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声话剧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家声做客狮子山讲坛
"撷文化之华彩,采百家之精华",9月21日晚,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家声老师做客狮子山讲坛,给大家带来一场题为"口才乃人生的必修课"的主题演讲。校党委副书记唐峻、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校辅导员及近千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口才就是一个人说话的才能,它犹如人的血脉,就像中医里面讲的‘不通,则痛。’"一上台,张先生就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释了口才的重要性。口才,人人都需要,行行都需要。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掌握语言的规律、方法和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这跟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流是有关的。
接下来,张老师又举例为大家说明了语言的三要素: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方法),为什么说(目的)。
期间,大到周恩来、赫鲁晓夫、里根等政治家的外交言辞,小到三岁儿童、街头叫卖者的生活用语,都在张老师的讲述中有了艺术的味道。张家声老师说:"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好语言,一些欧美国家的大学里设有口才课,而且列入大学的必修课。"作为学生,你们也必须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锻炼出好的口才。
"几年前,重庆有个在逃十一年的杀人犯在听了某个电台主持人的节目后投案自首,这就是口才的征服力。"接下来,张先生从中央电台播音内容方式的变迁与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发展之间的联系讲起,为大家讲解了口才在政治方面的巨大价值。
接着,张家声先生深情回忆了自己在文革结束后第一次播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听众的反应。"最感人的一次是我播完《故土》以后,有一封北京盲人工厂的来信,我至今记得那封信,信中说:‘我们是一群盲人,本来什么也看不见,听了您演播的《故土》,我们仿佛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接下来的一句是‘是您给了我们眼睛’,我读完泪流满面。"这就是口才的价值,难道这是金钱和物质能够衡量的吗?很显然不是。
此外,张家声师也提到了当今在有声艺术语言方面的一些不好的现状。"有的播音主持以不背稿为荣,大言不惭地说‘我从来不背稿!’,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张家声老师说自己是不背稿不进演播室。
某电视台知名女主持人主持知识竞赛,有一道题:宋词《水调歌头》的作者名。参赛者答:苏东坡。这位女主持人愣了,她说:"你只把姓答对了,名答错了,答案应该是苏轼。"听到这样的回答,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难过,传媒应该把人们的品味向高处引导,而不是拽着受众往低水平坠。
现在人们很重视知名度,但张家声老师说,知名度高不一定等于水平高,而且知名度越高,你犯错误带来的负作用越大,所以越需要谨慎。"要知道,50分钟的演讲需要有5000分钟的知识储备,你要了解很多才有资格去问别人。"张家声老师如是说。
学好普通话是语言的基础,但仅仅说好普通话就叫会说话吗?不是,不少人的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但他们的语言都有感染力吗?有震撼力吗?不一定。"理解好规定情境的关键是要熟悉他人作品,用‘我’去塑造另一个‘我’;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则是语言艺术的重点。
"在这一环节,张老师开始现场教学,通过找同学上台表演情景对话和观看视频的方式,教会同学每人能如何锻炼自己的口才。
无论是现场问答还是表演练习,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设置让同学们倍感亲切,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在几轮环节的练习中,张老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想象力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教大家如何理解和表达作品。
讲座最后,大家一起欣赏了张家声老师的朗诵视频。从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到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从话剧独白《一个日本老兵的忏悔》到余光中的名篇《乡愁》;从古典诗词《兵车行》到现代作品《孩子请听我说》,或撼人心魄,或饱含深情,或声泪俱下,或温情诉说,无不让在场的学子感受到语言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口才的艺术魅力。
讲座结束,现场掌声雷动,久久不息。报告中途,张家声老师对我校推广普通话协会学生的朗诵进行了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