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铎书法 将军书法大师李铎:笔伴戎马 大爱无言

2017-07-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新网9月27日电 书坛泰斗李铎将军今春刚刚在北京度过80大寿,迄今他已从军60周年.从艺70周年.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为其题词"巨毫光春秋,厚德誉

中新网9月27日电 书坛泰斗李铎将军今春刚刚在北京度过80大寿,迄今他已从军60周年、从艺70周年。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为其题词“巨毫光春秋,厚德誉墨川”。

近日,香港《文汇报》记者拜访李铎工作室。其书斋设于京西军事博物馆一层西侧,推开一扇普通的木门,笔墨书香扑面而来。屋内陈设简单,墙边除立有一排木质书柜,还挂满了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书法作品,其中右墙上巨幅“德厚流光”的书作气势恢弘,尤为引人注目。宽大的书案后面,高悬着李老自题的匾额“仕龙书屋”,“仕龙”是李老的字,这幅匾额黑底绿字,沉雄豪放,熠熠生辉。

有限的空地上,平铺着一幅李老刚刚写就的书法手稿。从2003年患上黄斑变性眼底出血至今,他左眼完全失明,右眼也只残余0.1的微弱视力。严重的眼疾使得李老工作起来非常吃力,手中需要时刻握个放大镜,看字、看东西、接电话时,便拿起放大镜对对这边,又对对那边,因而写作量也大大减少。尽管医生一再强调:节约用眼,但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依然不时纵笔挥毫,抒发对书法艺术、对人生的参悟。

书《孙子兵法》 写盛世华章

李铎5岁学书,19岁入伍,从军60载,习书70年。他曾遍临颜、柳、欧、赵、二王等法帖。后学苏、黄、米、蔡、王铎、傅山,旁及郑板桥、何子贞,上溯秦篆魏碑和汉隶,广集博采,兼收并蓄,脱旧出新,独树一帜。

他以魏隶入行,独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拔、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其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在当代书法界占有重要地位。

近十几年来,他的墨宝多次应邀到日本、东南亚国家参展,并流传到联合国、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甚大。在国内,其作品除见诸报刊和展览外,还为许多重要博物馆收藏,为许多著名胜地制匾刻石,供游人欣赏。

李铎的书法粗犷豪迈,遒劲有力,这与他军人的身份正好相得益彰,而他也一直喜爱书写与军事有关的文字,其中书法长卷《孙子兵法》就是他倾尽全力的一个浩大工程。

1995年初,李铎第二次完成《孙子兵法》书写任务,这部倾注了其艺术智慧和心血的书稿,由他闭门谢客,日夜运笔,伏案数月后分多次完成,字体、书风、气势完全一致,浑然天成。全书6000多字,总长220余米,高70厘米,按原大一一刻制成碑。此碑拓于1995年7月4日,在军事博物馆向观众展出,气势雄浑,效果极佳,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鼓励,国内外影响甚大。

勤学苦练 终成大家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李铎5岁发蒙读私塾即开始习字,私塾先生让李铎先习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并认真传授,精心指正。从那时开始,真真实实习书,反反复覆临写,慢慢地上溯秦篆、魏碑和汉隶,及至颜、柳、欧、赵、二王等字帖,李铎把古人的用笔、结字、章法等艺术特点熟稔于心。70番春秋寒暑悄然过去,李铎一步一个脚印,从没停止过探索。

1959年到1978年,是李铎书法的“临、立”时期。他临习了许多著名碑帖,其间对郭沫若书法用功最大。一次,他携妻儿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看到绘画馆、钟表馆、瓷器馆、珍宝馆的牌子,白底黑字,都是郭氏书作,认为这是郭沫若书法的精华,他习惯性地掏出本子来双钩临摹,等临摹完毕,已不知家人在何处。还有一次,在十三陵水库纪念碑前,见到刻石镏金的郭沫若诗文书法,他竟在阳光曝晒下临摹了几小时。

李铎到过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看了不少名寺古剎碑碣摩崖,一直坚持学习。李铎认为,书之品位,实为人格与学识之外现,其气质精神,秉性修养,字里行间,必有映衬。王羲之的儒风雅韵,颜真卿的博大雄伟,黄庭坚的纵横恣肆,董其昌的温润娴静……断未有胸无点墨、浅陋平庸而轶伦垂世者。治艺与修身,书品与人格,二者兼重,不可偏废。

自45岁至今,可以说是李铎书法的“变、创”时期。李铎临池学书,常思常变,前些年以魏隶笔法入行入草,几经熔炼,自成体貌。近来以行草笔法通书颜楷,更得新趣。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在读《李铎书前后出师表》后曾这样赞道:“李铎的字,有了《石门铭》的开阔,有了《瘗鹤铭》的洒脱,有了《争座位》的雄强,有了《松风阁》的弛张,其用墨,浓厚枯滞;其用笔,老辣凝涩;整幅作品气息畅贯,结章天然如铸。”

多才多艺 诗画皆精

李铎在书法界声名远播,殊不知他还是一位精通诗词、擅长丹青的多面手。他在古典诗文上的修养和造诣相当深厚,作为一名军人,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写下了几百首诗稿;在绘画方面,李铎赞同李苦禅“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的名言,喜欢看兰画兰,经常濡墨挥毫画上几幅兰花,寄情水趣墨韵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志向。

书传情、诗言志、心为画。在今年春天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为祝贺其八十华诞而举行的庆祝仪式上,李铎即兴赋诗七律.八十抒怀:“香樟渌水大王山,白鹭纷栖雪满巅。少小扶竿舢竹渡,嬉玩犹在数天前。凭窗几度怀乡远,老病仍依桌案边。索隐探幽三昧久,神游太古八荒天。”更在现场挥毫写下“探幽索隐,继日以追”,表达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情怀。

德艺双馨 大爱无言

穿了一辈子军装的李铎,不仅在书法艺术中透着军威与豪迈,在生活中也特别注意军人的形象、言行和影响。不管谁请他写字,他都要先看看内容,迷信的、消极的、庸俗的,他一概不写。

平常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战士们向他致敬,他一定很恭敬地给战士们回礼。哪怕是坐在车里,战士们看不到,他也不含糊。当然,若是看到哪个军人军纪不严,不注意衣着,军风不整,他也会严肃地给以批评。

另外,长期以来,李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将扶贫济困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10余年来,将军为老家湖南各地无偿书写的作品、题名等数百幅,价值近千万。

2003年5月SARS期间,他向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捐资10万元;04年5月16日,中国第14个“全国助残日”,李铎除捐款外,借用王维的古诗表达了他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08年2月,南方雨雪冰冻灾情严重,身体欠佳的李老让老伴李长华将10万元现金捐出……

5.12汶川地震更是震撼了年逾古稀的老将军。他回忆说,当时因为视力微弱,看不清电视,只能从广播和老伴读报中获得消息。得知汶川山崩地裂、房倒楼塌、同胞遇难和受伤,他和老伴心急如焚,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