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羯罗灭佛 商羯罗的佛教观点

2017-06-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约在公元五世纪世亲(400-480)还活着的时候的印度佛教,有四个主要的独立学派②,它们是:一切有部(Sarvastivada),经量部(S

约在公元五世纪世亲(400—480)还活着的时候的印度佛教,有四个主要的独立学派②,它们是:一切有部(Sarvastivada),经量部(Sautrantika),中观论(Madhyamika)以及瑜伽行论(Yoagcara)。

在讨论佛教时,印度哲学各个派别的通常的标准作法是把佛教区分为四个学派,即中观论学派、瑜伽行论学派、经量部学派和毗婆娑部学派 (Vaibhasika)。 然而,商羯罗在《梵经疏》(Ⅱ.

2.18)里谈到三种不同类型的论师。第一类是“那些执—切事物都是真实的存在的论师”(Sarvastitvavadin);第二类是“那些执意识的真实存在的沦师”(Vijnanastitvavfadin);第三类是“那些执一切皆空的论师”(Sarvasunyatvavadin)。

商羯罗只提到这三类论师. 在解释为什么佛教立场会有多元性时,商羯罗按理解能力,换言之,按弟子们的固有能力的不同而指出他们的差别(Pratipattibheda)。

复次,他写道,执客观世界为真实存在的立场并不是佛陀的真意(Sugatabhipraya),而只是弟子们据他们的理解而产生的错误执著,即执客观世界真实地存在着,并且一直如此执著。

作为佛陀的真意传下来的,他又写道,是执唯独识蕴是真实的存在的理论观点。 对商羯罗来说,即使执唯独识蕴是真实的佛家观点也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观点,毫无一点理性(upapatti);并且说,那是不可能使人按这样一种虚无主义观点去过常人的生活。

此外,他使用尖刻的语言来批评佛陀,说他教授三种不同而相互矛盾的教义——外在世界的事物是真实的存在、唯独意识是真实的存在、一切皆空,暴露出佛陀是一个说话无牵、前后矛盾的人(asambaddhapralapitva)。

正如人所共知,不二论(Advaita)称为“幻论”(mayavada),又因为它与佛家观点相类似,常常被吠檀多学派内部其他支派批评为“戴着面具的佛教徒”(pracchannabauddha)。

在吠檀多学者当中,最早向商羯罗投射批评炮弹的人,就现存能够使我们知道是谁的资料来看,他就是光作论师(Bhgskara,750—800)。

他称幻论学者是“依靠佛家教义的人” (Bauddhamatavalamhin),并且说这种观点已为《梵经》(Brahmasutra)作者所否定。其后,耶慕那(Yamuna,918—1531)、罗摩奴●(Ramgnuja,1017—1037)、摩驮瓦(Madhva, 1197—1276)、伐拉婆(Vallahha,1473—1531)以及其他吠檀多学者严厉地批评了商羯罗路线的不二论观点,指出在本质上,那是佛家教义 S.

达斯笈多教授(S.Dasguta)在他卓越的五卷《印度哲学史》中写道,商羯罗的哲学是一个混合体系,吸收了奥义书“我”的永恒存在的概念,直至唯识论和中观论的观点;实际上完全支持智比丘的批评 哲学家拉达克利希南认为商羯罗全部的哲学完全与佛教没关系;并且强调那是奥义书和(梵经)的一种发展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承认不二论曾受到来自中观论学派的强烈影响,商羯罗的“无特征之梵”(nirguna-Brahman)和龙树的“空性”二者有许多共同的成分。

(这些批评并不是出现在商羯罗逝世之后,而很可能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表达出来。事实上,他本人在他的《蛙氏奥义颂疏》(Mandukyopanisatkarikabhasya)清楚地承认,说佛家的观点和他师祖乔荼波陀的不二论观点十分近似。

他还更进一步承认这一说法:在否认外在世界对象的真实存在的论点上,在承认只有意识是真实存在的论点上,唯识宗的义理与不二论的理论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