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拳论 (转)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与站桩 、太极拳先师对腰胯练法的要求

2018-04-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运急则急应,

 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运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已从人,多误为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百,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太极拳与站桩                                         陈耀庭    大多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站桩,其实站桩是太极拳功夫的重要组成部份,既养生又出功夫。

在清代太极拳秘谱中有"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一节,说练守中土,练中定劲的重要,"所难中土不离位","定之方中足有根"。

太极"八卦九宫桩"谱中说"桩原为练静力,必须静中寓动。静为太极拳之体,动为太极拳之用",我从多年练拳、教拳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站桩对太极拳功夫的提高和加深理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简单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桩式。

太极拳的桩式很多,可以说式式皆桩,但基本桩式是无极桩和太极桩。 一、 无极桩 太极拳预备式即为无极桩。

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写到“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两眼平视,含胸拔背……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又说“人皆於此势易而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於此”。正说明此式的重要,应该单练,细心体会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松腰松胯、气沉丹田的意境和自我控制、调节的能力。

呼吸要自然,先呼后吸,呼气时想松,自颈、肩、背、腰、胯节节下松,直到脚掌。吸时心静,含胸拔背,节节上提。

一呼一吸,一下一上,是练习上下之圈,以练松沉为主。 二、 太极桩 由起势,双手提至胸前抱球,掌高与胸平齐,如抱气球,五指松开,大指指天,沉肩垂肘,空腋窝。此式主要练撑抱劲,三分撑开意,七分搂抱劲。

呼为合、为松,好像气球瘪了,自己变小了。吸为开、为掤,好像气球向四周涨大。除练开合撑抱外,再将无极式的升降练习加入,即呼气时下沉,节节贯串往下松,状如沉入海底深处,吸气时含胸拔背,虚顶顶劲想像自己从水底上浮,飘上天空,直上九宵。

这样太极桩一个式子可将无极桩包涵在内。 站桩要松随,切忌刻意追求,万万不可用力用劲。要有“心如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的洒脱意境,懵懵憧憧,如梦如幻,让思想飞越太空,这样来养神、养气,久而久之,自然可得内气,产生内劲,自己会感到有一种生生不已,欲罢不能的奇妙感受,这时就领悟了站桩的奥秘,会有气若长虹犹贯日,欲将宇宙抱怀中的豪迈情怀。

下面用四句话来概括太极桩练习的要领: 桩功全在一抱中,(开合收放,均在撑抱) 莫求新奇找舒松。

(刻意追求,万万不可) 内动得自有象外,(动中求静,静中寓动) 功成妙在无意中。(有心练松,无意成刚) 谈谈太极拳先师们对腰胯练法的要求——陈耀庭         练好太极拳腰胯是关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综观现在许多人的练法,似乎与太极名家大师的要求练法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我把过去近六十年来跟先师们学拳时听到的、见到的关于腰胯练法的要求,写出供太极拳爱好者作一参考。     一、牛春明对松腰胯的要求 牛春明是太极拳界著名的老前辈,拳艺精湛,上世纪二十年代随杨澄甫南下,后留在杭州,解放后周总理安排他给毛主席教拳。

平时在西湖边六公园给大家教拳,牛老师教拳十分认真,要求严格,是钉是铆,一丝不苟。记得有一位中年男子,一打起势就下蹲,老师教他不要蹲,他不改,老师急了,手指着公园边的厕所说:“要蹲上那儿去!

”他膝盖往前一跪,老师转过身来,对大家半开玩笑地说:“你们要跪,回家拿块搓板,到老婆床前去跪,我这里不用跪”。这件事,使我终身难忘,使我知道了蹲跪和松腰胯完全是两码事,对我一生练拳,收益匪浅。

    二、杨禹廷要求打拳体会“毛驴拉磨” 记得六十年代我与拳友陈惠良去拜访杨老,请教他如何打好太极拳时,他说“盘架子要像毛驴拉磨那样”。

为什么要像毛驴拉磨那样,当时并不理解。随着岁月的流逝,深感这是练太极拳的原则,是基础,是方向,越来越感到这一点拨的金贵。“毛驴拉磨”是指:我是磨,毛驴拉着我转。

这样就能松腰、活腰,随着毛驴转,我不是主动转,是被动转。打太极拳与拳击、摔跤不同,腰不能用力。如果腰用力,腰带手,腰就僵了,错了。拳谱上说腰要“活似车轮”,要知道,那时候都是手推车,牲口拉的车,轮子都是被动转的,不是现在的汽车,摩托车是主动轮。

“毛驴拉磨”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具体练法,这里的“毛驴”就是“意”。     三、吴图南要求“外带内”,“梢带根”     有一次拳友陈惠良跟我说,吴老跟杨家仓发大脾气了,起因是杨家仓问吴老,练太极拳是“外带内”还是“内带外”?“以梢带根”还是“根带梢”?结果吴老很生气说:“这个问题你问两次了,明明告诉你是外带内,梢带根,你不相信我,走人啊!

干吗还跟着我!”。那时杨家仓跟吴老已多年,而且学得很好,还在北大教拳,吴老生那么大的气!当时我立即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定很重要。

后来就清楚明白了,这跟杨禹廷说的“毛驴拉磨”是一个问题,如果不“外带内”、“梢带根”的话,腰是死的,永远也练不出太极劲,借不了力,不可能“四两拨千斤”,所以吴老急了。     四、汪永泉、朱怀元要求“不得蹲桩”,“不要塌腰”.

“盘架子要用腕子” 七八十年代,我和于桐和先后向高占奎、朱怀元学拳,高老师和朱老师是汪永泉最早的四大弟子中的两位,于桐和他父亲和汪永泉、朱怀元是协和医院里工作多年的老同事,关系好。

一天于桐和拿来了一本手抄小本子——“揉手须知”,是朱老师向汪永泉学拳的手记小本本,我把它视为珍宝,在第二页一开始就强调“不得蹲桩”,“双手只负责给腰劲开门”。

汪老说:“腰不能塌”,“脚不要踩死”,“盘架子要用(手)腕子”,还特别强调意气的作用:“要明确,内气是领导者,主动力,外形姿势是被领导者,被动者,两者都是要受意的支配”(见刘金印《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语录与拳照》一书)。上面这段话正是对拳谱“意气君来骨肉臣”很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