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刘亚玲 阜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刘亚玲

2017-1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亚玲,女,中共党员,1967年12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哲学学士学位,现任阜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先后荣获辽宁省

刘亚玲,女,中共党员,1967年12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哲学学士学位,现任阜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先后荣获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辽宁省五·一巾帼先进个人、辽宁省教科文卫系统职业道德标兵、阜新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作为学术性群文工作者,在开展群众文化社会调查工作中,注重用详实的材料反映深刻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事实依据。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并参与撰写了《加快建设步伐,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关于阜新地区民族文化工作的调查》、《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民族文化工作振兴》、《关于我市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助推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关于阜新市打造百个民间文艺团队的报告》等多篇调查报告,为指导本地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市委市政府的文化决策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在群众文化理论研究领域贴近工作实际,保持与时俱进,理论研究领域涉猎广泛,为开辟群文工作新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早在2001年文化产业刚刚兴起之初,《对发展文化产业若干问题的再认识》一文就以理论上的前瞻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为刚刚兴起的文化产业探索了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全省学术讨论会上荣获一等奖并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文化报》头版头条以综述《走出迷雾 扩展空间》为题全面刊发了本文观点。

此后连续多年参加辽宁省群众文化论文征集活动,《关于构建现代城市社区文化的几点思考》等10几篇论文均获一二等奖;2004——2012年四次参加每两年一届的东北三省群众文化学术讨论会,《关于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几点思考》等四篇文章均荣获一等奖。

2010年《公共文化服务与创新的再思考》获全国群众文化论文评奖二等奖;《乡镇综合文化站永续发展之路新探》获全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发展论坛三等奖;2001——2014年间先后有多篇文章被《辽宁群众文化》等省级以上相关群文专业出版物录入发表。

此外,还积极参与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关于阜新市打造百个民间文艺团队的报告》,获省文化厅"2014年度全省文化系统课题研究与调研成果"三等奖;《对推动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获阜新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作为市群文学会秘书长,能团结发动学会的会员们结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面临的新问题,以及国家出台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等新政策,开展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群文理论专题讲座等活动,为有效指导本地群文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2011年12月,在辽宁省百馆千站辅导培训工程(阜新)文化馆站长培训班上做了题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与发展》的辅导讲座,2014年12月,在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全市乡镇、社区文化扶贫骨干培训班上,就《群文概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两个议题向全市乡镇社区文化骨干进行了培训和讲座,充分发挥自身的学识水平,为提升群文工作者队伍的综合素质做出了努力。

在潜心专研群文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全方位提升自我,争当多面能手。近年来又几十次在包括阜新市新年民族音乐会、"百花迎春"优秀群众文艺节目调演、百姓春晚、百团调演、《再唱山歌给党听》阜新市庆七一文艺晚会、《同唱一首歌、共颂鱼水情》《军民一家亲》八一晚会、庆十一歌唱祖国群众歌咏展演、全市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颁奖晚会、"舞动阜新  放飞梦想"阜新市舞蹈大赛、文化广场开幕式和闭幕式文艺演出等全市多种大型的文艺活动中担任相关文字及串联词的攥稿工作,用流露在笔端的文字歌颂和赞美家乡阜新经济转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也为宣传阜新做出了一份贡献。

主抓非遗工作以来,积极挖掘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起了完善的非遗名录体系和保护规划,并通过举办非遗保护成果专题展览、专场宣传演出及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与此同时,还积极组织非遗走出去参加全省和全国大展,甚至是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为提高阜新的城市文化内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