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瓮安到孟连:群体性事件须引起各地干部深刻反省
《新闻1+1》给您不一样的解析,最近一段时间,应该说我们看到了很多群发性的事件,比如贵州瓮安的群发性事件,包括像陕西府谷县的群发性事件,包括我们今天所谈到云南孟连的群发事件。张羽,实际上在这样一个大量的群发事件当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方面的一个共性,刚才你提到了像干部不能够深入群众当中去,包括这样一个事件所带来的很大的社会危害,你觉得最根本的一个社会共性在哪里?
我们如果从起因查找,其实两个,第一个就是群众的正常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一个正常渠道的解决,第二就是干部的作风简单粗暴,尤其是引入警力,导致矛盾极端化。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一系列事件它的共性所在,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2008年8月13日,《半月谈》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群体性事件突发,为基层执政敲响警钟》的文章,文章开篇以三个镜头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现象。
镜头一:6月28日,贵州省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引发大规模群众纬度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事件。
镜头二:7月3日,陕西省府谷县一村民驾驶农用货车为逃避检查跳入黄河并死亡,一些民众包围警察,并把警车掀翻砸烂。
镜头三: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县发生胶农冲突事件,40余名公安预警和10余名胶农在冲突中受伤,两名胶农死亡。
文章中作者还指出,这一些事件虽然导火索各不相同,但在表现形式和深层原因上却体现出相当的共性。
共性一:群众利益长期受损,多年矛盾积蓄难解。文章以瓮安为例,指出瓮安近年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在移民搬迁,违章建筑拆除,矿权纠纷处理,国企改制中出现了各种矛盾,沉积的有影响的重点信访案件就有20多起,大量积案的存在使得民众对当地政府越加不幸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偶然事件足以导致社会情绪的井喷。
云南孟连事件同样如此,云南省委副***李纪恒指出,胶农增收致富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胶农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积怨,最终集中爆发冲突。
“对党充满感恩之情,对人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件事情必须引起我们当政者的深刻反思。”李纪恒在处理孟连事件时这样警告云南官员,这句话也许值得所有官员反思。
共性二,处置方式不当,作风粗暴,滥用警力,面对这些现象,长期研究群体事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于建榕研究员指出,纵观这些群体性事件,有一个共同特点,警察都处在冲突的第一线,遇到群体性事件就出动警察,这中得罪老百姓的事都得我们去做……,我们几乎把人都得罪完了。这是6月28日因瓮安事件被撤职的前瓮安县公安局局长申贵荣说的。
“调动警力的事就不用报省里了。”这是7月19日孟连胶农事件中,普洱市***沈培撇在市委决策时说的,一个是不想得罪人,却不得不出警的公安局长,一个是知道不能随便动用警力,但是仍然选择了调动警力的***,最终结果是两起事件都出现了经查与群众对直的场面,而反思贵州瓮安事件时,贵州***石宗源十分痛心的说,绝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
时间
共性三:信息不公开,导致政府公信力缺失,矛盾激化。
其实早在去年著名的《瞭望》周刊也同样刊登了一篇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文章,文章特地指出,基层部门要相信群众,讲事实真相尽早说清楚。而一年后《半月谈》的文章则再次提醒人们一个细节,在瓮安事件中,关于一个女学生死因及处理的各种半真半假的信息,凭借现代传播手段四处流传,由此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起来,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而在其他集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官场的五倍次做法也都是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高度情绪化的重要原因。
可见,一些基层政府的陈旧观念在信息社会已经完全失灵了,只有维护群众的知情权才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