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与夏衍 夏衍:胡风、冯雪峰把我们都忽略了 只剩下鲁迅
[摘要]夏衍认为冯雪峰把左翼运动标签化,完全归到鲁迅那儿,那些具体从事左翼运动的,包括左翼戏剧、电影、文学、美术都被忽略了,只有鲁迅一个高高的塔尖,底座没有了。
孙郁,当代中国杰出的学者、批评家,著有《鲁迅忧思录》《文人的左与右》《张中行别传》《混血的时代》等近二十部著作。
我看了严平这本书很感动,促进我们去想:中国的文学生态怎么可以正常一些。我就从我的职业说一点我自己的感慨。
春节期间我正好到外面过节。我们特别容易把历史人物标签化,比如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冯雪峰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回忆鲁迅》,他有大篇篇幅写左联时期的鲁迅,没有周扬和夏衍。
夏衍就不高兴,认为他把左翼运动标签化,完全归到鲁迅那儿。那些具体从事左翼运动的,包括左翼戏剧、电影、文学、美术都被忽略了,只有鲁迅一个高高的塔尖,底座没有了。胡风、冯雪峰在回忆录当中把我们都忽略了,只剩下鲁迅。
《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这本书表现了左翼的历史,除了巴金先生,其他八位文坛老人和左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夏衍为例,他批胡风最厉害,可夏衍《懒寻旧梦录》的想法和胡风完全一样,强调文学的多元,强调对主体的张扬。夏衍批了胡风,最后夏衍又被批,文化大革命有一个批评,说夏衍和胡风是异曲同工。左翼运动,最后越来越瘦身,越来越纯粹,最后就只剩下党的意志了。
夏衍(1900-1995),作家、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我觉得《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写夏衍写得非常成功,这么多关于夏衍的回忆,严平是最精彩的。夏衍这个人对左翼文学的理解,和延安出来的人,确实不太一样。夏衍保护过张爱玲,欣赏张爱玲,在建国初期多次过问张爱玲的事情。
他和海派作家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在小品文学和周作人又比较接近,他们写花鸟草虫那个趣味相似。作为左翼的文学家,他的趣味那么广泛,很少见。我们能够看到,对于《早春二月》这部文艺电影,他认为这个作品是可以的,左翼可以有它的丰富性的,但是后来出现了问题,直到今天,我们对这些历史总结得不够,社会主义文艺究竟是怎么样发展过来的?
《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通过大量的细节、丰富的史料告诉我们左翼文学运动走过曲折的历程,特别是像夏衍、周扬,这里面涉及到好多人的写作,非常有意思。周扬、沙汀,特别是何其芳,他们几个人的命运里,都会感触到左翼在发展过程当中,列宁主义话语进入左翼的系统里面,最后党文化覆盖了一切。
左翼作家都是在上世纪30年代成长起来的,大部分都是怀着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爱进入到左翼运动里面来。这里面有草根左翼,像鲁迅就是草根左翼,他们编左翼杂志的时候,走向十字街头等等,开篇引用的就是马克思关于出版自由的,你们怎么允许世界上只有一种颜色吗?就是马克思的话,他们理解的左翼就是多元、自由。
严平写的大量故事里,能够感受到从1917年,一直到文革,一直到80年代,文艺家们、批评家们焦灼的一个最根本点,在这个体制下,我们的艺术有没有另外的空间,有没有其它的可能性,有没有可能不是列宁主义的思路,我们有另外的文艺,能不能让它出现?这是我们左翼发展过程当中,一个宿命的东西,直到今天还是一个很严峻的话题。
鲁迅
鲁迅当时看中国的左翼,为什么不以为然,文艺搞得都是宣传枪,胡风和冯雪峰集成了这样一些观点,周扬和夏衍都参与到了批评胡风的运动当中去。现在也有左翼文学研究,把左翼文学的丰富性简化了。
严平这个书好像散文,很好读,对人物命运的勾勒让人感动,作者的焦虑、挣扎、痛苦都折射在里面,作者心里有一个中国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面貌?而她笔下的周扬等这些人扭曲了,扭曲在时空里面,留下了这样一些遗产,这些遗产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
这个书看了以后让人轻松不起来,让人有沮丧感,我们还在历史的巨大的阴影下,我们恐怕今天很多文化人还不如周扬、夏衍和巴金,领导人真的有一些文化还不如他们,何其芳、冯牧、周扬、巴金他们都是很有学问的人,很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