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与张火丁 陈佩秋和周慧珺齐收京剧青衣张火丁为徒
程派名剧《荒山泪》和原创大戏《白蛇传》周末上演
早就耳闻国画大师陈佩秋性格耿介,处事透明真诚,绝不虚伪矫饰。然而,若非亲眼所见,还真不知陈先生性格爽直至此。
那是几天前,在天蟾逸夫舞台的贵宾室。那天,京剧程派名旦张火丁在天蟾逸夫舞台演出,陈佩秋和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慧珺齐来捧场。私下里,两人已商定,要一起收张火丁为徒弟。然而,由于接洽有误,中午时分,张火丁抽空去拜访在沪的师母——赵荣琛的夫人了。陈、周二位先生到来时,张火丁竟没有在场恭候。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同《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年近9旬的陈佩秋未进贵宾室,声音已先传来:"她是角儿,我们不是角儿啊?做学生的,倒让我们这些老先生候着她?哪有这等事!"陈先生健步进屋,气呼呼地坐下。边上的人赶紧向陈先生解释说因为没有沟通好,说是火丁并不知道陈先生和周慧珺先生要提前来,这会儿,正在她师母家里呢。
陈佩秋听罢,舒口气,摆摆手,说:"原来是我错怪她了。"末了,又觉得不安起来:"她的师傅赵荣琛早走了,火丁倒还惦记着师母,这孩子倒是孝顺的。"急风暴雨之后,立即雨过天晴。陈先生的脾气,像极了她的笔墨,挺健阳刚,刚毅磊落。
显然,此时并非合适的采访时间,记者正欲转身离去,不料却被聊兴大发的陈先生留住。聊的话题,当然从京剧开始。陈先生是资深戏迷,京剧"四大名旦"中,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的戏她都看过。上世纪50年代初,梅兰芳来上海演出,一票难求,后来,陈佩秋还是托梅门大弟子言慧珠才购得两张戏票。
陈佩秋说最喜爱老生戏和花脸戏,老生中,她又最爱余叔岩。她说:"余叔岩唱《战宛城》,一开口,他的声音就让人信服,这是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唱《打侄上坟》,声音就变了,成了50岁开外的老头子。这般功夫,后来唱京剧的,少有了。
看不到余叔岩,能在电视机里看看有"当今京剧第一票房青衣"之誉的张火丁的戏,陈先生也很乐呵。然而,真正在剧场里看张火丁演出还是在去年5月。那时,张火丁来天蟾逸夫舞台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正处于艺术成熟期的张火丁,扮相端庄,气质典雅,一上场就压住了台。
演至"绣楼"一场,张火丁在表现"找球"时,台步沉稳扎实,身段融入太极意韵,水袖更是翻飞如花,陈佩秋与观众一起兴奋起来。演出一结束,她就主动要去看望张火丁。
在程派名家李蔷华、赵荣琛夫人等人的陪同下,陈佩秋来到后台。李蔷华对张火丁介绍说:"这位是上海的书画大师陈佩秋先生。"腼腆的张火丁只是微微一笑,却不知如何是好。事后,张火丁对记者说:"我极喜爱陈先生和周慧珺先生的艺术,很想跟她们学习书画;只是,我从没拿过画笔,哪敢想能向两位先生拜师学艺?"
然而,陈佩秋认为:"学书画与学京剧一样,开口奶吃坏了,下的工夫再多,也无法到达艺术的彼岸。张火丁在京剧领域已有建树,这跟赵荣琛、李文敏等名师的教授分不开。"因此,陈佩秋认为,张火丁学习书画,也得由好老师来开蒙。
事实上,陈先生极少收徒,即使收徒,要求也极严。早先,在潘天寿先生和陈佩秋一位在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要求"非收不可",陈先生才收过两位弟子。然而,这次,陈先生主动让儿子刻好印章,准备好毛笔,送给张火丁。几个月后,陈先生和周慧珺先生又应张火丁的邀请,去北京再看了一回《锁麟囊》。回来后,两位书画大家约定:一起收下张火丁这个徒弟,陈先生教绘画,周先生教书法。
闻听沪上两位书画大家要一起收她为徒,张火丁很高兴,她对记者说:"我下定决心了,要像当年在科班学戏那样苦练书画。"陈佩秋和周慧珺不要这位新弟子出"见面礼",只要她再来上海唱一回京剧。只是这回,不听《锁麟囊》,而是要张火丁演从未在上海演过的大戏。张火丁爽快地答应了:时间定于本月12日和13日,地点在天蟾逸夫舞台,剧目是程派名剧《荒山泪》和她的原创大戏《白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