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漫川关战役 黄埔“同室操戈” 徐向前与胡宗南决战漫川关战役
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向西转移,国民党陕西当局大为震恐,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第十七路军为防堵红军入境,急忙调集兵力,加强陕南商洛地区的防务。 朱元璋推翻元朝打天下:全靠同室操戈狗咬狗 (2009-07-31) 之子重访西安 惊叹父辈"旧居"仍保存完好 (2009-08-15) 红四方面军血战漫川关:牺牲2000多人突出重围 (2009-05-12) 台湾网友看历史:谈谈淮海战役 (2009-11-19) 鲜为人知:大别山中徐向前指挥只有一架飞机的红军空军 (2009-10-18) 超级领唱六强诞生 天悦决战之夜功亏一篑(图) (2009-11-06) 1932年11月11日《西北文化日报》报道:
中央派、刘茂思、肖之楚、范石生等部紧跟尾追,务在消灭斯股逸匪绥署杨主任以该匪西窜必至陕边,遂派遣约一师以上兵力在商(南)、洛(南)、旬(阳)、白(河)一带边境,严密布防,准备截击
尽管前堵后追,但仍未能阻止红四方面军入陕11月11日,红四方面军进至漫川关东康家坪、任岭地区
漫川关,是湖北省和河南省交界的一道重要关口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坡陡路险山中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纵贯两座山峰之中当地的老百姓有句顺口溜最能反映漫川关的险峻:"进了漫川关,恰似鬼门关,风吹石头响,仰脸不见天"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由于此地为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因此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红四方面军进至漫川关以东地区之后即侦察得知:杨虎城部的三个团已经占据漫川关布兵防守了,从前面堵住了红军前进道路另外,第一师的两个旅由郧西进至漫川关东南任岭、雷音寺、七里峡、古庙沟一线,已与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的先头部队展开了激战除此之外,敌第四十四师已占领了漫川关东北的张家庄至马家湾一线,形成了临时的防御正面,实施阻击,与红四方面军第七十三师第二一九团激战竟日;敌第六十五师、五十一师也尾追至漫川关以东的大沟口、当山地区;冯钦哉第四十二师,则经漫川关以北的石窑子展开,企图向南压缩过来很显然,敌已经将红四方面军合围在了漫川关以东的康家坪、任岭之间只有十余里地幅的悬崖峭壁的峡谷之中了,企图将红四方面军一网打尽还狂妄地叫嚣:"漫川关,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坟墓!
"
情况十万火急红四方面军的两万多人,陷入了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困境之中已是11月中旬的寒冬天气,北风呼啸,漫山遍野一片枯黄部队战士的给养已经消耗殆尽,草鞋磨破,一双双脚板也都裂口流血从离开根据地老区至今,已经转战20多天,真是饥寒交迫漫川关这一险关隘口,如果突不出去,红四方面军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于深夜进至漫川关以东的康家坪总指挥徐向前马上召集军事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军委***张国焘也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作战参谋汇报了当前的敌情态势和漫川关的地形情况,大家都感到了形势的严峻和紧迫有的人认为: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我们红四方面军经过麻城、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新集、土桥铺等一场场苦战、恶战,转战至今,根据地都拼光了,损兵折将近一万多人面对眼前这样的危险局面,如果再硬拼下去,红四方面军就会彻底垮了,所以,不能再硬拼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有的人认为: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左右还有夹击,不打不拼,就等于坐以待毙,这正是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样会全军覆灭张国焘却主张:我想应该把大部队分散开,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这样既可以缩小目标,便于分散行动,利用从的部署或队形的间隙渗透出去,以利于减少伤亡,保存军力但张国焘的主张刚一提出,就遭到了徐向前的坚决反对徐向前主张部队坚决不能分散,部队如果分散,形不成战斗力,而且容易被逐一消灭对此,徐向前后来说:张国焘这个人一到叫劲的时候就稀松,也不懂军事,往往瞎指挥他提出化整为零,让部队分散打游击这怎么行呢?我说:这支部队不能够分散,在一块儿才有办法我们好比一块整肉,一口吞不下去;如果分散,切成小块,正好被人家一口一口地吃掉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分散游击,要想尽办法陈昌浩等同志支持我的意见,最后决定集中
军情紧急,命运关天,前途未卜,必须坚决勇猛,分秒必争
在这危急的紧要关头迅速定下一个正确的决心,直接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的生死存亡根据徐向前的意见,方面军的领导很快就统一了认识,定下了抓敌弱点,集中兵力,乘敌立足未稳之机,组织坚决而迅速的,一定要保住革命力量,一定要保住红四方面军的决心而后,总指挥徐向前通过分析敌军的各个方向的部署情况和我军转移的方向,决定从北面敌兵力部署薄弱的位置,且敌两支部队结合部的地段实施徐向前要求部队:一是行动要隐蔽、突然,在还未组织起有效抵抗或来不及封堵的时候,我已经成功;二是要充分发挥火力的作用集中火力于地段,确保给以有效压制,减少敌火力威胁;三是行动要坚决,来不得半点的迟疑、犹豫、退却,一鼓作气,必保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四是中,各部队要搞好协同,不得混乱,互相支援,互相掩护
徐向前提出要求之后,又明确了任务徐向前直接命令红十二师担任主要突击部队,在红七十三师的配合下,夺路前进,在敌合围的部署上坚决打开缺口,巩固既得阵地,保障主力部队顺利;命令以红十师、红十一师各一部坚决抵御南面和西面的攻势,形成对外正面,以保证红十二师正面夺路开口,实施的翼侧安全
作战任务下达后,徐向前又亲自到红十二师检查作战准备情况,并当面向红十二师担任突破任务的红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交代了任务,明确了要求,反复强调:这次,关系全军的生死存亡,决不能掉以轻心啊!要充分准备,周密计划,以勇猛的战斗行动,突然发起攻击,打敌惊慌失措,猝不及防,在敌来不及反应时,就实现突破目的,而后迅速向两翼扩展、巩固,守住突破口,一定不能让再次封口这个担子很重,会全力反扑你们一定要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措施想得细一些,把办法想得全一些,争取一次性成功徐向前的嘱托,既语重心长,又明确具体,许世友感到责任重大,决心不辜负方面军首长的信任
部队的一切作战准备在秘密隐蔽地进行着徐向前对作战计划又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直到入夜,下达了作战命令:红十二师三十四团,在红七十三师二一九团的协同下,向、肖之楚两敌的阵地突然发起了进攻,顿时枪炮声大作,杀声冲天,红三十四团和红二一九团在北山隘口展开,前面是一道刀削的山脊,上面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山脊线两侧,均是望不到底的渊谷,一不小心,掉下去就会摔个粉身碎骨突击部队就要从这条山脊线上冲过去,杀向敌重兵守卫的山隘口突击队的机枪一齐射向山隘口敌火力点,突击部队一个梯队冲上山脊,被敌火力压下来,又一个梯队冲上去,又被压了下来因地形过于狭窄,红军只有一条路可走,敌火力又十分集中地封锁在山脊线上倒下去落入深渊的红军指战员越来越多红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挥舞着大刀,亲自指挥突击部队先投手榴弹,而后乘着炸烟冲击,直至冲上了山隘口冲到了眼前,守敌顿时慌乱,有的弃枪而逃,有的跪地求饶,有的欲意反抗被当场击毙面对溃不成军的守敌,红三十四团很快就在两敌之间的结合部上打开了缺口此时,开始组织反扑,企图封闭突破口和肖之楚急令所部进至漫川关以北十余里的柳树河,设置阵地,组成第二道阻击阵地,企图阻止红军向纵深发展但紧随红三十四团之后的红二一九团马上前出与增援之敌同时赶到了柳树河,各自占领阵地,展开对射红二一九团在正面火力牵制的同时,迅速从两翼向敌发起冲击不辨虚实,狼狈后退徐向前亲临指挥,要求红三十四团和红二一九团一定将敌阻击于此,掩护主力部队通过漫川关向红军阻击阵地发起轮番攻击,双方的伤亡都较大,但我红军将士已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了所以,只有拼尽全力,控制住得以的通路,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战至13日黄昏,终于没能突破红军的阻击阵地漫川关一战,红四方面军以2000多人牺牲的代价,突出重围,脱离了险境,进入陕南,再次打破了围歼红四方面军的企图又一直尾追到陕南
老将军罗应怀在《突破敌重围,转战三千里》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记叙这场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战斗的:
漫川关战斗,是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当时,我军处境之险恶,战斗之激烈、残酷,是前所罕见的枪子和弹片把无名高地上的松树枝叶削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子树桩我们营上去的五六百人,战斗结束时,只剩下八十多人我打的旗,被弹片撕成一条条碎片,连旗杆也被子弹打穿了好多孔二营撤离阵地时,发现有两个班的十几名同志由于长时间趴卧在冰天雪地里,竟被严寒夺取了生命……我们以一个团的兵力,硬是顶住了四十四师两个旅的进攻消灭了敌***批有生力量,掩护了全军的胜利转移这种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勇敢精神,在全军传为佳话直到事隔五十年后的今天,徐帅同我们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情景,还无限感慨地说:漫川关,真是危险啊,多亏了三十四团在山垭口顶住了
危急关头,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依然那样沉着镇定徐总指挥部队,向以深谋远虑、出奇制胜著称在他的直接领导下,红四方面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打了不少漂亮仗而今,前堵后追,情况瞬息多变,作为最高军事指挥员身系全军之安危,不仅要权衡敌我态势,而且还要不断排除来自张国焘的干扰,迅速而准确地决定每一步"棋"的走法,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徐总始终保持着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以清醒的头脑,调查着敌情的变化,抓住战机,克敌制胜,使我军多次化险为夷……
部队突出重围迅速转战,许世友接到前方侦察员的报告:前方发现了一条穿越漫川关的险道,但道路很窄,只能通行一个人,请示总指挥徐向前是否选择这条路徐向前当机立断:从这条道穿过去可是没走多远,前边又传来报告:"路越走越窄,驭炮的马也难以通过!"为了迅速脱离险地,为了尽快摆脱可能尾追的,徐向前又果断地命令到:"驭马和炮全部扔掉,不得有误,继续前进,时间就是生命,就是军队"
为了保全大局,笨重的装备和马匹全部扔掉了,部队轻装跑步前进凌晨,方面军大部队越过了漫川关,又翻越了野狐岭,接近了竹林关,驻扎敌守军虽然有两个团,但并无戒备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红军会如此迅速地赶到徐向前又指挥红军一举攻占了竹林关,占领了通往陕西关中平原的古道,使红四方面军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