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心古都 古岸相看残照在 胡兰成、朱天文与《三三集刊》
原标题:古岸相看残照在 胡兰成、朱天文与《三三集刊》
《三三集刊》的作家群受胡兰成的影响甚深,胡兰成平时不断指点三三成员广读四书五经及各国文学名著,因此“三三群士”对于诗书礼乐的中国文化,有着一股浪漫怀想与孺慕憧憬。
距离《苦竹》终刊有三十年之久吧?枯枝又逢新露,在历经长久的寂寞后,胡兰成终于找到久违的发表阵地!这位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南京、武汉写下诸多时评、文艺评论的作家,晚年以“李磬”的笔名,再度活跃于曾带给他巨大声望的同仁杂志。
胡兰成与《三三集刊》的结缘,起源于他晚年自日本去台湾教学。一九七四年,当时的名作家朱西宁要写张爱玲的传记,偶然得知胡兰成在华冈教书的消息,便去信连络,得到胡兰成的响应,遂展开往来。朱西宁的女儿朱天文是“张爱玲迷”,因见不到张爱玲,看看张爱玲的前夫也好,便跟着去,得到一册《今生今世》,读后有“石破天惊,云垂海立”之叹,便生出此后一系列的机缘。
其时,胡兰成因得罪其他教授,曾在汪精卫手下做事的往事被喧腾出来,让他无法再在文化大学任教与居住,而搬至朱家隔壁。自此,胡兰成成为朱家姊妹的精神导师,也促成朱家姊妹办起了《三三集刊》。
上个世纪70年代,台湾社会思潮发生极大的变化,希望可以打破现代主义文学的主导,重新重视传统文化。回归民族传统的趋势,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思潮。
有鉴于此,《三三集刊》及三三书坊分别于1977年和1979年成立。 当时成员有:朱天文、朱天心、马叔礼、谢材俊、丁亚民、仙枝等一批热爱文学的年轻人。所谓“三三”,一是指三民主义,二则代表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真神。
《三三集刊》的作家群受胡兰成的影响甚深,胡兰成平时不断指点三三成员广读四书五经及各国文学名著,因此“三三群士”对于诗书礼乐的中国文化,有着一股浪漫怀想与孺慕憧憬。
胡兰成的妩媚文风,加上深厚的国学涵养,使得三三文学既浪漫绮旎,又志气满怀;既豪气干云,又怀想朦胧。正如他们自己的说法:“三三就是一股无名的志气嘛,三三就是一份中国传统的‘士’的胸襟与抱负,就是要唤起这一代千千万万年轻的心,手携着手,浩浩荡荡的一同走过蓝天,走到中华民族的生身之地。”
《三三集刊》的第一辑,依照论评、散文、小说分篇,从第二辑到第二十四辑则以论语(评论)、国风(诗)、尔雅(散文)、春秋(小说)替代分目。从1977年创刊至1981年间,《三三集刊》共出版了28辑,第二十四辑后由三三书坊发行,集刊形式略作调整,每一期设计专题并引为该期刊名。从分目及每一辑的封面主题上,即显见其尊崇中国文学传统的办刊特色。
三三时期的结束,一方面是其精神导师胡兰成远走日本,并在1981年的7月去世,《三三集刊》也在同年出版第二十八期后停刊。另一方面:胡兰成的礼乐中国,三三集团的梦想,与现实中的台湾相距太远。当时,在政治上1979年台美断交,随后发生了美丽岛事件;文化方面:1975年的校园民歌兴起,1977年的乡土文学论战……现实,再再都冲击三三集团。曾经璀璨的理想,在新时代的浪潮冲击下,慢慢被推到历史的暗处。
三三诸友虽散,却也为未来栽下了种子。蛰伏数年,朱家姊妹各自走出了自己的文学路数。朱天心决绝,以小说一剑走天下;朱天文虽逐步的偏离方向,却始终未忘旧情,《炎夏之都》初露迹象,直到《荒人手记》,替胡兰成跳完“神姬之舞”,才悠悠吐出:“对胡爷悲愿已了,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