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加厚出生 黎加厚&王竹立 一场关于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讨论
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基础教育项目专家组专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王竹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硕士导师、学术带头人,被称为“我国富有原创性思考的教育学者”(钟志贤语)。
● 手机进课堂,到底行不行
黎加厚: 事实上,国际教育界早就提出鼓励学生自带设备(BYOD)进课堂。最近刚从新加坡参加国际会议回国的焦建利教授在博客中写到:“基于移动终端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与实践是全球热点。例如,翻转课堂、基于平板电脑的教学、创客教育、STEAM、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等等。其中,基于移动终端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和实践可以说是全球的热点,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这个趋势将日趋鲜明。”
著名的《地平线报告》在其2014年基础教育版、2015年基础教育版及2015年高等教育版都提出,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是新兴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大趋势。《地平线报告》的2015年基础教育版指出:“BYOD 的成功在于它适应了移动学习的全球发展趋势,从老人到儿童越来越多的持有移动设备,并在不同环境下联网学习。
Gartner 预计 2014 年世界范围内个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便携设备和手机的销量将达到 24 亿部;2018年,超过一半的用户将通过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网;2019 年,中国预计将超过美国,其中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基础教育阶段使用平板电脑和数字化内容等”。
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还强调:“一系列报告显示BYOD 已经被全球范围内的学校所接纳。研究显示43%的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73% 的中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使用手机。更多的学校正在围绕学生和家长自带设备建设相关的课程。”
今年以来,中央提出了“互联网 ”促进各行业发展的战略发展思路,针对教育行业,要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互联网 教育”中高效学习,单靠国家投入,要为每一位学生配置移动互联终端设备是不现实的,国际上通行的鼓励学生和家长自带设备(BYOD)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王竹立: 您说得对!我发现对待课堂上看手机的“低头族”,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做法。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是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的,尤其不能带进课堂。处理的办法有三种:第一,思想教育,通过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讲明课堂玩手机影响学习的危害,让学生保证甚至宣誓不把手机带进课堂;第二,在课堂里设置手机“休息袋”,让学生进课室时主动把手机交出来,放进“休息袋”里;第三种就是发现学生玩手机就直接没收。
在大学里往往是另一种情形,教师根本不管学生是否玩手机,你玩你的,我讲我的,爱听不听。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造成“无效课堂”,浪费彼此的时间。您对此怎么看?
黎加厚: 在我国,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尤其是不可以带进课堂,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学生使用手机影响学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这的确是目前学校的现实情况,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你会发现,关于“手机进课堂”的问题,其实质是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目前各地学校的现状来看,至少会遇到如下问题:
第一,教师没有准备好。目前,我们大多数一线教师自己使用手机都仅仅是打电话、收发短消息,不知道如何使用手机APP资源开展教学。试想,教师都不会使用手机开展教学活动,如果学生自带手机,当然只好任其自流,负面作用大显。
建议对策: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组织开展“准备明天应用技术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针对目前手机普及,迎接学生自带手机进课堂的新常态,教师要掌握课堂上使用手机组织教学的能力,包括如何搜索筛选适合自己学习教学的手机APP资源、如何在BYOD的环境中组织教学活动、如何利用学生自带手机促进高质量学习、如何在互联网 时代丰富课堂教学策略,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单一讲授模式、如何利用BYOD环境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循证教学,等等。
第二,学校没有准备好。首先,学校的信息化物质条件没有准备好,尽管前些年,各地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投入大量经费,逐步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网络、电子白板等进入课堂,但是,当时只想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为教师上课准备好了计算机和投影等条件。
然而,没有想到,如果全班40~60个学生一起使用自带设备上网,网络带宽和速度就跟不上了。其次是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和人员及其素质跟不上,一旦设备和网络等出现故障,互联网 教育就遇到技术障碍和考验。
再次,是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没有准备好,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手机进课堂后的德育教育问题,等等。这是学校和教师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最后,学校还没有来得及为教学部门、教师、学生和家长制定一套在课堂上应用使用移动设备的指导策略和相关规定。
建议对策: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组织开展“校长互联网 与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鼓励基层学校探索试点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加强信息技术人员和教师配置,提高有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和更新学校的网络(WiFi)设备,加强移动互联时代德育教学研究,构建手机进课堂的校园文化和管理体系等。
第三,与教育相关的社会机构和家长没有准备好。这包括政府、教育局、社会各界对互联网 教育的认识,家长对学生自带设备的认识,出版社对教材的设计,社会互联网 企业和组织对教育资源建设的支持等。
建议对策:加强宣传,正面引导,积极推进,鼓励学校与社会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等,逐步让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看到BYOD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变革教育的作用。
我们认为,如果一所学校或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那么,这所学校就无法进入互联网 教育的时代。解决学校教育中的BYOD(学生自带设备)问题,是互联网 教育的第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