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滨谊绿道 刘滨谊:城市绿化规划要以百年为尺度

2018-03-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滨谊:城市绿化规划要以百年为尺度 重点转向市郊    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于4月27日在武汉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城市森林 低碳城市 两型社会".同济

刘滨谊:城市绿化规划要以百年为尺度 重点转向市郊

    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于4月27日在武汉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城市森林 低碳城市 两型社会”。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在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表示,城市总体规划是十年,但通常城市的绿化规划,由他本身的专业性决定了一做就是要以一百年为尺度。并且建议把绿化工作重点由主城区转向市区、市郊区乃至郊区。

同济大学教授刘滨谊

以下是演讲全文:

位代表下午好,我来自同济大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这个学科向国家林业局各级部门表示感谢,感谢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能为国家绿化工作做一些贡献。大家都知道,在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非常有名,除了这两个之外,我们还有风景园林,这个学科在国内也是非常领先的。

在过去20年中,我带领着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不少城市运行规划和城市森林规划。我参加过第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时隔六年,再次回到这个舞台上,感到很高兴。经过这几年时间,中国城市森林看起来是如火如荼。我今天想把最新的一些发展,一些信息带给大家,当然也包括在过去的若干年间,我们关于城市森林、城市绿化,包括城市园林的一些思考。

我讲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其实很重要,无论是创造森林城市,还是创造园林城市,互相之间并不矛盾。我们经常看到来自于实践部门同志问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我说首先我们要把我们做的工作,城市绿化三大空间和实践范围进行比较的话,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我们绿化分为建成区、市区、市域。扩大到市区部分,空间上、时间上都有扩大。

而在市域部分恰恰是森林城市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他的建设、规划在时间上相对是很长的。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的绿化,他是一个绿化问题的两个方面。像市区部分是两个部门都可以为之的,在建城区部分,主要是主城区。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这些仅仅靠建城区的绿化远远不够,尤其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

这张图是我09年10月份在杭州拍下的,在这里当我们看到这种场景的时候,我们是心痛的,我们感到了巨大的危机。在这里,大家看到绿化到哪里去了,无论是城市森林还是城市的园林都不见了。这是很典型的一张图。而这个恰恰就是我们现在和未来若干年当中绿化最为紧迫的地带,这个地带谁来做?我觉得谁有能力谁来做。

显然森林城市这部分的话,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空间上会向从城市走向近郊、从城郊走向乡村。而在时间上,我们不能再停留在以往的短期行为,我们的规划动辄就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他比城市总体规划还要长。大家知道城市总体规划是十年,但通常我们绿化规划,因为他本身的专业性决定了这一做就是要一百年为尺度。这是美国上空,1986年拍的。这种景色是因为他百年之前有规划,有保护,百年之后才有这样的景象。

在芝加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湖,以及作为芝加哥城市本身有的绿化。我们通常感叹人家绿化如何的好,但要想到,人家绿化规划很早。所以我经常告诉学生,为了五十年后,一百年后的中国,我们现在要努力,要非常努力的去捕捉这些问题,做好规划。

针对当前和未来的规划,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绿化规划怎么样能够更多的发挥他的效应?同等面积,空间不同所发挥的效应不同。还有就是动态比静态好,这是怎么分的?第一条在城市当中,绿地还是有限的,我尽量要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研究证明,同等面积,你拿30%的绿地集中在一块和把他30平方公里覆盖在100平方公里范围之内,这两个产生的效应显然后者是好的,道理很简单。我今天非常欣喜的看到,连各个森林城市市长都在这里,他们创建的城市都是“三网”城市,想想十年前提出的口号现在都已经实现了。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比我们走在前面的国家多,美国一百年前的主攻方向就是在国家、州、各个地方建立各个级别的绿色网络体系,最后将会做到22万公里长的绿道。可喜的是中国已经开始了,去年到今年,广东省委在广东省相当一批地方要做几千公里的绿道,这都是趋势。

我们上海也提前做了一些研究,配合森林城市规划,我们也在边缘地区研究了这些方面的工作。说到这儿我提一下,像柯克达工程是很不容易的,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像这种网格化在上海世博,我所做的主体规划部分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想表明一下网格化是当前城市化最新的潮流和先驱。这是建国以来获得的资金投入最大的项目,这当中,城市绿地标准化生态布局,这也是在研究空间布局,也是网络化的概念。这里面无法展开,具体就是在城市当中,在区域当中造绿化,要与城市发展相协调。首先就是城镇之间的绿地与城市其他方面的关系,然后这些绿地都在动态的变化当中,如何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保持绿化率,进一步把这种理念具体运用到生态保护网络当中去。

最后,我想说一下结论。我今天谈的绿化其实已经超出了我们所谈到的狭义绿化,也不仅仅是山区板块的,我们谈的是整个国家板块。如果说谈这个范围的话,今天上午有院士已经说到了,大家已经看到了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有很多优美的山体,这么好的环境,但同时又面临着城市化的巨大压力,这两者如何结合?如何结合好。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去年开始也在思考,我想有这样几个考虑,近期五年到十年,我们要实现三大转变,要建立新世纪的绿化价值观;森林绿化的重要性已经是深入人心,问题是如何把重要性具体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去。

首先第一条,我觉得森林城市创建与园林城市创建要齐头并进,只有齐头并进才能实现创造生态城市的目标。创造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非常长远的目标,具体的工作不再展开。

第二点结合我之前讲的主题我认为应该把绿化工作重点由主城区转向市区、市郊区乃至郊区。我也一再呼吁,如果说过去60年,建设部把城市绿化工程主要放在城市中心区,改善了居民生活,美化了环境,今后60年,绿化应该转向区域,转向外围,没有区域、外围基础,城市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

第三点,我们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追求景观、到追求“活动使用”,“环境生态”“景观形象”的一体。追求绿地的综合质量,从多个专项做起。这个不再展开。至于远期目标,要有百年的眼光。我们要分三步走,第一步非常重要,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个时期。包括比如说像武汉,武汉创建森林城市,我觉得非常成功的一点,从我们专业人员来看就是进行了规划,规划近期落地了,而且这个规划可以管50年甚至100年。

第二步构建绿化网络,不仅仅是规划,还要建设,一步一步去实现。第三步,网络有了,绿地有足够的空间范围了,格局也合理,才会走向第三步,就是生物多样性才会丰富起来,绿地森林功能才会更加的发挥出来,最终实现生态城市。我个人甚至理解,生态城市的实现就和共产党主义实现的时间差不多,共产主义不是一句空话,落到园林绿化部分,我想应该就是生态城市的实现。

最后,虽然时隔六年,但形势变化非常快。最近全世界都在关注气侯变化,我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08年7月我们脚踩着冰川,看着冰川在不断的熔化,水哗哗的流走了,我相信全球在变暖。全球气侯在乱变,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如何应对。针对气象专家的研究,未来气侯发展趋势虽然是乱变,但有一个大趋势,比如说目前是变暖,另外在相对湿润和温暖的地区,会变得相对寒冷和干燥的地区,而在干燥的地区,雨水会有所增加。

于是我们就想到了黄土高原特干旱地区,是不是会随着气侯变化雨水会增加一点,即便不增加,我们今天的认识和技术,是不是能够运用最前沿的技术改善人居环境呢。发挥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的潜力。这个图片最后可能就是50年、一百年、甚至是五百年,不过没关系。我们是这么想的,不是说全球其他变化海平面上升,估计到2020年上海地区会上升20平米,至少我们可以在西北帮他留一块地,所以我们这个项目取名叫上海绿洲。

我们在这个地方曾经看到一个村子,占地100平方公里,只有两千人口,像这种类型的,我们可以叫做新辟,有待新人类开阔的新绿地。我们今天为了后代子孙,我们也需要做新聚集地的工作,这个工作的前提就是绿化。绿化起来了才有希望。

我们准备搜集雨水,这是一个实验性水库,把这些地方根据现有的条件来进行改造。这张图是我们的设想,其实黄土高原很多年前也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已经在那边成立了一个研究所,有50位本科、硕士研究生在那边工作,引进高智商人类在新兴环境里发展,这就是说的更为宏伟长远的设想。我们相信有朝一日黄土高原也会呈现出这种动人的景观。这是我们的宏伟愿景。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