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缺园 园博会之缺园:中西合璧呈现园林之美
图为:缺园里蕴藏着很多不对称产生的美感。(李溪)
从湖北各地收集旧砖旧木,打造成一座座“半边儿”建筑;在英国式迷宫里叠合一座微缩江南庭院,创意却源自洪湖新滩……
13日,美籍华人设计师、国内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王受之,来汉回访自己设计的园博大师园“缺园”,解读展园背后别致的园林之美。
建老百姓看得懂的大师园
历届园博会均设大师园,邀请国际园林设计大师尽情挥洒,但不少设计太过现代,令很多见惯中国古典园林的游客直呼“看不懂”。
武汉园博会设4座大师园,邀请来自美国、法国的4位大师设计。有以28根巨型水泥管呈现月亮阴晴圆缺的,也有以钢筋、青竹打造“迷雾森林”的。美籍华人设计师、现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王受之的“缺园”,饱含东方园林特色,又揉以西方元素,最易让人产生文化亲近感。
缺园原名“半园”,因与另一创意园重名,改为现名。
入园一首《缺园赋》,道出王受之的造园理念:“意在遁出,只求野趣,并无哲理”,“缺园无大志,只求众人开心,残缺迷离,乐在其中,或得欢喜,此造园之真意”。
迷宫理念源自洪湖新滩
缺园掩映于竹林中,入园后是一处三岔路口,碎石铺路、绿篱作障,却无标识指路,“想走哪条路全凭兴趣。”
随意挑条小径漫步,才发现展园被景墙、绿篱、草丛、竹林围合成一座迷宫。
有些路是原地绕圈,有些路是“柳暗花明”,有些则“此路不通”。迷宫终段还设有一人多高的不锈钢镜子,形成幻象,增加迷惑感。
王受之说,迷宫是英国园林的一大特征,但这一创意却源自他在洪湖下乡经历。他在汉生活二十余年,曾在洪湖新滩荻障口插队4年。当时,一处湖南人聚居的村落将整个寨子用水道环绕起来,入村后就是一座“迷宫”,可让贼迷路,“十分有趣。”
在缺园中使用迷宫,使2800平方米的园区给人的空间感更大,再加上亭、轩、廊、阁可供游人休息、观赏,“实际游览时间可达其他展园的一倍。”
园内建筑全是“半边儿”
缺园内,门、亭、轩、廊、阁等所有建筑都是“半边儿”:要么是由两种不同风格拼合的“两半合一”,如出入口的柴门一半竹门、一半垂花门;要么是半边形状的建筑,如半亭、半轩、半阁等,像是未完工的木模型。
王受之说,在洛杉矶他家附近有一家面馆叫“半亩园”,墙上有首诗叫“半半歌”,诗曰:“半生戎马、半生悠闲,半百岁月如烟,半亩耕耘田园……半工半歌半为钱,半人半佛半神仙。半之乐,乐无边。”
他解读,半的意义在于留有余地,体现中国文化中正、平和、恰如其分的理念,“用在这里,是希望打造出一种好玩、有趣的半文化”。“缺园”还注重“低度维护”:园内没有奇花异草,所有植物、石料均取自湖北;所有建筑都是从省内收集的旧榆木、旧砖旧瓦建成;建筑风格非门非派,依长江流域最典型的农舍修建,最大限度保留其古朴风格。
此外,园内建筑都有对联、匾额,屏风上还有21幅水墨画,都是王受之亲自编撰、创作,游客游览时可多加留心。(成熔兴、通讯员赵旋、邓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