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桢生平 大师刘敦桢一生“贫无立锥之地”

2017-05-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金陵晚报报道]说起中国现代建筑史,古建筑大师刘敦桢(1897-1968)的名字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早在上世纪30年代,建筑界即有"南刘北梁"之说,南刘指的是

【金陵晚报报道】说起中国现代建筑史,古建筑大师刘敦桢(1897-1968)的名字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早在上世纪30年代,建筑界即有“南刘北梁”之说,南刘指的是刘敦桢,北梁指的是梁思成。在过去的那个世纪,刘敦桢、童轠、梁思成、杨廷宝被誉为中国的“建筑四杰”。

大师离我们远去了,他的夫人陈敬还健在,如今已经103岁了。陈敬与儿子刘轠杰一起生活,住在东南大学的普通宿舍楼。

日前,记者拜访了刘敦桢的夫人和儿子。刘敦桢,这位我国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搞了一辈子的建筑,也没为自己盖过一砖片瓦。

未给自己盖过一砖片瓦

刘轠杰是东南大学著名古建筑教授,如今也是古稀老人了。陈敬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记者去时,老太太正躺在床上,见有客人来,很开心。刘轠杰在忙着整理父亲的书稿,编写《刘敦桢全集》。刘轠杰说,父亲对金钱看得很淡,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学中,这两项工作都是赚不了什么钱的。

在父亲众多同事挚友中,只有他一人是“贫无立锥之地”。作为一个建筑大师,父亲一生未给自己盖过一砖片瓦,也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物质财产,留下的只有这堆书稿。

他希望能把这些书稿整理出来,让父亲毕生的心血留给后人。其实,像刘敦桢那样的建筑大师,想赚钱是很容易的。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刘敦桢在北平营造学社做古建筑调查期间,日军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他们知道刘敦桢曾留学日本又有古建筑专长,就要他去承德为伪满整修避暑山庄,答应给报酬10万元大洋。刘敦桢毫不犹豫地严辞拒绝了,并将来函和情况,告诉学社朱启钤社长。

像电影里的古板老夫子

在刘轠杰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埋头于学术研究,不苟言笑,就像电影里的古板的老夫子。即使面对母亲,父亲也是很严肃,在孩子们面前更是威严了。他小时候,父亲忙着调查古建筑,不常在家,一回来就整理资料,难得和家人说上几句话。家里的事全是母亲打理。刘轠杰记得,小时候父亲从没带他们到公园玩过,都是母亲带着他们。看着别的小朋友都由父母带着,亲亲密密的,他总觉得家里缺点什么。

在昆明时,父亲带着家人去看了一场电影《白雪公主》,孩子们开心了好久。有时父亲的老友到家中玩,谈话间父亲偶尔笑一笑,朋友们说“士能(刘敦桢字)一笑黄河清。”可见,就是与朋友相处,父亲的笑容也是难得一见的。

为学术抛弃了一切爱好

刘敦桢年轻时是个很活跃的人,丝毫也不古板。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既是学业突出的优等生,又是游泳、足球和田径运动中的健将。刘轠杰回忆,父亲年轻时很爱运动。“父亲回国后,每逢周末都要参加或观看足球比赛。后来,父亲为了潜心学术研究,把这些爱好都丢了。”

刘敦桢4岁就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古文诗词都很棒。夫人陈敬是大家出身,也受过良好的教育,闲暇时喜欢填一两首词。刘敦桢偶尔也作一首,夫人看了大为赞叹。但更多的时候,刘敦桢忙得与夫人话都说不上两句,更别说吟诗作词了。

刘敦桢的围棋下得也很好,这是刘轠杰偶然发现的。刘轠杰自己很喜欢围棋,工作后买了一堆围棋书。刘轠杰说,他以前从没看过父亲下棋。有一天父亲对他说:“来,我们下一盘。”没想到刚交上手,他就被父亲杀得落花流水。父亲也只跟他下过这一次棋,以后他没在任何场合再见过父亲下棋。

只能从文字里了解父亲

受刘敦桢的影响,刘家的几个孩子也都是把工作和事业看得很重,为了工作可以放弃一切。刘敦桢60岁生日的时候,学校为他在玄武湖祝寿。

刘轠杰上车后,一个学生跑来找刘轠杰,说班上有些事希望他处理一下。刘轠杰听后立即下车,返回学校,因此错过了为父亲祝寿。刘轠杰说:“其实那是一件非常小的事,第二天再处理也可以的。可他当时觉得工作是最重要的,只要是工作上的事,没有大小之分。现在想起来,错过为父亲祝寿,实在是很遗憾。”

刘轠杰说,现在他对父亲有很多了解,都是从父亲的书稿里得到的。父亲去世后,他常常感到很后悔,自己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多,父亲活着的时候,他为什么没想到抽空与他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