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癌症 癌症是一种毒 国医大师周仲瑛60年临证总结录

2017-10-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28年生于江苏省如东县,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曾先后任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南京中

1928年生于江苏省如东县,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曾先后任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南京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院长。

导读

周老认为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治疗大法为“消癌解毒、扶正祛邪”,临证根据邪正虚实、标本缓急,或以攻毒祛邪为主,或以补虚扶正为主,或攻补兼施。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证六十余载,擅长恶性肿瘤诊治,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取得了突出的疗效。

癌毒的概念“毒”是中医病因学说中一个特定的词义,意指病邪的亢盛,病情的深重,病势的多变,既可因多种病邪蕴酿形成,也可为特异性的致病因子伤人为病,传统多用于温热病范围,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病症。由于癌的致病性与难治性,周老认为癌病为患,必夹毒伤人,从而提出“癌毒”学说。

癌毒的特性

1.猛烈性:癌毒一旦伤人,则病情进展迅速,虽体质强健者,也难免病情恶化。癌毒内蕴,易致一些危重症候,如剧痛、出血、神昏、臌胀、恶液质等。

2.顽固性:癌毒蕴于体内,难以祛除,故其为病,缠绵难愈,即使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肿块缩小或消失,但如不加巩固,则很快复萌,再度发展。

3.流窜性:癌毒流窜走注,善变不居,难以局限,随血脉流窜全身,并在它处附着为患。这是恶性肿瘤转移播散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为病顽固难治的原因之一。

4.隐匿性:癌毒虽致病猛烈,易引起危重症候,但在早期,又常隐伏不现,患者症状轻微,难以觉察,致使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5.损正性:癌毒作为猛烈伤人的病邪,极易耗损气血津液,伤及五脏六腑,导致机体气血津液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出形体消瘦、疲劳乏力、不思饮食等虚损状态。晚期终致五脏皆衰,气血耗竭,甚至阴竭阳亡。

癌毒致病的机制

1.癌毒留结-肿瘤发病之根

恶性肿瘤病理过程虽复杂,但总由癌毒留著某处为先。癌毒一旦留结,阻碍经络气机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留结为痰,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则停留为瘀,癌毒与痰瘀搏结形成肿块,附着某处,推之不移。瘤体一旦形成,则狂夺精微以自养,致使机体迅速衰弱,诸症叠起。正气亏虚,更无力制约癌毒,癌毒愈强,又愈益耗伤正气,如此反复,则癌毒与日俱增,机体愈益虚弱,终致毒猖正损,难以回复之恶境。

2.癌毒走注-肿瘤转移之因

转移是恶性肿瘤一大特点。中医认为,导致恶性肿瘤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癌毒的流窜走注。当恶性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癌毒随血脉流窜走注,并在它处停积,继续阻隔经络气血,酿生痰瘀,形成新的肿块。“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故癌毒停留之处,一般为机体虚损之处。

3.癌毒残留-肿瘤复发之源

恶性肿瘤经治疗后,可能症状缓解,肿块缩小,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又常复发,这是影响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非常棘手的问题。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经治疗后,癌毒之势可能大减,但很难彻底根除,此时仍有少量癌毒伏于体内,若不加巩固,癌毒逐渐萌生,又可致肿瘤复发。

4.癌毒伤正-肿瘤恶化之本

恶性肿瘤形成之后,作为有形之邪,继续损伤脏腑功能,妨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使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不断地转化成痰瘀等病理产物,使肿瘤不断生长。如此,机体的精微物质不断耗损,机体各组织器官失于濡养,正气亏虚,无力抗邪,则病邪日盛而正气日衰,终致病邪猖獗而脏腑皆败,气血耗竭之恶病质状态。

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方法与思路

1.癌毒是恶性肿瘤的病机关键

周老强调临床辨证应首重病机,认为“审证求机”是中医理法方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病机是病变实质的反映,对临床立法组方有着直接指导作用。多数中医学者认为肿瘤病机虽有多端,但概而言之,不外“虚、毒、痰、瘀”四端,四者之间常相互夹杂、相兼为患,周老认为癌毒是恶性肿瘤的病机关键,恶性肿瘤的治疗务必以“消癌解毒”为首要。

2.癌毒与其他病邪形成复合病机共同致病

“复合病机”是指两种以上的单一病机兼夹、转化、复合为患,是难治性疾病的病机特征,多为脏腑病机、基本病理因素之间的复合。根据癌毒的病因、特性、致病机制,周老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但并不是单一病机致病,多与其他病邪形成复合病机共同致病。癌毒致病则为癌毒与痰、瘀、湿等病理因素之间的复合,如恶性肿瘤的患者临证常见痰毒、瘀毒、湿毒、热毒等复合病机。

3.病机证素是癌毒辨证的核心

“病机证素”是指各种复合病机可以构成辨证的要素,交叉组合成为证候的名称,是辨证诊断的基本单元。结合恶性肿瘤的病机特点,周老认为“癌毒郁结”证是癌毒致病的基本证型,“癌毒郁结”证衍生四大子证:痰毒互结证、瘀毒互结证、湿毒互结证、热毒互结证。

4.消癌解毒、扶正祛邪为治疗关键

周老认为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治疗大法为“消癌解毒、扶正祛邪”,临证根据邪正虚实、标本缓急,或以攻毒祛邪为主,或以补虚扶正为主,或攻补兼施。根据癌毒与痰、瘀、湿、热等病理因素兼夹主次情况,配合化痰、祛瘀、利湿、清热等治法。

初期,正虚不显时,以消癌解毒配合化痰软坚、逐瘀散结为主;中期,兼有脏腑功能失调时,可适当伍入调理脏腑功能之品;晚期,正虚明显者,则以补益气血阴阳为主,兼顾消癌解毒、化痰软坚、逐瘀散结等法。

5.理气解郁为治疗要点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一般都经历了从无形到有形的演变过程,学者往往忽视了气郁为无形之邪,情志失调在癌毒的内生以及恶性肿瘤的产生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周老提出,恶性肿瘤的治疗需重视理气解郁。

6.补虚扶正为治疗根本

脏腑功能的失调、气血阴阳的亏虚是癌毒发生发展的关键,正气亏虚、无力抗邪,则癌毒愈甚,故在坚持消癌解毒的同时必须兼顾补虚扶正。

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组方遣药原则

1.多法合用原则

癌毒与痰、瘀、湿、热等病理因素同时胶结存在、互为因果,亦可兼夹转化、共同为病,构成恶性肿瘤的复合病机,因此必须要多法合用共同治疗。多法合用虽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法则,但并不能背离辨证论治的前提原则。周老善以复法大方治疗恶性肿瘤,所谓复法大方是指针对疾病的多重复杂病机,组合运用数种治法,处方药味数目超过常规的一种特别的治疗用药方法。

复法大方所包含的治法一般在3~4种以上,处方药味数目在15味以上,常多达20~30味。周老治疗恶性肿瘤经常选用的复法大方主要包括:消癌解毒法、化痰散结法、活血化瘀法、化湿泄浊法、清热泻火法、理气解郁法、扶正培本法等。

2.辨证用药原则

周老临床常用消癌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白毛夏枯草、山慈菇、红豆杉、肿节风、制南星、土茯苓、龙葵、炙僵蚕、炙蜈蚣、露蜂房、漏芦、炙蟾皮、马钱子等。消癌解毒类药物常兼化痰、祛瘀、利湿、清热之效,应视病情而辨证择药,如热毒甚者,当选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漏芦;痰毒剧者,用制南星、炙僵蚕等;湿毒重者,宜用土茯苓;瘀毒重者,当用炙蜈蚣;病以血分瘀阻为主者,可逐瘀为先,伍用炙水蛭、莪术、炮穿山甲、桃仁;兼气分者,可配用八月扎、路路通;肿著者,配王不留行、海藻等。

3.辨病选药原则

辨病选药即根据不同的恶性肿瘤,有针对性选择不同的抗癌解毒药物。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选药,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周老治疗肺癌常用的药物为山慈菇、猫爪草、泽漆、露蜂房、白花蛇舌草等;治疗胃癌常用的药物为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肿节风等;治疗肠癌常用的药物为仙鹤草、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治疗肝癌常用的药物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仙鹤草、山慈菇、漏芦等。■

【延伸阅读】

周仲瑛:治糖尿病的五大辨治要领及两大经验方

糖尿病的临床主要特征为多饮、多食、多尿。根据“三多一少”主症,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外台秘要》早已率先揭示尿甜是其特异性症状。但消渴仅为糖尿病之外候,就症状而言,尚包括现今之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等;而2型糖尿病又未必有“三多”见症。故在诊断上应作相关检查以助辨病,在治疗上当遵循中医有关消渴病的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过食肥甘、情志刺激、素体亏虚(或房事过度),或过用温燥、金石类药物等所致,而禀赋不足,实是发病的重要内因。其基本病理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又互为因果,久病可致阴伤气耗,阴损及阳,重证可以出现阴虚阳浮,进而发生阴竭阳亡的危象。在病程中且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病变脏器涉及肺、胃(脾)、肾,肺燥、胃热、肾虚互为影响,而源本于肾。

辨证一般从“三多”症状的主次,分为上、中、下三消,以区别肺、胃、肾重点所属。仅从临床上看,三消症状往往同时并存,仅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而部分患者“三多”主症又不明显。为此,辨三消只能作为基本原则,而按病理表现分证则较切合实用。

据临床所见其基本证候可分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类。析而言之,因阴虚与燥热的标本主次不同,又可分为肺胃燥热、肾阴亏虚两证,气阴两虚证表现以气虚为主者,又可另列脾胃气虚一类。若阴阳极度耗损,可见阴虚阳浮重证。病久可兼络热血瘀证候。

治疗一般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原则,阴伤气耗或阴损及阳又当参以益气、温阳。分别言之,上消治予清热生津,用消渴方、白虎加人参汤;中消治予增液润燥,用玉女煎或增液承气汤;下消治予滋阴益肾,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临证既当区别三消主次,又须兼顾同治。

兹概要列述其辨治要领如下:

治本须补肾,滋阴兼助阳

因三消源于肾,而又终必及肾,故消渴总应以补肾为主。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而寓元阳,主五液,阴虚阳盛则关门开多合少而尿多;若阴伤及阳,阳虚气不化水,肾失固摄,则小便直下而致饮一溲二,故早在《金匮要略》即取肾气丸作为消渴治本之方。临床当辨阴虚、阳虚而左右化裁。

由于本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故常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壮水以制火,酌加元参、天冬、龟板、牡蛎等品,肺肾两虚合生脉散。肾火旺者加黄柏、知母,并取酸甘化阴之意,用萸肉配生地补肾阴,麦冬配五味子补肺肾之阴,乌梅配麦冬、生地养胃阴;若见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可取肾气丸加鹿角片、仙灵脾、淡苁蓉、菟丝子等。组方配药应注意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原则。

补津能化气,补气可生津

若津亏不能化气,而致气阴两虚,津气俱伤,复加气虚不能生津者,不可纯用甘寒,当气阴双补,既应补津以化气,又要补气以生津。若气虚明显者,可径以补气为主而化阴生津;脾气虚弱者,用参苓白术散健脾补气以化津;肺肾气阴两虚者,可用《医学心悟》黄芪汤(即生脉散加黄芪、熟地、杞子)以益气养阴,药用黄芪、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等补气,麦冬、地黄、玉竹等养阴。

升清可布液,流气能输津

津因气而虚者,可取葛根升发脾胃清气,并可用蚕茧升清止渴,配鸡内金、生谷芽、生麦芽养胃;如津气亏耗,或脾虚气滞,气不布津,投滋柔之品而阴津难复者,还可配小量砂仁流气以布津;若病因肝郁化火,上炎刑金,灼伤胃液,下耗肾水,而见“三消”证候者,又当在滋阴生津药中配入柴胡轻清升散之品以疏肝郁,并伍丹皮、桑白皮以清肝肺郁火。

润燥须活血,瘀化津自生

津血同源,互为资生转化,阴虚燥热,津亏液少,势必不能载血循经畅行;燥热内灼,煎熬营血,又可导致血瘀,瘀热在里还可化热伤阴,终致阴虚与血瘀并见。瘀阻气滞则津液愈益难以输布,治当滋阴生津为主,兼以凉血化瘀,酌配桃仁润燥活血,赤芍、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泽兰祛瘀升清,鬼箭羽通瘀破血,血行津布则燥热可解,瘀化气畅则阴液自生;若津亏不能化气,气虚不能运血,而致血瘀愈益加重,又当参以益气化瘀,用生黄芪、太子参合蒲黄、水蛭等品。

治虚不忘实,“三热”应并顾

一般认为本病以燥热为发病之标,但进而言之,其热有三:

一为湿热,病因酒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饮食不归正化,形体日益肥胖,湿郁化热,发为消渴。如《素问·奇病论》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当复入黄连、花粉、苍术、佩兰、玉米须、芦根等清中化湿,芳香悦脾。如伤脾耗气,则应参以补气健脾之品;若湿热化燥伤津,又须清热润燥。

二为燥热,病因素禀亏虚,或房室过度,精气耗伤,水亏火旺;或因情志失调,肝郁化火,志火燔灼,而致燥热内生,形体日益消瘦。治宜清热润燥,药用石膏、知母、天花粉、芦根、北沙参、地骨皮等,配合甘寒养阴之品。至于因胃有燥热而需用调胃承气汤、三黄泻心汤等方苦寒荡涤者究属少数,且应防止苦燥太过伤阴之弊。

三为瘀热,病因湿热、燥热郁结日久,煎熬津血,血液黏滞,运行不畅,瘀郁化热,久病入络,而致络热血瘀,治当清热凉血化瘀,药用制大黄、桃仁、赤芍、丹皮等。总之,湿热、燥热、瘀热,每多互为因果,并见共存,治应兼顾,针对主次配药。

此外,饮食调护对本病亦有特殊意义,除一般控制外,还应重视食疗,如用山药蒸熟去皮,每日适量食之,或蚕蛹炒香随意食用。并可用猪、牛胰逐日作菜食之;亦可焙干研粉,日食10~15g,取其以脏补脏之意。■

周仲瑛治糖尿病的两个经验方

经验方一

【组成】生地黄12g,玄参12g,麦冬12g,制大黄5g,芒硝5g(冲服),知母10g,天花粉15g,丹参15g,桃仁10g,鬼箭羽15g,炙水蛭3g,地龙10g,炙僵蚕10g,木瓜10g。

【功效】清热通腑,凉血化瘀。

【主治】消渴,证属瘀热互结者。症见双下肢麻木,时有拘急,大便干结,三日一行,彻夜不眠,手足心热,舌苔黄薄腻,边尖红隐紫,脉细弦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经验】周老以生地黄、玄参合用清热泻火,滋水养阴为君药。大黄、知母、天花粉合用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为臣药。大黄、玄参、麦冬、生地黄、芒硝合用,乃《温病条辨》增液承气汤,以清热养阴,润肠通便;丹参、桃仁、鬼箭羽、水蛭、地龙通利血脉,凉血化瘀;僵蚕、木瓜合用,息风止痉、舒筋活络、解毒散结,共为方中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养阴生津、凉血化瘀、润肠通便之功。

经验方二

【组成】桑叶15g,地骨皮20g,天花粉12g,知母10g,黄连3g,藿香10g,佩兰10g,炒苍术10g,鬼箭羽20g,水蛭3g,泽兰12g,炙僵蚕10g,玄参12g,煨葛根12g,生黄芪12g,太子参12g,生地黄15g,山茱萸6g。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湿通络。

【主治】消渴。临床多见于2型糖尿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经验】周老以桑叶、地骨皮、天花粉、知母清肺润燥,滋阴生津;以黄连、藿香、佩兰、炒苍术清中燥湿,芳香化湿悦脾;鬼箭羽、水蛭、泽兰、玄参凉血活血,化瘀通络;黄芪、太子参及生地黄以益气养阴;生地黄、山茱萸酸甘滋肾阴;炙僵蚕、葛根生津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