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北大校长 蔡元培在北大:身为校长进校前先向校工鞠躬
凤凰卫视2011年4月1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1916年9月1日,身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收到中国驻法使馆转来的电报,电报是由民国政府教育部长范源濂发来的,聘请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建立开始,当时北大建校仅仅18年,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是浓厚,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的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
陶希圣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学生和教员仍然是八大胡同,也就是当时北京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顾客。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他也已下定决心要整治教务。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当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地排队向蔡行礼,蔡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是大为惊讶,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当做是一个官职。
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蔡元培对学生们说,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请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为请来陈独秀,蔡元培是三顾茅庐,他的诚意和胸怀最终说服了陈独秀,使陈独秀决定将《新青年》搬到北京来,这才有了后来以北京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此后北大又引进了胡适当教师,聘请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八大。在"兼容并包"的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以文科为例,从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到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大师云集。
各种文化社团是风起云涌。师生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民主自由的风气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得到的。在蔡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仿效德国大学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