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将军甘祖昌 不当将军当农民的甘祖昌

2017-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典范——不当将军当农民的甘祖昌      想知道甘祖昌不当将军当农民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吗?请听甘祖昌遗孀龚全珍老人娓娓道来—— 时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典范——不当将军当农民的甘祖昌

      想知道甘祖昌不当将军当农民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吗?请听甘祖昌遗孀龚全珍老人娓娓道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甘祖昌离开我已经二十个年头了。

二十年来,将军当农民的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多少次睡梦中,我看到他那一身农民装束:腰扎白布带,一双赤脚,裤腿高挽,肩扛锄头,神采奕奕地出现在田头地里和群众中间…… 斯人虽已去,英名留人间。如今,他的名字伴随着他的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事迹依然在广大群众中传颂,为人们所崇敬。拳拳爱民心,殷殷公仆情,他的精神与日月永存!

对甘祖昌不当将军当农民一事,很多人不能理解,不仅仅在中国,很多外国人也感到好奇,不少人还来信询问。甘祖昌到底为什么不当将军当农民?作为他的老伴,我也是在三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中慢慢体会到的。 甘祖昌是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人,1927年入党,1928年入伍,刚参加革命时做"三匠"(木匠、铁匠、篾匠),在莲花县地方武装里面修鸟枪、做梭标。

入伍后,进井冈山子弹厂,跟随毛主席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延安时期,任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1951年冬天,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甘祖昌下部队检查工作。当时,国民党一些残余部队在新疆专门搞破坏,把他必经的一座桥中间弄断了,并用雪伪装起来。

汽车走在桥中间的时候塌陷下去,车子也跟着翻了下去。甘祖昌身受重伤,经全力抢救才脱险,后来外伤虽然愈合了,却给他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甘祖昌头部曾受过两次伤,第一次是轻伤,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子弹打进去一半,他自己把它拔了出来,留下了一个疤。

这是头部第三次受伤。当时医疗条件差,脑内淤血无法清除,因此他的伤并没有彻底治愈。加上工作紧张繁忙,他的头经常痛,有时候还晕倒。

就这样反反复复,坚持到了1954年。这时,他身体更加瘦弱了,一米七五的个子,体重只有40公斤。没办法,王震司令员只好叫他去疗养。在去庐山疗养院路过莲花时,他对母亲说:"我身体不好,过两年领导批准了,我就回来当农民。

" 疗养结束归队后,他就给军委写报告:我由于脑震荡比较严重,不再适合当领导了,但我手脚都还是好的,我还可以参加劳动,我请求到农村去当农民,为农村的建设出一点力。一年过去了,军委一直没有批。

王震司令员就安排他在军区医院疗养,并派一名特护照顾他。他经常是特护一离开,就溜到医院的菜地里帮助种菜。院长去看他的时候,对他讲:"老领导,你不要乱跑,一旦出了问题我们负不起这个责任。"甘祖昌听后很不理解:"我要你负什么责,我又不是来坐班房的,我活动一下对身体还有好处呢。

再说别人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轰轰烈烈的忙,我在这里怎么能吃得下饭,睡得着觉。"1956年他又写报告,要求回乡当农民,军委还是没有批。

1957年,总政治部干部部萧华部长到新疆检查工作,他又写报告,还当面跟萧华汇报。组织上考虑到甘祖昌的实际情况就同意了。当时,我在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教书,是个连级干部,每到礼拜六才能回家。

这天我刚到家,就看见甘祖昌像小孩过年一样高兴,我跟他说我要请假回家探亲,看一下老母亲。他说:"好嘛,你先到江西再回山东去。"我问他:"你也回江西探亲?"他说:"我要回家当农民,你去政治部办个手续,收拾收拾过两天我们就走。

" 我回到学校,老师们听后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老龚啊,他回家当农民,你也去当农民吗?要不你让他先回去,等他帮你联系好工作再回去?"我觉得这个办法好,要求也不高。的确,我长这么大连水稻什么样都没见过,怎么去当农民呢?我那天回家一进门,他又问我:"手续办好了没有。

"我说没有,并让他先回去帮我联系好了工作以后再回去。他听后很生气:"你回家一定要当公办教师,要国家给你工资吗?没工作就没有饭吃?农村里可以扫盲嘛。

"我对他回家当农民没有思想准备,所以他提出的问题,我没办法回答。但我了解他的性格,我如果不跟他回去,他就会和我离婚,当然我不怕离婚,主要是担心他的身体。第三个礼拜我就下定了决心,办理了一切手续跟他回家。

后来甘祖昌才跟我讲:"有人说我要种田,随便到哪个农业区去都可以,为什么非要到农村去当农民呢?农村条件苦啊!我知道,他们都是好意,但如果我到哪个区去,人家就会把我当个大首长供起来,还能让我劳动吗?到了农村呢,就可以随我的便,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岂能忘了这个本?……共产党员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只要我们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我们还有什么个人私利不能舍弃的呢?" 回到莲花后,我们就同他的两个弟弟、大儿子,四家人住在一个院子里,二十多口人一锅吃饭。

回到家后,甘祖昌吃饭睡觉都香了,只休息了两天,就到合作社买了几个簸箕。

两个侄子、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和他自己一人一个,还给自己买了一个耙子。后来,无论什么天气,他都坚持出去拾牛粪做肥料。第一次开荒,他组织全家人在我们家后面的一个荒山上试验。村里有好些人,包括他的两个弟弟都说,这些土都是死黄泥,种不了东西,种了也长不出来。

甘祖昌说:"我们在南泥湾的时候那些土还不如这些土呢,照样能种出粮食来。"在全家人辛勤劳作下,当年冬天,我们种的萝卜、红薯收成都很好,从此以后乡亲都相信甘祖昌了。

那时候大家都很穷,甘祖昌买的簸箕和耙子经常被人家拿去,丢了一个他就买回来一个。家里人都让他把东西放好,不要再丢了,他说:"既然人家把东西拿去了,就说明他需要,这样比我们送给他还省事。

"家里人拗他不过,也就只好随他去。 莲花是个山区,雨下少了就旱,下多了就涝,狭窄的山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遇到溪流或山涧就成了断头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甘祖昌像带兵打仗一样,先摸清"敌情"再开战。

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莲花的角角落落,哪些地方能修水库,哪些地方该架桥,哪条路可拓宽成机动车路,他都一一记下,接着他就带领乡亲们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工地上。那时候劳动力不缺,但缺工程技术人员,大家告诉甘祖昌:"有个姓王的工程技术员,他是地主成分,被县水利局开除了,我们不敢请。

"甘祖昌听后,让公社书记去请了两次,王技术员怕挨整不敢来。甘祖昌就亲自把他请到工地上,并向在场的乡亲们大声说:"大家听着,今后凡是技术上的事,都归王技术员管,他怎么说大伙就怎么办。

老王你把好技术关,不要怕,有什么事我负责。"在甘祖昌的带领下,乡亲们越干越有劲,时间不长,就修了两个大水库,架起了五座桥,修了20多公里机动车路。

甘祖昌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都非常严格。他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在田间地头,他总赤着脚。每当和老战友一起开会的时候,有人就和他开玩笑:"老甘,你是一个将军,穿打补丁的衣服不觉得寒碜?"甘祖昌总是笑着对他们说:"现在老百姓还都很穷,等他们都富裕了,我再穿打补丁的衣服,那才叫寒碜呢。

我们共产党人,要时刻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穿衣吃饭都不能超越他们,否则老百姓就会疏远你。"甘祖昌在世的时候,七个子女和所有亲戚朋友,他没有帮助给一个人安排过工作。

大儿子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电工,正好一个煤矿需要这样的人,县委书记找了甘祖昌几次,他才同意。当时,所有儿女和亲戚朋友对他这样做都不理解,觉得他是一个将军,不但跟他没沾上什么光,反而还吃了不少亏和苦,个别的甚至还埋怨他。

现在再想一想,觉得甘祖昌做得是对的,他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战天斗地、愚公移山的气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那革命征途不歇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品格;他那不居功自傲、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他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态度;他那生活低标准、工作高标准,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做人准则,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最后我说一个小故事当年甘祖昌将军回莲花的时候,先到吉安市,当时天色已晚,于是甘祖昌将军就去吉安地区招待所投宿,进去之后,跟服务员说要住宿,服务员看他一身农民的打扮,就跟他说没有房间,甘祖昌将军也不走,就坐在一旁的长椅上,之后又有人来住宿,服务员却给他们安排了房间,看到这种情况,将军来气了,但什么也不说,走出大门把招待所的招牌摘下来了,(以前的是木牌式的招牌)把它放在长椅上,服务员就问他想干嘛,将军说,叫某某某(地委书记,我也忘了叫什么来的)来我就还给你。

服务员于是找招待所所长汇报,所长赶来将军也是这么说,事情弄僵了,最后不知怎么通知了地委书记,地委书记赶来一看,将军说我是甘祖昌,地委书记当场脸就白了!

因为将军要回来他是知道,却想不到将军就是这么简单朴素,而且不惊动地方政府。

     我在吉安出生,以前听过长辈说过这个故事,不敢说是否真假,我写的不好,大概意思还是写到了,狗眼看人的事情多了,但也不需要靠这个小故事为将军增色,只是有点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