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波副军长 29军老兵亲历七七事变:营地被炸平 副军长殉国(图)
30多位抗战老兵参加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活动。
王寿延老人近照
今天是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77年,7月7日,是凝聚着一组特殊数字的日子。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历史,昨天,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联合各界爱心人士在汤山举办“关爱老兵,不忘历史”,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活动。
老兵们现场给孩子们讲抗战故事
为了这次的纪念日活动,30多位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赶来相聚。他们有的久居南京周边,有的从连云港、吉林长春闻讯远赴而来。他们身着统一的蓝色T恤。满头银发,“抗战老兵”四个白色大字,让这一场相聚显得震撼而有力。“他们中有人参加过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战、长沙会战、远征军,见证过日军投降。”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来自银铃歌舞团、雏鹰小分队的孩子们,给老人们敬礼、献花,更是紧紧围绕在这群老人的身边,仰起的稚嫩小脸,追着听老人们讲烽火岁月的故事。
亲历卢沟桥事变老兵发来祝福
在这些从炮火里走出的传奇老兵中,99岁的王寿延,是南京市仅存的一名原29军的抗战老兵。在昨天的活动现场,老人一段祝福视频也被现场播放,记者尝试再次采访老人,但联系人告诉记者,老人的耳朵有些失聪,对外界的思维反应和几年前相比又有了些许的迟缓。活动现场,老人在视频里说了简单的祝福语,赢得了一致的掌声。
记者了解到,王寿延老人,就是七七卢沟桥事变的亲历者。1916年9月11日,老人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在19岁之前,他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也接受了民国时期的新教育。但“正式学历”是民国时期的“高小”毕业生。1935年的时候,他和一帮同学报名参加29军,他被分配到了29军军部军医处。
战斗打响之前奉命接收华侨捐赠医药
在1937年7月7日战斗打响之前,29军驻军和日本驻军的关系已非常紧张,29军的领导者也意识到大战已难以避免,因此在1937年6月就督促各部做好抗战准备。当时有一批世界各地华侨捐赠的医药器械,共有13车皮,被运送到了上海。1937年6月底,王寿延和他所在的制剂所一位姓赵的所长,奉军部军医处的命令,前往上海接收这批医药器械。
据老人回忆,他们在1937年6月底来到南京,居住在湖南路一家名叫“民生旅社”的旅店内,不时可看到日军的飞机在南京上空盘旋。由于局势紧张,他们在“民生旅社”住了多天仍然没有机会前往上海。来到南京一个礼拜后,他们接到了29军军部军医处的命令,上海已经不能去了,命令他们速回军部。
回军部不久即爆发“七七事变”
王寿延回到军部后不久,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9军军部所在的南苑随即成为血战的地点。当时37师还在丰台卢沟桥一带正面阻击日军,日军的轰炸机已开始对37师背后的南苑等纵深区域进行轰炸。
在南苑进入阵地战之前,29军军部撤退到河南郑州,王寿延老人所在的军部军医处也跟随撤退到了郑州。据前方传来的消息,军部原先驻扎的第9营房成为日军轰炸和炮击的焦点,“营地都给炸平了”。当时在南苑指挥战斗的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誓死坚守阵地的132师师长赵登禹,在随后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七七事变之后,29军撤退到了湖北荆门,被改编为33集团军,王寿延被分配到集团军下面的77军军部军医处工作,先后担任了军医处的中校主任兼野战医院院长。此后77军经历了改编、起义,王寿延老人则几经辗转,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于1948年8月来南京定居,现已在南京生活了66年。朱福林 记者 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