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奇、刘立军、肖庆平同志在白银恢复建市2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7-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按:9月28日,我市隆重举行了恢复建市25周年庆祝大会,原省委书记李子奇,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刘立军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庆平

按:9月28日,我市隆重举行了恢复建市25周年庆祝大会,原省委书记李子奇,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刘立军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庆平作了主题讲话。李子奇同志的讲话深情回顾了白银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历史,对白银25年的发展成就特别近年来的巨大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白银的未来满怀希望,对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加快发展寄以厚望。

刘立军同志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对白银25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今年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具体要求。肖庆平同志的讲话认真回顾总结了25年的发展成就和积累的经验,对全市上下今后坚持“六个必须”,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进行了动员部署。现将李子奇、刘立军、肖庆平同志的讲话予以印发,请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我们听了庆平书记的讲话,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看见一个现实,就是白银恢复建市25年变化巨大。为什么要恢复建市呢?我实话告诉大家,那就是在一个非常不正常的情况下白银市被撤销了。当年在白银公司搞“四清”运动,说我们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实质上我们是在搞企业改革,说我们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这个班子不行了,同时联系到市上,说市上的班子也不行了,1963年就撤销了白银市。

我主持甘肃工作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白银市。1985年8月省委通过了重新恢复建立白银市的决定,至今已经整整25年了,这25年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解放以后国家要搞工业,但是那时候资源很缺乏,首要的问题就是想在这个地区搞清楚到底有没有有色金属,有没有铜。为什么呢?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铜很缺乏啊,国防、民用都需要铜,哪里去找呢?从1951年开始在白银地区搞地质勘探,还有苏联专家也参加勘探工作。

后来这一带地质情况搞清楚了,发现白银市的折腰山和火焰山有铜矿,就进行了大爆破。有一次大爆破用了6000吨炸药,把折腰山一下托起来放下去形成了巨大蘑菇云的壮观景象。找到铜矿后就加紧开发,第一炉铜是在1960年4月18日出的,当时在全国震动很大。过去中国缺乏铜,我们自己生产铜又是在白银市,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啊!那个时侯据别人说,每颗子弹有一半多铜出自白银,要不然子弹都制造不出来。

我们看到这25年的变化,也看到白银市的变化,非常振奋人心。过去这里是不毛之地,人烟稀少,飞沙走石,据说以前在这里野羊很多,解放以前还有土匪。解放以后国家看中这个地方,搞建设、搞开发,经过几代建设者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一个崭新的城市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真让人高兴啊!

我们是开发建市的第一批人, 1954年10月组织把我从宁夏调到白银公司,从那时算起,到1979年离开白银到省上工作,我在白银工作了整整26年,因此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心中总是想着白银公司、想着白银市。每次来白银以后总想多走走、多看看。我虽然为白银做的事情不多,但是白银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那时条件异常艰苦,我们喝过苦水,住过帐篷,也住过干打垒。白银未开发前只有7户人家,贫穷落后。

现在什么情况?现在白银城区人口大概三、四十万吧,光白银公司就十几万,这个面貌非常引人注目。现在白银公司、八0五厂(银光公司)重振雄风,有了新的起色,白银市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看到白银市这么美好的景象,是白银市几届班子,特别是最近几届班子努力工作的结果。远的不说,远的也包括我们,近的从周多明同志算起,周多明同志、袁占亭同志和肖庆平同志做出了极大地努力,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最近这几届干得比我们更好,今后我看变化会更大,会干得更好。白银的变化,证明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事实,就是只要认真干、只要能吃苦,什么奇迹都可以出现。白银从一个不毛之地,变成这么美丽的城市,花了多少人的心血,有些同志终身就在此地工作,有些同志走出去了,都干得很有成绩,所以这个地方真是培养人才的好地方。

越是困难,人才出得越多,包括在座的很多就是本地同志。本地同志和外面同志结合,形成了很大的力量,所以团结起来,齐心工作,就会越干越好!

今天,我们欢聚铜城,隆重庆祝白银市恢复建市25周年,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共甘肃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政协、甘肃军分区,向白银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向驻银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白银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白银一爆出新天”。 50多年前,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大西北、扎根郝家川,拉开了铜城建设的序幕。通过一代又一代白银人的艰苦奋斗,一座崭新的工业城市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1985年,为建市,这是白银发展史上的新起点、新里程,也是甘肃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25年来,白银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承载着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

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白银人民25年的艰苦创业,                                

白银市生产总值由1985年的6.9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09倍。25年来,有色金属、煤炭、发电量、粮食、蔬菜、肉类等主要工农业产品大幅度增长,白银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甘肃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重要的高扬程灌溉农业区。

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在全面解决温饱之后,总体实现小康,正朝着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二是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历届市委市政府发扬

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大

胆实践,锐意进取,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

路,坚持地企携手联动,实施项目带动,深化体制改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大中型企业逐步走出困境,园区经济初具规模,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今天的白银,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五湖四海有识之士前来创业,成为西部投资的一片热土,黄河上游的一颗明珠。

三是社会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坚持经济社会发展

协调推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不断加大投入,落实 -8-

关键措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就业、就学、就医条件显著改善。特别是白银的教育事业享誉陇原,会宁状元县全国知名,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是省内其他市州学习的典范。

四是为全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白银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摇篮和高能炸药生产基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恢复建市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白银传统主导产业巩固提高,多元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有色金属产量占全省的22%,煤炭产量占全省的30%,发电量占全省的16%,并成为全省新材料、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区域和蔬菜、肉类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银恢复建市25年来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当前,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正在深入推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在全力落实,甘肃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白银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兰白核心经济区,黄河过境258公里,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灿烂的发展前景。省委省政府殷切期望白银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殷切期望大家以恢复建市25周年为新的起点,倍加珍惜机遇,倍加求真务实,倍加锐意进取,倍加奋发有为,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勇立新功、再创辉煌。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白银科学发展。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科技含量高、产品效益好、资源能源消耗低的现代产业体系。

要统筹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落实《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特别要下大气力抓好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等工作,把白银建设成全国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要坚持做好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农田林网建设、城市大环境绿化等生态建设工作,着力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生态屏障。

二要共建兰白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带动作用。要按照西部工业重镇、陇上宜居城市、产业承接基地、都市生态屏障的总体定位,协调互动,错位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民生保障水平和生态安全保障水平,切实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以白银工业集中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为契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引进大企业,运作大项目,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使白银成为全省大型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和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努力把白银建设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使白银工业中心的地位更加牢靠,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更加突出,“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作用更加明显。

三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经济体 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试点、金融体制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和民间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探索完善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努力保持社会和谐安定。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全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四要大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关键,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特别要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以会宁革命老区为主的干旱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让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白银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破产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困难群众多,要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解决他们在生活、住房、看病、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生活的有保障、有尊严。

实现白银的新一轮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十分关键。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形成上台阶、创一流、争先进的良好发展氛围。

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深刻分析市情,不断完善思路,把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同白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白银改革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努力为全省发展作出新贡献。

白银物华天宝,发展前景如画。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同心同德,奋勇前进,着力推动白银科学发展,为开创甘肃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祝白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

祝白银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肖庆平同志的讲话

金秋的白银,繁花似锦,瓜果飘香。在这满获丰收的季节,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隆重庆祝白银市恢复建市25周年。值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白银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政协白银市委员会,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向全市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白银部队指战员、武警白银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为白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同志、老党员、老模范和所有关心白银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956年至1963年,白银有过8年的建市历史,第一代创业者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在只有七户人家的荒原上缔造了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此时此刻,我们要向铜城的开拓者表示深深的怀念!1985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白银市恢复建市,从此白银发展进入历史新纪元。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白银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历经二次创业、改革攻坚、城市转型等阶段,白银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白银展现在世人面前!

     25年来,白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全市生产总值由1985年的6.9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65亿元,年均增长11.31%。在总人口净增52万的情况下,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125元,年均增长9.

45%。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建市初的22.04︰66.64︰11.32,调整为12.39︰55.26︰32.35。投资兴建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13.5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92亿元,年均增长15.39%。白银在全省的地位显著提升。

25年来,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扩大,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扩张总量和提高质量并重、改造提升和引强入银并举,工业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的新格局,白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甘肃重要的复合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化工基地,机械、建材、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全市原煤年生产能力从280万吨增加到1200万吨,有色金属生产能力从5万吨增加到60多万吨,电力生产由弱到强,电厂装机容量发展到390万千瓦,以TDI为龙头的新型化工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

25年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兴水利,重科技,调结构,促增收,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9万亩,解决了4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灌区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旱作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粮食总产量从28万吨增加到60万吨,农村人均产粮从270公斤增加到450多公斤。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蔬菜产量达到116万吨,年均增长10.

7%;肉类总产量达到7.18万吨,年均增长7.3%,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0%上升到2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0个,有效促进了农产品转化增值。农村贫困人口由70多万人减少到28万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25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产生巨变。恢复建市以后,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白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境内干线公路全面改造提升,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里程增加到200多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000多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白银电网输变电等级升至750千伏。生态破坏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207万亩,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实施了一批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5年的191天增加到2009年的297天。

着力改造提升老城区,高标准建设新城区,兴建了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8平方公里扩大到54平方公里,城市交通、商贸、通信、金融和信息中心功能日益增强,城镇化水平从17%提高到35.5%。

25年来,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资源开发孕育了白银,改革创新使白银获得新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使农村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通过改制重组,大中型企业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特别是白银公司与中信集团实现战略合作,为重振有色金属工业打下坚实基础。

投融资、财政税收、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深入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招商引资逐步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新生力量,近五年完成投资130多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强化产学研合作,

与100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中科院合作创建了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我市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25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

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35元,年均增长11.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4元,年均增长11.11%。就业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到97%。建设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群众的衣、食、住、行、用医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条件大为改善,城乡群众摆脱贫困向小康迈进。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地企携手同行,军政军民鱼水情深,我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市上下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各族人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

25年拼搏书写春秋,25年奋斗铸就辉煌。回顾25年,这一时期是白银人民抢抓机遇,团结奋斗,全力落实发展要务,着力推动城市转型的25年;是发挥优势,攻坚克难,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为实现更大发展奠定基础的25年;也是白银历史上发展最好、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25年。

全市各族儿女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树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这些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

总结25年,我们深深地感到,加快白银发展,必须深化市情认识,不断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优势,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走出一条符合白银实际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尊重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改革发展的根本导向,依靠改革促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必须坚持市场取向,毫不动摇地培育发展多元市场主体,不断激发全社会的生机与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共享;必须坚持弘扬艰苦奋斗的白银精神,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凝聚人心求发展。

当前,白银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国家支持甘肃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省上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特别是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都为我市实现跨越式

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按照“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要求,紧紧围绕共建兰白核心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立足提高经济质量、提高城市品位、提高全民素质,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环境吸引力。再经过10年的努力,争取全市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明显缩小,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资源枯竭的严峻现实和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注定我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要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模式上永不停歇地解放思想,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

一是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升位。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重,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开展以种子、种苗、种畜为主的良种革命,壮大瓜菜和草畜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建设全省产粮大市、瓜菜大市和畜牧强市。

二是地方工业发展必须提速。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契机,立足现有优势,围绕有色、化工、能源等主导产业,拓展上下游产业;千方百计培育发展装备制造、陶瓷建材、生物制药、新材料、高载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形成中央、省属、市属、县区属企业联动互促、共赢发展的格局。

三是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强力推进。围绕兰白都市经济圈和西北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从人居小环境、城区大环境和都市屏障三个层次统筹生态圈规划,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唤起群众千百万,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努力让白银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林更茂。

四是城镇化进程必须加快。面向兰州、亲近黄河,向南推进、向东延伸,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统筹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布局,着力构建沟通城乡、连接内外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实施重大节能改造、废水处理及再生回用和城区环境绿化

工程,优化人居环境。强化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力争五年内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五是民生保障水平必须提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增加民生投入,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六是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打造西北特色旅游基地和物流仓储基地,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和融资平台建设,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回顾过去,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建市25周年,不仅是白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续写辉煌的新起点。我们坚信,有科学发展观指引的正确航向,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人民的协力拼搏和各界朋友的鼎力相助,白银一定能够乘风破浪,再展宏图,再创伟业,绘就更加美好的新画卷,创造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