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闾琳子女 【张闾琳的子女】张闾琳个人经历
张闾琳的子女是谁?据小编了解张闾琳在加州大学期间,结识粤系军阀陈济棠侄女陈淑贞,并结为夫妇,婚后育有二子,长子张居信,1962年出生,斯坦福大学电机系毕业,并获博士学位,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金。次子张居仰,1967年生,毕业于南加州大学。
张闾琳(1930- ),是张学良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张闾琳是著名的航天专家,退休前供职于美国太空署,高级工程师。
1930年11月28日出生于天津。1940年由母亲赵一荻安排,被送往在美国旧金山的好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妇处代为抚养。直到1955年才在多方联系下与身处监禁状态的父母亲联系上,并于1956年去台湾与父母相见。
1994年5月,张闾琳和妻子陈淑贞第一次经香港、北京回到沈阳。当他们夫妇来到北京以后,坚持要以非官方的身份,即以华裔旅美航天专家的身份进行探亲访问。当有关方面得知张闾琳先生到北京后,邀请他到航天航空公司去参观我国历次发射的卫星、火箭的实物及模型。参观后,张闾琳对祖国航天工业的迅速发展感到分外欣慰。
托付寄养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赵一荻女士在1937年1月携年幼的儿子张闾琳去南京准备去陪伴落难中的丈夫张学良将军。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行,就只好转至香港居住了近3年的时间。1940年,赵一荻得知张学良被转移到贵州修文阳明洞后,再度决心去那里陪伴囚牢中的张学良。
要去陪伴丈夫就不能带着年幼的儿子张闾琳,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赵一荻决定把不满10岁的儿子张闾琳送往美国旧金山,托付给一位美国朋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妇代为抚养。
前尘往事
伊雅格20世纪20年代曾到过中国东北,在张学良的父亲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部下当过军需官。张学良年幼之时,就与伊雅格多有交往,感情深笃。当张学良代父执掌东北三省军政大权以后,更加重用这个老军需官伊雅格。
1933年,张学良下野,赴欧洲进行军事考察,伊雅格也陪同随行。考察结束后,伊雅格回到了英格兰故土。战后,伊雅格移居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当1940年,赵一荻赴贵州前夕,将儿子闾琳交给他们夫妇照看时,他们欣然接受了。
临行前,赵一荻叮嘱伊雅格夫妇,不要让孩子与外界多接触,以防止有人加害于孩子。母子分别时,年幼的张闾琳哭得十分伤心,并哭喊着要跟妈妈一块去见爸爸,还紧紧地抱住妈妈的腿不放。此时的赵一荻也是泪流满面,忍着内心的无比痛苦告别了年幼的孩子,来到丈夫的身边。
伊雅格夫妇
伊雅格和埃娜夫妇对赵一荻女士的行为深表敬佩,也知道这也是张学良将军在危难之际对他们的重托。一向仗义的伊雅格夫妇更感到不能忘了张家“老帅”与“少帅”对他们的知遇之恩,一定要将这个孩子抚养成人。为了不让张闾琳真实身份暴露,伊雅格和埃娜商议,决定搬出居住的旧金山华人聚居区。
他们这样做主要是担心有熟悉他们底细的华人,怕他们发现了张学良、赵一荻夫妇托孤的秘密。另外,为了万无一失,伊雅格和埃娜不但将张闾琳改了美国名“克尔”,而且还让这个孩子几乎完全西化。全家人教他学英语,还用英语和他对话。伊雅格和埃娜还自称是张闾琳的爸爸妈妈。以致后来张闾琳自己也说不出父亲张学良的名字了。
为了确保张闾琳的安全,伊雅格夫妇还在张闾琳于旧金山读完小学以后,又迁居到洛杉矶定居。由于张闾琳天资聪慧、学习勤奋,中学毕业后便考取了加州大学,攻读航天专业。大学毕业后,张闾琳终于成了一名航天方面的专家。
1940年,张闾琳的母亲赵一荻女士赴美托孤以后,来到贵州与张学良一同处于囚禁之中,与外界几乎隔绝,从此,儿子张闾琳音讯全无。1946年,赵一荻女士随丈夫张学良经重庆秘密转到台湾以后,便进入更严密的幽禁之中。
转眼15年过去了,这15年来,他们与儿子没有联系。而赵一荻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儿子,尤其是1952年发生在旧金山华人社区的那一场大火之后,他更担心儿子的去向。1955年春天,张学良的好友董显光夫妇即将赴美就任“大使”,临行前,前往张学良的住地辞行,此时的赵一荻忽然又想起了分别了15年的儿子张闾琳,希望他们赴美以后,能帮他们找到自己寄养在美国的儿子。
董显光夫妇当即向赵一荻女士索要了张闾琳在美国的地址。但是,历经10年囚禁生涯的张学良,没有与外界的通讯自由,他们夫妇无法向董显光夫妇提供伊雅格夫妇在美国的住址,只是给了1940以前赵一荻居住在香港时与伊雅格的通讯地址:美国旧金山湾区格林大道309号。
董显光夫妇到了美国后,按照赵一荻女士提供的伊雅格的地址去旧金山寻找张闾琳,然而来到这里时,发现伊雅格在湾区的住宅已荡然无存,原来的格林大道已被改成一个高尔夫球场。
董显光夫妇于是又求助于旧金山市政当局,了解1952年曾经发生的那一场大火灾中9名死者是哪些人,结果发现没有伊雅格和妻子埃娜,他们才算松了一口气。至于火灾后伊雅格夫妇迁到何处,一时又难以查清。
董显光夫妇于是又求助于美国联邦调查局,终于查清了伊雅格的妻子埃娜于1943年去世,伊雅格本人早在1952年那场大火之前就移居洛杉矶。根据线索,董显光夫妇终于在洛杉矶见到了已长大成人的张闾琳。
1956年,张闾琳第一次来到台湾,去高雄探望仍被囚禁中的父母亲。1959年,台湾官方宣布张学良重获自由后,1961年的夏天,赵一荻赴美探亲。从此张学良、赵一荻夫妇终于和自己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的儿子频繁往来,共享天伦之乐。 旅居美国
张闾琳在加州大学读书时,结识了一位在加州大学读书的华人少女陈淑贞,陈淑贞是粤系军阀陈济棠的侄女。不过,那时他们相识时二人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世。直到他们定情结婚后,陈淑贞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学良将军的儿子。其实他们二人都是名将之后,真可谓门当户对。
张闾琳与妻子陈淑贞生有二子,长子张居信,即张学良将军的长孙,1962年出生,斯坦福大学电机系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在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金。次子张居仰,即是张学良将军的次孙,生于1967年,据称居仰为张家的精英。
张学良移居美国后,曾多次向儿子表示,他晚年最大心愿就是回东北探亲,但是由于健康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儿子张闾琳受父亲委托,多次回到大陆,回到东北老家探亲。 回到东北
1994年,张闾琳回辽宁,代表父亲凭吊祖父张作霖的“大帅陵”。1995年,张闾琳先生再次回国。2005年,75岁高龄的张闾琳先生,携妻子陈淑贞,长子张居信再次回国,走访了沈阳、西安等地。
1994年张闾琳回到辽宁,代表父亲凭吊祖父张作霖的“大帅陵”。“大帅陵”位于抚顺市东北60公里的高丽营盘上,是父亲张学良为1929年在皇姑屯事件中丧生的祖父张作霖所建。1931年,正当张学良准备将暂时停放在沈阳的张作霖的灵柩移入这座仿古的陵墓时,“九一八”事件发生了。
从此张学良离开东北,再也没有能回到老家沈阳,张作霖的迁灵之事也始终未能实现,致使抚顺的“大帅陵”一直空着。直到1990年,张闾琳的父亲张学良真正恢复自由时,才多次向儿子表示,有一天回东北老家去,首要的大事就是将祖父的灵柩移至“大帅陵”。然而,此事直到张学良2001年去世时也没能完成。
张闾琳看到眼前的12.5万平方米的“大帅陵”,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保存得十分完好时,心中充满感激之情。张闾琳为了能让远在大洋彼岸的父亲放心,还用摄影机拍下了陵区的全部景物,带回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