求。有人跑到上海请闵惠芬指点,她十分欢迎。(江南晚报 记者 张月 何小兵 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