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凡一采访 凤凰财经专访华兴资本包凡(一)
凤凰财经:您在2004年的时候创立了华兴资本,定位于新型投行,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新型投行吗?
包凡:其实公司发展也有个历史,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实际上最主要是咨询为主的一个投行,我们给企业提供咨询类的服务,包括给他们提供融资的服务、买卖兼并的服务,实际到了今天华兴已经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新型投行走向了一个全服务的投行,我们今年4月份在香港设立办公室,现在也很快拿到证监会的牌照,所以从今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正式的给我们的客户提供证券承销的服务、IPO的服务和二级市场交易的服务,所以今天的华兴实际上已经是成为一个全服务的投行,服务的范畴也比我们当初的时候丰富很多。
凤凰财经:所以您是不满足于再仅仅做一个小型的投行或者说不满足于仅仅做中国的投行呢?
包凡:其实满足不满足这件事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市场,取决于我们客户的需求,我们之所以这几年一直在往前走,不断的丰富我们服务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也是市场的推动,我们客户的需求在推动,像我们的客户很多都在跟资本市场交接的过程当中需要像我们这样让他们信得过的伙伴做他们的顾问,给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建议。
尤其是在上市的方面,其实中国的企业过去几年在海外上市碰到了诸多的问题,这里面很多的问题实际上是沟通的问题,有可能也是跟国外券商之间有文化的差异,有信任上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华兴在里面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角色去扮演,所以也是基于这么一个大的前提条件下我们决定进入这个行业。
凤凰财经:但是您进入这个领域会遇到很多更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包括像高盛、摩根士丹利都是非常老牌的综合性的投行,您认为华兴资本拿什么去和他们竞争呢?
包凡: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我觉得像这些大型的全球性的投行以后在中国还是一定有他们的位置,但是我觉得比较适合他们做的是这些牵涉到跨境的业务。真正的所谓local的业务,中国人自己的业务,我觉得未来肯定是中国投行自己的天下。
这个趋势在很多发展的市场已经得到印证,日本的市场、韩国的市场跟欧洲的市场实际当初的时候都是一些国际投行基本上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本土投行的发展实际上本地的业务基本上都是本土的投行作为主导。
当然有些跨境的业务他们有全球的网络,这里面有他们的优势在,所以更多是我们与他合作的关系。中国如果不出意料之外的话,十年之后肯定会进入全世界金融中心,如果那天来的话中国必然要有自己的投行、一流的投行,不可能永远依靠像摩根、高盛这样的投行为我们提供服务。
凤凰财经:但就像您说华兴完全是一家本土的投行,但是要到海外去,而且要去开展全方面的业务,这个过程当中是否也遇到一些阻力或者困难呢?
包凡:目前来说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中国市场,我们跨境的业务尤其是牵涉到全球的这种业务并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而且我们的客户他的主要需求也是在中国市场。中国的定义为中国的企业,并不仅限于中国的股市。比如说A股,其实A股现在根本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做的更多的是美股跟香港的股票,但是我们所服务的主要是中国的企业,有些大型的环球性的跨国企业也并不是我们现在服务的主要对象。
就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劣势,反之相对中国这一个市场,尤其是我们相对来说比较专注的市场像高科技、医疗保健、消费这三类市场,现在是华兴比较专注的市场,我们在局部市场所投入的兵力是远远超过他们这些投行的。
其实大家都不知道我们现在全公司差不多有80多个人,除去后台的同事,我们在前台的真正的professional现在有60多个人。60多个人的规模做三个行业,我相信没有一家大的投行比得过我们。
凤凰财经:就像您说的可能现在华兴更多的是在专注于做中国公司的海外业务,但是对于中国本土的这块证券市场,华兴有没有想过以后也进入到这块领域来呢?
包凡:一定是的,我们计划是在3年的时间里进入到A股的市场。当然进入A股市场作为一个民营背景的公司肯定在政策上目前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障碍,尤其是拿牌照上面有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们的想法是说我们在海外市场相对来说是比较市场化的市场,先证明自己,先充实自己的实力,我觉得3年的时间后我希望我们能够回到本土市场。我们回归A股是必然的,作为一个中国的投行不可能放弃A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