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苏与陈小鲁回忆中的父亲陈毅
在高层领导人当中,不乏战功赫赫、位高权重的人,但能被称为传奇的并不多,***无疑是其中一位。而岁月的流逝不但未能磨平其印迹,却越来越折射出打动人心的光芒。陈昊苏与陈小鲁回忆中的父亲,更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走近这位性格元帅的内心世界。
革命者***1963年,***得知正在中国科技大学读书的长子陈昊苏入了党后,非常高兴。这年夏天,在繁忙的国务活动中,***专门抽出时间来到北戴河,和几个孩子做了4次长时间谈话,那是令陈昊苏和陈小鲁一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
陈小鲁说,父亲以往很少提及自己的过去,“他可能觉得那是一种炫耀”。那段时间正兴“忆苦思甜”,父亲于是才首次和他们讲家史,遗憾的是,“讲了4个下午,才刚刚讲到留法回国”,后来父亲一忙,这事情搁了下来,再也没机会补上。
1901年***出生于四川乐至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5岁他考上成都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染织,受到实业救国的影响。1919年夏,***离四川赴法国勤工俭学之前,在上海停留一段时间,他在上海时听过包括黄炎培、吴稚晖在内很多人的演讲,向往过实业救国,也信仰过教育救国。
***后来告诉孩子们:“在这里,经历了思想上第一次的动荡。”“那时思想真是一天一变。”
***在法国待的时间并不长,1921年10月被中法当局强制遣返回国,但在群众运动中显示出的才能被***注意。***想发展他为共青团员,***未接受,“他还想看一看是否有其他道路”。
回国后的***在四处碰壁中,“后来他慢慢认识到,在当时的环境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都只能是一种幻想”。1923年在中法大学学习,任学生会***的***加入中国***,也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很多年后,***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对革命道路也并不是先知先觉的,也是在一系列挫折之后悟出来的。”
***在残酷的斗争中形成了富有人情味的政治智慧和魅力。陈小鲁说,当时红军打了败仗,长征主力已经走了,***派兵要拔掉根据地,军心不稳,有人要退出队伍。
“别的领导人可能会采取枪毙逃兵的方式,但父亲没有。他对大家说:你们走可以,把枪留下,不要出卖同志,以后欢迎你们来。结果话一出口,本来动摇的也不动摇了……”
…………
(摘自5月28日《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