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图片 对话“神舟”六号总设计师王永志(图)

2017-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越来越多的国人将目光投向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广播网记者对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进行了专访.王永志,1932年出生,195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越来越多的国人将目光投向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广播网记者对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进行了专访。

王永志,1932年出生,1955年至1961年留学前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1957年服从祖国的安排改学火箭与导弹设计专业。1987年成为“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1992年担任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组组长,工程立项后即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神舟”六号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 预计第二阶段用时11年以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1992年,中国确定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这个工程的完成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的计划,主要是突破关键技术,确定方案,创建研制和试验的条件,然后进行飞行试验,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性突破。

随着杨利伟同志在2003年10月16号安全返回祖国大陆,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突破,也就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个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从“神舟六号”起已经是开始了第二步的计划——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比如说,多人多天的飞行;出舱,也就是太空行走;还有空间的交汇对接技术。

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就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建成中国的一个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科学家可以来往于空间站之间,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实验。”

记者:第一步走我们用了很短时间,我们要用多长时间完成第二步呢?

王永志:估计和第一步的时间差不多,第一步我们是用了11年,这也是我们预料之中的。因为第一部的任务很艰巨,因为要确定方案,攻关键,要创建各种研制试验条件,另外还要建成全国的协作网,把自己队伍组建、训练完好,这些是基础性的,花的时间比较长,我们用时11年。第二步需要的时间大致上也是这样的,预计不会超过第一步的时间。

“神舟”六号解决多项载人飞行问题 完成三个历史任务

王永志:党中央确定在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神五”的成功意味着第一阶段圆满结束。那末,第一部的主要任务是定方案、攻关键。“神六”和“神五”有很大的不同,“神六”是上两名航天员,要飞行多天,而且要穿舱,就是从返回舱到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所以说这次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由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六号”是第二步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所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在整个载人航天工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神六”是为了完成整个工程必不可少的一步。

“神舟”六号的历史性任务有三个:继续攻克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继续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而且第一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继续考核和完善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湿度、睡觉都有大学问 继续攻克载人航天基本技术

记者:那么“神六”在第二步当中是具有怎样一个地位呢?

王永志:“神舟六号”是第二步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所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在整个载人航天工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神六”是为了完成整个工程必不可少的一步。比如说,这次多人多天飞行和杨利伟的第一次飞行就不一样了,杨利伟就一个人飞行了21小时23分钟,很多事情要好办得多。

人一多,时间一长,对环境的控制和生活的保障就困难得多了,而且这是将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次要进行全面的考验。比如说,一进舱第一件事,就是湿度你怎么保证。

人体每天从呼出气体和皮肤的排湿量要1.8公斤,两个人就3.6,蒸发到空气里面去。而那个舱是很小的,那么点的容积,进去那么多的水分,很快他就要饱和,要结成露珠,而且在失重状态下,这个露珠他不是一定要流到哪去,而是漂浮到空间,这个水珠如果要落到电器或者卡头上,可能引起危险。因而,排湿就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另外,人呼出去的不仅是水蒸气,而且还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比例,人就不舒服了,必须及时把二氧化碳吸除掉,这样人才舒服。还有气味,空间很小,两个人食品的气味、出汗的气味,也必须要净化。这套系统叫环境控制,多人多天,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所以我们说,“神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就是继续攻克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的环境控制就是基本技术之一。另外一个,就是生命保障系统,多人多天吃、喝、拉、撒、睡,全都得解决,我们有措施,但这些措施是不是有效呢?要进行考核。

像杨利伟同志在神舟五号上,他这个吃,很简单,小月饼,干的,喝有矿泉水,凉的。时间长了不行啊,要吃热的,要有汤,要有热饮料,这些都得解决,这都要考验。特别是大小便的问题,大小便的收集相当难,不仅不许它飘浮出来,气味都不许出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都是要考核的。长时间在太空生活,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睡觉问题在上面也变成难题了,在太空认识飘浮状态,站着躺着睡,在哪睡都一样,但是人睡着了到处飘,一会把仪器碰了,一会把自己的胳膊腿碰了,这不行,所以要有个大睡袋把他束缚住,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睡得很熟,这都有待于试验。

航医加入中国特色 抑制眩晕想用中药

航天员本身也遇到航天医学的一些问题,长时间失重,会有航天运动病的问题。眩晕,一般出现在第二、第三天的时候,眩晕发生的规律是什么,发生之后怎么抑制,怎么治疗,这都是要解决的问题。咱们航医所想搞点中国特色的,怎么抑制眩晕,想用中药,这些需要试验。另外,像人体的内分泌有什么变化啊,血液啊,尿液啊,这些需要采样分析。长时间在失重环境中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

记者:那您作为总师,在飞行期间,最担心的是什么呢?

王永志:最核心的是,我们要保证航天员的安全。我刚才说的那么多的实验,要有一两项没做好,没有关系,但是航天员必须很安全,很安全地入轨,轨道上很安全地运行,安全地返回地面,健康地出舱,这是我们最关心的。特别是发射段,火箭的可靠性是最难做的,另外一个返回段,这都是风险比较大的。所以,作为设计师,最关心的还是航天员的安全,这方面下的功夫都要比其他方面多得多。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目的:开发空间资源 造福人民

记者:您能不能总结一下我们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特点是什么?和别的国家相比,它走的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王永志:目的不一样,当年美苏是在进行空中竞赛,我们是按照我们的需要,按照我们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解决在人航天的问题,我们中国人也要进入人类活动的第四领域,进入太空,但是我们目的和他们不一样,于是我们的做法和他们也不一样,我们比较强调每一步都要有用,实用,所以我们的计划每一次都有空间试验,我们是边研制边试验,我们就会从每次飞行中得到新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空间站呢?我们就想要探索宇宙的秘密,开发空间资源,造福于人民。这些试验呢,比如生命科学的、材料科学的、对地观测的,比如说我们的大气情况怎么样,我们的海洋污染怎么样,我们国土的植被怎么样,我们庄稼收成怎么样,这些都是需要遥感的。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特点:走自己的路 体现中国特色

我们搞载人航天工程,对设计师总的要求,就是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载人航天首先要确保安全,我们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是很大的。我们非常讲究实用,每次发射都有用。要体现技术进步,我们的飞船是在美苏后40多年发射的,不能和他们40年前的水平一样,我们要做成什么样的呢,我们要做成他们现在的样子,现在的水平,和他现在用的飞船相比也不落后。

这是有可能的,原因在于,他们设计得早,我们设计的晚,技术在不断地进步。

虽然比他们晚40多年,但我们飞船的水平和他们现在的水平基本上相当,这样呢我们就赶上了三、四十年的时间。这一点呢,对我们的设计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体现技术进步,不是照搬照抄,要走自己的路,要迎头赶上,不要在干他三四十年前的事。这一个要求,回头看,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也基本上是这么做的。

我国载人航天第一阶段的另一大贡献:培养出优秀的新队伍

记者:现在这些年轻的航天人在中国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王永志:要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首先看到杨利伟已经安全返回了,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实现了飞天的梦想,大家可能主要想到的是这些,实际上,载人航天工程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用十几年培养出了一支新的航天工程队伍,这个非常可贵,而且影响深远。

现在我们飞船的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都是40岁左右的人,整个飞船和火箭队伍35岁以下的人已经占80%,这支队伍很年轻,而且是几年里头始终在工程第一线,积累了经验,增长了知识,逐渐的成熟起来了,所以说他们现在已经能够挑大梁。我们这一代人把这副担子交给他们,已经是很放心了。他们已经是各个方面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