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导师 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做客淮师翔宇论坛
淮师新闻网6月29日电(记者 唐锋卢 董玥)6月26日上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淮阴师范学院特聘教授陈思和先生做客第76期翔宇论坛,作“《新青年》同人分化问题”演讲。文学院院长李相银主持论坛。
图为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做客淮师翔宇论坛。记者 柏华 摄
从问题出发,陈思和教授首先追问:在“同乡情结”十分普遍的上世纪初,为什么由安徽人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却是由湖南人创办的群益书店支持发行,而非同是安徽人名下的亚东书局?陈思和通过对《新青年》同仁李大钊、陈独秀、周作人和胡适等人之间的书信以及当事人回忆录的研究,透过“文本中的缝隙”,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接下来,陈思和追问:《新青年》后期为什么拒绝外稿,为什么不付稿费?借助确实的史料,陈思和先生将事情的原因勾勒出来,一方面是因为陈独秀与群益书店的老板的决裂,“因为陈独秀为合并事业在京筹集资金时,却突然被聘请为北京大学教授。
他放弃了原先计划。如此,彻底激怒了群益书店的老板,决定不再为《新青年》出资,致使《新青年》资金急缺,只能由同仁无偿写稿了” 。另外一方面,也与陈独秀、胡适之间思想冲突有关,作为《新青年》干将的胡适,一直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与陈独秀后期左倾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直接导致了《新青年》同仁间不可避免的分化。
陈思和先生还对大学生论文写作提出建议。他认为,“问题意识是写作论文的关键。”写作论文的过程看似复杂繁琐,其实只分为两个步骤,即“发现问题”和“找寻材料解决问题”。
图为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做客淮师翔宇论坛。记者 柏华 摄
(作者:唐锋卢 董玥 审核:陈年高 编校: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