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海子的评价
世人对海子的评价
海子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用他那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他对诗歌的创作之情。海子一生追求疯狂,他对诗歌的爱好超过了爱自己。在短短七年的时间里他创作出接近200万字的诗歌作品。
海子墓
从第一首《亚洲铜》到最后一首《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作出小说、诗歌、论文等多种不同的作品。体现出他对文学的全面性。海子对待诗歌的情感好比一个男人看到心爱的女人一般,爱不释手。
后人对海子的评价是这样的,海子有浪漫、自由、信念的精神境界,他有着大海般的胸怀,天空一样的蔚蓝,他在创作作品时,发自内心废寝忘食。海子还是一个具有抒情的诗人,他曾说过他的作品都是在血的浸泡中脱俗,在火的燃烧中历练出来的。
人们对海子的评价还有这样,人们认为他是一个脱俗、崇高、狂野的诗人。海子诗歌是古往今来少有对古典史诗、近代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现代自由主义诗歌的融合。把三者诗歌融为一体再通过自己对事物、对情感、对人生的体验的结果。
海子的诗、小说等文学作品大多集中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他也受大环境的影响。在自己向往的生活中有感而发,那时的作品没有受到金钱、利益、权利的诱惑,像春雪一般的洁白。
海子的死是他燃烧了自己所有的能量,他对爱情的惧怕、他内心充满恐慌、他精神受到压迫无法在抗衡外界对他的施压,他最终选择了死亡,他逃避现实,他不敢面对生活,他完成了他的死亡诗歌和死亡笔记。也使后人对海子的评价不一。
海子的九月的简介
海子的九月是海子众多诗歌中的一篇。这首诗是以具有神的色彩意境来表达了海子对于世界、生存、灭亡的认识。有人说,表现出来的还是一种悲伤色彩,而我却认为流露出的不仅仅是悲伤。
海子照片
海子的九月是海子在1986年的时候创作的。他当时已经22岁了,在思想上也比较成熟了,而且又工作了三年,所以他对生命、死亡是有了比较好的认识的。诗的第一句说“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这句诗虽然将不老不死的神,说成是众神死亡,但是这也不是绝望的流露,因为他又说那个草原上是开满了野花。这就说明,他当时还是蛮想得开的,虽然神死了,花依然要开,就像生活,虽然各种东西失去,但是依然要继续。
海子的九月中又说“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句看似在说风,实际却是意有所指,在我看来,这里比远方还远的风,其实指的是他喜欢之人,她们虽然美好,但是却都不在身边,而且都和风一样很难触摸到。之所以说风是指他的爱情,是因为其在后面说,“我的琴声呜咽”,这里的琴其实是代指情,是对他的感情的一种感叹和伤悲。他用呜咽的琴声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其实还是蛮美妙的,感觉会将人带入其中,让人不自觉的跟着悲伤。
将海子的九月总括起来理解,就是说,他自己虽然触摸不到自己在意的、比远方还要遥远的那份情,但是生活依然是要过活的,不会因为重要的东西不在就无法继续。所以,我读出的不仅仅是悲伤,也有心痛,也有正能量。
海子雨鞋写于什么时候
海子是当代诗人,原名查海生,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海子一生创作了很多经典的诗歌作品,还写了一些小说、剧本、诗组,共计200余万字。海子《雨鞋》是海子诗歌中比较冷门的一首。
海子封面像
海子从小生活在农村,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北大期间他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朋友骆一禾,他开始接触诗歌创作。毕业后,海子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编辑部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并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亚洲铜》,同年,他还认识了另一位知己好友西川。第二年,海子被调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室从事教授美学的工作。1986年,屡遭爱情伤害的海子独自去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地游历,1989年,海子在山海关附近的铁路卧轨自杀,时年25岁。
海子《雨鞋》写于1987年1月12日,这正是海子创作的鼎盛时期,海子的这首《雨鞋》同他其他的诗歌一样,言辞简洁,比喻大胆,但又丝丝入扣,寓情于理。有人说海子的诗晦涩难懂,言语凌乱,但是又不失章法。海子的诗歌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和理念,但在构思和写作中又糅合了西方艺术的大胆与狂放。读海子的诗,感情是唯一的钥匙,不必硬性解读诗歌的意义,还是应该通过体会海子的感情,寻找心中的诗歌意象。
海子的诗歌很少有具体的原型和模板,但是每个人来都能找到内心的位置和归属,这就是海子的魅力。
十个海子的出处是什么
十个海子出自于海子的诗歌《春天,十个海子》,这是一首抒情的诗歌,海子用一与十的对比、碰撞,描绘出特有的情绪。
十个海子
十有完美的意思,就像十全十美一样。完美是众人追求的,连海子也不例外,他也想向完美靠近,追求完美的事情。但是生活总是会把你从想象中拖出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像一条鸿沟,永远也无法跨越。生活里处处充满了残缺,好像完整只存在于理想生活里。
海子说春天里,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这写出了他内心压抑的痛苦,在世俗里生活,怎么能够远离别人的批评、嘲笑。而海子因为不被人理解,他的内心是孤寂、痛苦的,他渴望得到释放。所以他写十个海子的复活,仿佛自己也能从中找到突破口,不再受到折磨。
但是最终十个海子只剩了一个,一个更倾心于死亡的海子。在生活的压抑下,心中有太多的无力感,自己不能有所改变,连心都不能再做挣扎,他只想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这令他痛苦的源头。
从一到十,再从十到一,仿佛一切还是回到了起点。就算想做点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也是毫无用处。十个海子更是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就连悲哀也由此产生。诗句流露出伤痛、凄凉的心情,传达着海子的纠结。
有时候因为爱得太深沉,所以更想拥有完美。因为太亲近,所以要求更多。在亲近的人与事面前,变得更加苛刻,更加不能接受半点的残缺。
诗人海子的作品太阳
海子是现代诗人查海生的笔名,海子1964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是地道的农村子弟。但是海子从小聪明,15岁考上了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所工作。海子的创作旺期就此开始,在将近七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200多万文字,写下了现代诗歌《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海子《太阳》等。
海子的照片
海子的人生是很有戏剧性的,出身农家的海子考上了国内知名的学府北京大学,并在在校期间开始诗歌创作。毕业后,海子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室工作,并在工作后以海子的笔名发表了成名作《亚洲铜》。小有诗名的海子继续文学创作,并涉猎多个领域,小说、长诗、剧本等等。但正在海子的创作处于旺盛期时,他却选择了以卧轨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自杀时海子只有25岁。
海子《太阳》分为《太阳·断头篇》《太阳·土地篇》《太阳·大札撒》《太阳·弑》《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太阳·诗剧》《太阳·弥赛亚》、《土地篇》《太阳,天堂和唱》等,其中《太阳·大札撒》是残稿。海子自称其长诗创作源于某种潜藏文明深处的巨大元素的召唤,既哲学中的本体和实体。海子《太阳》是诗剧的选幕,是根据原型和狂想构成的大诗。诗中的盲诗人、太阳王、猿和鸣以及太阳起源、人流去脉及诗人形象浑然一体,在目击时耳有余响,心有所虑,加以思量。
海子的姐姐是谁
《日记》是我国当代年轻诗人海子的作品,这首诗是海子去青海时坐火车路过德令哈写的,他是触境生情有感而发想起自己的姐姐。题目简单的九个字就能让人感觉到海子内心的凄凉、无助。在一个漆黑漫长的夜晚只身外地想起了自己的家人。
海子故居局部图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今夜我只有戈壁。海子这首诗充分说明了他当时内心的孤独、寂寞、悲伤、失落和痛苦。他发现自己很绝望,把感情、亲情、友情已经全部抛向这慢慢黑夜、这荒凉的德令哈。海子已经将生命交给了上苍,他在挣扎着,他将失去一切,失去所有的一切。
海子这首《日记》中的姐姐也许不是他的同胞姐姐,也许是他在四处游荡时内心缺乏照顾而想象出来的这么一个人。海子也许早已把自己的亲人抛之脑后,独自去寻找他所向往的自由、浪漫的生活,他要离开那喧哗的城市,奔向他在内心的天堂。
在世人看来,海子在做完这首诗歌以后就萌生了自杀的念头,他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影子,找不到他所追求的东西。从而选择由东向西的游荡,他也许早已知道自己的家在西方的极乐世界。
海子这首看似激昂澎湃的诗歌,已经不是他在走向创作的巅峰,而是走向死亡的边缘,是垂死的挣扎。是深吸一口气之后向上帝表达自己的心灵。当灵魂离他而去的时候他被瞬间击垮,此时此刻的海子也只能从内心呼喊着自己远在家乡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