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家谢霖 现代会计学奠基人谢霖
谢霖(1885—1969),字霖甫,罗墅湾人。我国第一个会计师,现代会计学奠基人。
1912年,谢霖担任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两行总司账,兼任大学讲习,对银行会计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1918年,民国农商部委托谢霖起草《会计师暂行章程》,同年9月公布施行,并给谢霖颁发了第一号会计师证书,以嘉其功,谢霖成为我国第一个会计师。1920年,谢霖在北京、天津创设"正则会计事务所"。
谢霖根据现代会计理论和方法,大胆创新簿记,实施改账建制,是我国现代会计学的奠基人。我国历史上的会计一直采用"四柱清册"的簿记方法,所谓"四柱",在官府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这种"收、支、存、在"的"四柱"规则已成为社会习惯势力,不允许越雷池一步。谢霖认为墨守陈规,是工商企业发展的桎梏,非革新不可。他不顾来自各方的非难,突破樊篱,大胆推行新式簿记,并著有《簿记学》,由商务印书馆印行。
他在这本著作中,以阳湖文派的流畅笔调阐述了会计原理与实务,把英语Debit译为借方,把Credit译为贷方,规定借贷为记账符号,还规定了分录、过账、制表的固定方向,介绍了记账八要素的对应关系,并举例证对照说明。
谢霖认为,实业救国必须采取科学方法管理企业,考核财产增减变化,弄清损益消长和盈虚的原委。他这一套会计原理,成为现代会计学的基础,并被全国广为采用。
此后,他在实践和讲学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先后著有《会计学》、《审计学》、《银行会计》、《成本会计》、《铁路会计》、《政府会计》、《公司法要义》、《票据法要义》、《海商法要义》和《中国会计师制度》等专著,分别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和正则会计事务所印行,极大地丰富了会计学,推动了会计制度的革新。
我国会计法则,原来都是靠面授口传,形成书面著作,则自谢霖始。他引进了国外复式会计原理加以中国化,从理论到方法系统化,形成新式簿记,为工商企业广泛采用,成为我国现代会计学的奠基人。
谢霖在担任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总司账期间,又大胆改革了银行记账方法。他确定了五项改革要点:一是确立"借"、"贷"为记账符号和平衡对应原理;二是设计成文的会计制度,规定严格的会计科目和记账手续;三是逐日结算余额、借贷平衡、废除月底扎总的做法;四是建立账簿统驭体系,设总分类账统驭全局;五是建立报表体系,逐日汇总平衡,日有日计,月有月结,年有结算,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产目录等报表。
谢霖实施会计制度改革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和非难,但他认为天下没有笔直的路可走,也无一帆风顺的事可做,只有改革成功,非难自然会平息。
为了实现改革目标,他决定在北京设立讲习所,分批抽调中、交两行会计人员和招收票号人员进行培训,他亲任教习,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直到学员弄清问题为止。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改革在谢霖直接指导下顺利成功,并成为榜样,造成巨大影响,不仅后起的商业银行竞相效仿,全国工商企业也相继广泛采用,传统的"四柱清册"基本不复存在。后来,谢霖又总结了中、交两行会计改革的经验,撰写了《实用银行簿记》一书,进一步完善了借贷复式会计理论与实务,达到了当时会计学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谢霖历任财政、金融界要职,但始终两袖清风。辞职未准期间中央银行应补发的4年薪金,他都拒绝接受,他认为不劳而获,受之有愧。他一生光明磊落,廉洁自守,从不沽名钓誉,也不经营致富,终其身无一笔私蓄,始终保持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