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的作品 历史风云的独特见证 ——评叶永烈新作《历史的绝笔》
历史风云的独特见证 ——评叶永烈新作《历史的绝笔》
燕赵文化
□钟 芳
“陈云夫人于若木、王稼祥夫人朱仲丽、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数学家华罗庚、剧作家吴祖光、音乐家贺绿汀、漫画家方成、诗人汪国真……”作家叶永烈在其最新力作《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中,以温情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叱咤风云的政坛人物、科学大家、知名文艺家的人物画像,讲述了许多掩映在历史风云中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其中,与这些名人往来的书信,也以亲历者回忆的独特角度揭秘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悲欢命运,为历史留下一份独特而深沉的见证。
众所周知,年逾七旬的叶永烈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纪实文学作家。他早期以科普创作为主,曾编写了《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50余部作品,他在纪实文学创作领域也是笔耕不辍,收获丰饶,著有《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一批长篇纪实作品,为一些重要人物立传,形象描摹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作为一名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在过去40多年里,采访了大批当代历史的书写者和见证者,积累了第一手资料,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档案照片,保存了很多与名人往来的信札。这些名人书信大多写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写信者包括冰心、夏鼐、陈望道、华罗庚、苏步青、陈中伟、周海婴等。
时光荏苒,许多人已经飘然远去,但这数以千计铭刻历史、记录传奇的书信却被叶永烈视若珍宝,完整地保存下来。2014年,74岁的叶永烈决定将自己收藏的名人书信无偿捐赠给上海图书馆的名人手稿馆。
正因如此,叶永烈放下手头的写作,悉心整理信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并在重要的信件上附上标题、说明。锦书承载浓浓情,每封信都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文化修养和写作风格,如今再来翻看这些泛黄的书信,见字如面,使叶永烈瞬间回到远逝的岁月,脑海里不时闪过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如果不知道书信背后的故事,也就无法了解这些名人书信的来龙去脉,无法理解这些名人书信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于是,叶永烈萌发了用散文笔调讲述名人书信背后故事的念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人物特写,一篇从记忆中“捡”来的散文。
该书共60余万字,是以叶永烈与名人交往中的第一手资料写成,图文并茂,内含数百张珍贵历史照片和名人书信,不长的篇幅清晰记录下一段段传奇人生。展卷细读,人物带着历史的烟尘扑面而至,不仅令读者增广见闻,领略各种各样的名流贤达风采,也可以了解社会与历史,具有历史与文化的双重价值。
在叶永烈看来,书信不像文章,写的时候不为发表,所以能更多地展露书写者的真性情。这些名家书信不仅有文化历史价值,还有美学价值。在收到的诸多来信中,叶永烈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望道先生写给他的信。那是1962年,叶永烈还是北京大学学生,给时任复旦大学校长、《共产党宣言》译者陈望道先生写信,请教他1934年创办《太白》半月刊时的几个问题。
陈望道先生亲笔回复,回答了他的问题。作为老前辈,他的深情厚谊,使叶永烈感动万分。
叶永烈收藏的书法最漂亮的信,由诗人流沙河和汪国真所写。流沙河用端端正正的小楷写信,而汪国真的草书信笺可以说体现了中国传统书信之美。叶永烈说,论书信的文辞之美,当推柯灵。“我读柯灵散文,宾服其词汇丰富。他写给我的信,随手拈来,用词精美,足见文学功力之深。”
叶永烈的著述既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又不乏对历史细节的钩沉。他通过一封封名人书信所讲述的小故事记录大历史,严肃而不失生动,具象却能透视时代,使许多转瞬即逝的历史瞬间定格在时代长河里,堪称历史风云的独特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