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特楼回忆:曾住钱学森、钱三强等一代宗师

2017-06-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在北京市中关村,你很难发现一个名叫"科源社区"的地方.早已生锈的铁门旁,竖着一块白底黑字的牌匾,上面的"科"字斑驳剥落,剩下了"斗"字.不远处

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在北京市中关村,你很难发现一个名叫“科源社区”的地方。早已生锈的铁门旁,竖着一块白底黑字的牌匾,上面的“科”字斑驳剥落,剩下了“斗”字。不远处,在号称“中国最时尚的电子商城”的鼎好大厦的墙壁上,一块足有5层楼高的LED显示屏幕,正滚动播放着联想最新的笔记本电脑广告。

就像万花丛中的一株小草,“科源社区”完全被淹没在喧嚣的闹市中,特别是其中三栋楼号为中关村13号、14号、15号的灰砖小楼。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名为“特楼”的建筑里,先后住过新中国科学界的数位巨擘。除了人们熟悉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和钱三强、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童第周外,还有气象学家赵九章、中国核物理的开拓者赵忠尧、中国实验原子物理的奠基人王淦昌、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甚至包括语言学界“一代宗师”吕叔湘和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家顾准等人。

“少时与他们为邻,真是一生幸事。”2006年,旅居加拿大的蔡恒胜回国,依旧青灰的砖墙让他的记忆鲜活起来。身为中国昆虫生态学奠基人蔡邦华的儿子,他和家人从1953年起居住在这里,直到1966年搬离。

回到北美,他决定用笔墨留住这段回忆。两年后,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先驱者柳大纲之子柳怀祖也加入其中。2011年上海书展前夕,这本题为《中关村回忆》的回忆录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集结了28位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科学家的子女们对其父辈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