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草房子 为什么获奖的是曹文轩 他的《草房子》印了300次
这两天文学圈出大事啦,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摘得2016“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可不要小瞧这个奖项,这可是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图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又被称为“小诺贝尔奖”。
国际安徒生奖,一生只能获得一次,参选标准要求作者的创作不但在美学上有较高造诣,且要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这次曹文轩获奖,是该奖项设立60年来,首次有华人作家获此殊荣。说起曹文轩关注儿童文学的人都知道,他的少年长篇小说《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迄今已经是300次印刷了,总共将近1000万册在中国大地上发行。
为什么获奖的会是曹文轩呢?在儿童写作上,他又有哪些宝贵建议呢?今天和小编一起走近这位儿童文学创作大师吧,听听他怎么说!
“悲喜不同”是中西方儿童文学的重大差异
说到儿童文学,首先要明确东西方的儿童文学是有差异的,中国经验和西方经验不一样,中国在数百年时间里头,它历经沧桑,艰苦卓绝,灾难连连,所以她的经验要比美国沉重,所以中国的儿童文学往往是悲剧型的。
西方的文学总体来说更偏向于给孩子带来愉悦,当然西方也是有悲剧型的儿童文学的,比如马克?吐温时代就是这样的,这里说的以快乐为指向的儿童文学主要是指二十、二十一世纪以后。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或许并非好事
《草房子》从出版到今天可以说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因为它已经是300次印刷了,总共将近1000万册在中国大地上发行,《青铜葵花》晚于《草房子》六年,已经是170次印刷,我其他的作品也是数十次印刷。为什么要提供这样的一个数据呢,是因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小孩她需要这样一个作品,也喜欢这样的一个作品,这又是由中国的特殊经验决定的。
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是快乐不起来的,因为我们的童年都是苦难的状态里度过的,我们不能为追求快乐而快乐,这个经验我们是不可以忘却的,也是不可以丢失的,这份经验依然是非常非常宝贵的。假如整个社会以娱乐作为唯一的指向,快乐至上,我认为这个社会可能也是需要完善的,我经常跟孩子们讲,童年应当是快乐的,可是我反过来问一句,如果一个小孩只知道快乐,她作为一个生命这样的质量可能高吗?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到一个学校做活动,一位家长拿着我写的书,让我给她的孩子在这书上写一句话,我想好了一句话“阅读使人高贵”,正要写,那个母亲就按住了我的手说“不用,我已经替您想好了一句话”,我说是写那句话,她说祝“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我用疑惑的眼睛望着那位母亲问道“你以为你的孩子一味地快乐就是健康的成长吗?一个孩子不知道忧伤,一个孩子没有痛苦感,没有悲伤,也没有悲剧意识,难道就算是健康的生命吗?我不太相信。
”我曾经到一个小学跟孩子们开玩笑说“有个孩子,从早晨就开始笑,中午还在笑,晚上依旧笑,连夜里做梦还在笑,我就想问,这是一个什么样孩子?”全班的孩子都大声的喊“傻子”。那可不是吗?所以我们有些观点是需要反思的,是需要质疑的。
儿童文学悲剧意识不可或缺
中国儿童文学有一种悲剧意识,我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一种品质。不过现在也不完全是悲剧,依然有很多作品以快乐为指向的,数量也很多,同时,中国儿童文学的格局也比较完善,我刚才讲的这种悲剧性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我们不应该把它忘记,因为中国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他是我们中国文人乃至中国儿童文学的非常宝贵的资源,这个资源将可以维持中国儿童文学长久的运行。
有人说儿童文学就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遭到我当场反驳,儿童文学的准确的定义应该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这个“快感”包括喜剧快感和悲剧快感,比如《安徒生的童话》,这里有几篇是让人快乐的?他是让人忧伤,让人悲悯,让人感动的。
我曾经跟小孩子开玩笑说,你看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你能看着笑起来,那你就是一个狼心狗肺的孩子。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衣衫单薄,饥肠辘辘,饿了就去看人家橱窗里的烤鹅,身上冷了划一根火柴,让那一束暖暖的微弱的光来温暖自己寒冷的身心,你看到这样的作品能笑起来?难道安徒生这样的作品我们今天就不需要看了吗?我认为现如今的儿童文学把快乐阶段化的强调了,同时又把小孩阶段性的苦难夸张了。
因此就导致了现在的儿童文学一味的追求快乐。
当代孩子对待“悲情”也能有感而发
有人说现在的小孩无忧无虑,吃麦当劳、肯德基,什么东西应有尽有,他们面对这种悲情文学能有用吗?我认为,“人性”并没有发生变化。文学写的不是时代的变化,而是写人性。如果人性也改变了,那么人就不是人了。
我曾经跟孩子说过“你以为你的今天和我的昨天有什么大的差别吗,最大的差别也不过是'草料'变了而已,我吃的是炸酱面,你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罢了,但是别忘了,你是人我也是人,基本欲望根本没有发生变化。爱恨情仇改变了吗?都没有变。一个穷人是要恋爱、一个苦难中的人也是要恋爱的,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人也是要恋爱的,就恋爱这一点来说,难道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吗?
孩子要多读古典、经典文学
我比较崇尚古典文学,这里的古典文学并不是专指中国的古典文学,是指那一种形态的古典文学。像怀特写的《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我比较欣赏这样的作品,她有欢乐的一面,同时也有很沉重很悲悯的一面。这样的作品看完了,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道德观的形成、正当情感世界的行成都是有好处的。
我把这些作品看成是为一个人打精神底子的作品,这些作品就是我说的,具有古典形态的具有经典性的作品。而现在有些作品对人的成长并没有多大用处,也不能帮助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只是搞笑的、荒唐的,既没有关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没有对生命的认识,这样的作品对小孩的成长能有什么用处呢?最多带来一点快乐,这种快乐还是非常浅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