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设计师 访时尚设计师赵倩
中国品牌JEFEN成为第一个在巴黎时装周发布的中国品牌、马可设计的“无用”和香奈儿等品牌一起在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上亮相、让夏姿·陈每年在巴黎时装周上发布……赵倩都是背后的推手。她把国外Showroom的概念引入中国,也为国内优秀设计师搭起通向国外showroom的桥梁——“我们不能改变国内的时尚环境,但至少能加快它成熟的进程。”
中国时尚话语权从无到有
记者:你觉得中国的时尚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
赵倩:这个问题,首先是中国在时尚圈有没有话语权。在世界时尚圈,我觉得中国以前几乎没有话语权,现在开始有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模特在著名的品牌里走秀、设计师到巴黎或其他时装周做秀、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在国外实现了销售,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受到关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在时尚领域的话语权也随之增加,但是还很不够,还需要继续发展我们的话语权。
在国内,从商业角度上说,能赢得话语权的就是消费者,时尚是工业,是工业就有经济,就需要落地,落地的关键元素就是消费者,消费者认可你,你的话语权就很大,消费者不认可,都是白说。
现在很多中国的时尚杂志,也是在做一种时尚的消费导向,给热爱时尚的人导向好的趋势,让他们能越来越明白品牌的时尚语言,这其实也是在教会更多的消费者怎么用时尚的语言去和品牌沟通。
记者:现在你做的工作主要是把国内的设计师带出去以及把国外的设计师带进来,你觉得设计师在这些方面需求怎么样?
赵倩:很有需求。我们做的都是与商业目的挂钩的事情,时尚作为一项务实的工业,必须要和商业挂钩。现在设计师大概分为两种,一种非常有创意,到各个企业里都行,这种叫能多也能少;另一种是只会做营销的设计师,做不了创意的东西,这种叫能少不能多。虽说现在已经是营销时代了,但也要有东西去营销,能够持续去营销,让别人认可你。
记者:除此之外,中国设计师现在要走向国际,有哪些观念是要更新的?
赵倩:中国设计师有一些习惯,比如说会做一些专门为了走秀而做的设计,意义在于让媒体去展示它,让别人了解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才华,在此之后会做一些可以放在市场上用于销售的东西。现在多数国内设计师要把设计卖到国外去,靠的还是Showroom,这样做就不合适,国际上的经营流程不是这样的,我不是让你来展示的,是给你一个商业的平台,我们要做的是商业。
记者:似乎有些设计师很排斥商业化。
赵倩:中国的市场是在经济、时尚、社会文化等等现象急剧变化的过程当中产生的,许多种不同风格的品牌都并存在一起,这种情况下,一定需要营销,一定要跟市场互动才行。营销是我们的手段,并不是目的。我们用营销的手段走过市场以后,就存在一个生死的选择,如果不遵守现在的商业原则,根本没有存在的机会,更不用说以后会怎么样。中国的市场每一年每一天都在变化着,要有很灵活的反应和应对能力才行。
中国还是缺好设计师
记者:有人说,中国不缺好的设计师,那缺的是什么?
赵倩:其实也缺好的设计师。中国现在是处于一种求大于供的状态,经济和时尚产业都发展得很快,人们的需求旺盛而多样,这些需求是时刻都在变的,不可能时刻都被满足,所以市场空间还是存在的。这就要求设计师不应只是埋头做自己的设计,而应多听听消费者需要什么。
好的设计师不愁生存不下去,虽然现在许多国外的品牌和设计师都到中国来了,国内也有众多的品牌和设计师,但中国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你要知道你的目标客户群需要什么,做他们需要的东西,随时关注市场变化中出现的缝隙和空白,适时调整,就能生存。
记者:对于时尚而言,环境非常重要,你觉得要如何去塑造时尚环境?
赵倩:时尚环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不是塑造出来的,是有阶段性的。如果你硬是要去塑造,只会和实际格格不入。我们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所做的,比如国内外设计师的交流、比如国内showroom的开设、各种时装秀和派对等等,只是加快了现阶段走向成熟阶段的进程而已。
记者:下一步,你的设计师推广计划是什么?
赵倩:继续做CCDC设计大赛,挖掘中国优秀设计师,把他们带到国外。同时在国内也准备做新模式的设计师店铺,这个店铺会集合很多成熟、新锐、各种有特点的设计师作品,但不刻意强调某个设计师。我希望做成我们购买衣服最初最本能的状态:不是为了某位设计师而买衣服,而是走进一家店铺,能看到不同风格的衣服,最终选到适合自己的服饰。
可能有一天消费者会发现,原来我喜欢的、买的很多都是同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消费者也自然而然会记住这个设计师,成为他(她)的忠实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