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璐访谈 王金璐《京剧武生概谈》——(二)

2018-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戏曲的表演是离不开"程式"的.舞台上任何一种戏曲艺术,都有它特定的一套表现内容本身的方法.京剧"程式"之多,唱念做打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单就形体动作程

    戏曲的表演是离不开"程式"的。舞台上任何一种戏曲艺术,都有它特定的一套表现内容本身的方法。京剧"程式"之多,唱念做打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单就形体动作程式讲,小处例如用手一指或拉一个"山膀",当中都有它固定的动作方法。

这个方法的优越性很大,就是只要改变了人物、情节、年龄、行当、甚至换了另一种装束,一个动作就立即随之改变角度、位置、劲头等……但是不管怎么变动,都不会偏离赖以表现内容本身的中心环节。

例如"云手",哪一行、什么人物、多大年龄、哪种性格、怎样的情节,都能根据需要来做,可又总能叫人看得出是个"云手"。"程式"是总称,分解开,京剧里无一样不是程式,也就是说是由程式所组成的。

很简单,京剧艺术既然是源于生活的,那么它的这些程式就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当然,在其中,有的是完全地体现了生活内容的,有的则可见生活现实的影子,有的则已经找不到什么生活现实的影子了,也就是说是完全虚化了的舞蹈动作了。

在表演当中无论是接近现实的,还是完全虚化了的动作,都要达到艺术美。当然剧中那些完全现实部分的表演需另外再谈。我们的要求是形式和内容都美,才达到了艺术美。

    从动作的难易繁简上分,我认为可分为"单项程式"和"连贯程式"。单项程式如"云手"、"踢腿"、"鹞子翻身"等等,把这些单项程式再根据剧情、人物的需要灵活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成套的程式,我叫它们作"连贯程式"。

武生行里的连贯程式如"起霸"、"趟马"、"走边"和用各种刀枪兵器耍下场花儿(一人或多人在临下场前舞一阵刀枪兵器叫"下场花儿"或叫"耍下场"如"枪下场花儿"、"大刀下场花儿"等)等。这也是武戏里最常用、最广泛、各行当都得会的程式动作。下面我就着重谈谈"起霸"、"趟马"和"走边"。

起霸

    最有代表性的连贯程式莫过于"起霸"了。无论文戏、武戏,无论生、旦、净、丑,无论是主角、配角,有点将发兵场面的一般有"起霸"的很多。文戏如《失街亭》中的赵云、马岱、王平、马谡四将的起霸,武戏如《长坂坡》中张郃等曹八将起霸、《挑滑车》中高宠等六个宋将起霸; 老生行《战长沙》黄忠起霸,旦行《扈家庄》扈三娘起霸,丑行《赶三关》穆老将起霸等等。

可见"起霸"这个舞蹈程式是演员的必修之课。

    "起霸"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它是表现武将参加战斗之前或待命出征前整理盔甲的一系列活动。起霸包括提甲出场式的亮相、云手、踢腿、弓箭步、骑马蹲档式、跨腿、两整袖、正冠、紧甲等。

这些动作必须让人们在看到形体动作的同时明了它所反映的内容。比如提甲出场后往前走三步,抬腿、骑马蹲档式等都表示大将试试下身的铠甲系得是不是很利落,对走路有没有妨碍。又如身冲里猛一回身做一个回身望月的姿势,再跨腿,脸冲外又做一个骑马的姿势,这表示大将反复地试试披着全身铠甲骑在马上动作是不是很灵便。

然后,左右两整袖、双手正冠则是检查帽子是不是戴正、戴牢了。最后双手在胸前"紧甲"是表现把系铠甲的绳子再系紧些。

我觉得,如果一个演员不知道起霸里自己的一系列动作干什么、为什么,那就不能很好地运用程式表现内容了。如有的角色是戴胡子的,可演员由于不知道"紧甲"是表现什么内容,所以做这个动作时不是把胡子让开后紧甲,而是连胡子一起系在里面了,这怎么能说是合理地表现了内容呢,当然观众也就看不懂演员在干什么了。

除此,演员还要注意程式动作本身的要求。我认为要把起霸做好,必须注意起霸中的全部动作在舞台上有它一条特定的斜线,无论向前还是退后,脚下中心位置必须在从上场门到斜对角的一条斜线上。

如果离开这条线就失去起霸的特点了,而且必须说明,起霸这个程式,不管什么行当、是繁是简,里面的中心动作"两整袖、正冠、紧甲"是绝不可少的。

    "起霸"的种类有"单人霸"、"双人霸"(两人分别起正反霸),有简单的"半霸"、有繁重的"整霸",有开始背向观众的"倒霸",如《铁笼山》中的司马师的起霸。有"蝴蝶霸",如《镇潭州》中的杨再兴,他先起一个整霸,念〔引子〕后,响起锣鼓,他又往下场门方向起了一个"反霸",这就是"蝴蝶霸"。

趟马

    "趟马"也是戏中常见的程式。它表现骑马赶路以及描述道路的崎岖不平和赶路人登山涉水的情形。趟马的主要动作有圆场、勒马高低式、转身,它的中心动作三打马。"趟马"同样有个人、双人或多人之分,有的中间夹有唱念,这也都是根据剧中人物本身的规定有繁有简。不过,不管繁简,跑圆场时必须走满了台。趟马姿势要优美、矫健,脚步快的要稳,慢时要紧。

走边

    武戏中的另一套连贯程式"走边"是表现一些英雄豪杰为了逃避敌人追捕或是要刺探一些机密,以及准备暗中打击敌人,解救好人等的事情,不便白天行动(但白天行动的也有),尽量避开耳目,而又必须步下急行的一套舞蹈动作,意味着是溜边赶路,所以叫"走边"。

走边的主要动作有正反"云手"、踢各种腿、夹杂"飞脚"、"旋子"、"扫堂腿"和"快三步"(也叫跨三步)。"快三步"是走边里的中心动作。

"走边"出场时起腿要快、出脚要快、落地也要快,走起来从轻巧里见稳重,忌飘浮忌慌乱。抬腿起脚脚面要稍绷平,才显得舒展,这和穿厚底靴子的必须"拢靴底儿"完全不同。一出场时的走三步,上身要稍微左右摆晃两下、配合脸部的四下张望、观察动静,才显得很机警。在走边当中也必须向观众交代这个人物是在不时地警惕地环顾四周的。

    "走边"是短打武生的舞蹈程式,但是有些长靠武生戏也有走边的场面。有的动作和路线方位与短打的走边差不多,不同的是手里拿着兵器和马鞭,如《状元印》的常遇春和《小商河》的杨再兴等;有和短打的"走边"几乎完全不同的,如《挑滑车》中高宠唱〔石榴花〕时的一场戏里,动作虽不同,但内容也是人物赶路急走。

也有些戏里使用的动作完全是"走边"的动作,可情节又不是赶路的,如《盗仙草》里的鹤鹿二童的动作,就也统叫"走边"了。

"走边"的路线与动作和"起霸"有近似的地方。种类有"单人走边"、"双人走边"和陆续引上更多的人的"走边"。《骆马湖》中在水上乘船的走边叫"水边"《[虫八]蜡庙》中有锣鼓伴奏的走边叫"响边",没有锣声、只有轻轻的、连续的鼓声、表示在黑夜急走的叫"哑边",如《恶虎村》和《艳阳楼》中的哑边。

在"走边"舞蹈中常常伴随着一些翻滚扑跌动作、打飞脚、拧旋子、扫堂腿、甚至翻大筋斗,并有表演些武功"排头"(即拧圈旋子、跳前后"铁门坎"、打"串飞脚"、翻"串小翻"、连拔很多"蹲提"、翻"串前桥"的等等)。

"走边"的动作要灵敏、利落,下蹲弓箭式要矮,节奏要明快,面部表情要机警。

    从舞蹈人数上分,程式则有"个人程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