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十位数字说徐海东
⑴ 七代“窑工”——毛泽东主席说:徐海东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徐海东祖上六代都是“窑工”,“窑工”是指烧砖瓦、烧陶瓷的,他的哥哥、叔伯兄弟也是干这行的。少年时代,家族里凑钱让他读了三年私 塾,好歹认识个几个字,后因家里实在贫困,只好他中断学业,当了徐氏家族的第七代窑工,时年徐海东12岁。
期间因生活我迫,放过鸭子,打过杂工,但基本上都在窑上干活,一干就是13年。他虚心好学,日积月累技艺精良,青年时代的徐海东已经成为家乡一带最好的“师傅”了。
⑵ “肃反”扩大化
1955年10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在做结论时说道:“谁不犯一点错误呢?无论是谁,总要犯一些错误的,有大有小。不可救药的人总是很少的,比如陈独秀、张国焘、高岗、饶漱石,还有陈光、戴季英。除了这样极少数人之外,其他的人都是能够挽救的,都是能够经过同志们的帮助去改正错误的。”
能和陈独秀等人被毛泽东点名批判,说明戴季英此人绝非普通人,但他的生平事迹却好像一个谜。笔者根据大量资料,试图还世人一个真实的戴季英……
戴季英,又名继英,1906年2月28日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松树岗程维德村,家庭比较富裕。他先后就读于武汉启黄中学、武汉省立第一中学,较早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26年7月,年仅20岁的戴季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武汉三镇知名的学生爱国运动领袖。1927年2月,作为武汉省立第一中学进步学生,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洪流。
1927年6月,戴季英受党委派,回家乡参加发动农民运动,担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代理书记。9月,中共黄安、麻城两县委发动了“九月暴动”。戴季英负责领导黄安各乡暴动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1月初中共鄂东特委决定武装夺取黄安城,戴季英当选黄麻农民起义总指挥部成员,同时兼任七里坪农民义勇队总指挥。11月13日晚10点钟,黄(安)麻(城)两县的3万余起义农民,浩浩荡荡地向黄安进发,14日凌晨4时一举突破城垣,歼灭了县警备队,缴枪100余支,活捉了县长贺守忠、司法委员王治平和一批土豪劣绅。
1928年春,黄麻起义武装余部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季英担任第7军党委委员,率部开始创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5月,戴季英担任中共黄麻县委书记兼共青团黄麻县委书记,并兼黄安县地方武装指挥部总指挥,积极发动农民参加土地革命,发动青年农民加入红军,为“扩红”做出很大贡献。
10月,他被选为中共鄂东特委委员。1929年12月,他当选为中共鄂豫边特委候补委员,参与了领导创建和巩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1年6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成立,由沈泽民(茅盾之弟)任书记,戴季英当选省委委员,成为沈在军事方面的重要助手。1932年4月,戴季英任红四方面军25军74师政委,率部在皖西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主力被迫西征,戴季英所在第74师,留在鄂豫皖坚持斗争。这一时期,戴的战功是非常显赫的。
933年3月4日,红25军侦悉敌马鸿逵(西北二马之一)第一○五旅进占河南省光山县郭家河村(今属新县),与汤恩伯第八十九师换防,决定趁马部由西北新调来大别山、人地生疏立足未稳,采取快速突击战术将其歼灭。
3月5日傍晚,吴焕先向全军作了紧急动员,当夜秘密急行30公里,拂晓到达郭家河。此次战斗,以第74军为主力的红25军大胜,红军仅伤亡30余人,全歼国民党军两个团,毙敌二○七团团长马兆图、副团长吕宗文,俘敌二○五团团长马鸣及其以下官兵2000多人,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8门、机枪12挺、长短枪2000余支、战马百余匹,副旅长马登科仅带60多人落荒而逃。
1933年4月8日,“颇有战将之风”的戴季英升任红25军政委,同时兼第74师政治委员、鄂东北游击总司令,成为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4月中旬,红25军在潘家河村再次与国民党军作战,击退“清剿”区指挥官卫立煌所部4个的师兵力,共歼国民党军1个多团,使其围歼红军的计划破产。
“郭家河战斗”、“潘家河战斗”已载入军史,戴季英的参与决策之功是不可抹杀的。
在飘忽不定的游击战争中,部队每到一地,戴季英总是亲自召开会议,了解干部、战士的思想和执行纪律的情况,注重在斗争中选拔积极分子、发展党员,经常深入基层同战士谈心,讲革命道理。
作战时,他总是身先士卒,亲历险境,与战士一起在枪林弹雨中冲杀。当时部队缺粮严重,他和战士们一样忍饥挨饿。看着他青黄的脸,警卫员悄悄寻来一点大米给他熬一小碗稀饭,他一口未尝,让警卫员将稀饭全部送给了伤病员……然而,戴季英在红四方面军掀起的“肃反”运动中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造成严重后果。
郭家河战斗胜利后,中共鄂豫皖省委收到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发来的指示,提出要“消灭内部敌人”,“加紧肃反”,说如今到处都是“改组派”、“取消派”、“第三党”、“AB团”……戴季英积极贯彻执行。
对此,时任红25军副军长兼第74师师长的徐海东深恶痛绝,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有一次,戴季英把第74师主力220团的政委、参谋长等49名党团干部捆起来后,拷打其中的一个连指导员,拷打逼供不成,又绑在板凳上用刑。问不出口供时,戴季英叫警卫员拉出去杀了。徐海东急了,忙说:“政委,一点儿口供都没有,为什么杀人家?”戴答:“你不懂肃反的事,没有口供,证明他是反革命坚决分子,不愿说出他们的组织来。
”……最终,49个人都被杀了。
在红25军攻打七里坪的战斗中,沈泽民狂热地提出:“现在内部反革命猖狂,我们一面围城,一面肃反。”于是,著名的“七里坪火线肃反”开始了。
七里坪是距黄安县城15公里的大镇,住着敌十三师6000多人,周围修满了围墙、壕沟、碉堡,还布上了层层铁网和鹿砦。前方攻打七里坪,戴季英却在后方大“肃反”,很多干部和战士都被当做“改组派”、“第三党”、“AB团”给抓起来了。
此时,饥饿、伤亡、“肃反”的恐怖,严重威胁着围攻七里坪的红军。
然而,中共鄂豫皖省委却发出通告,批评一些领导人在“肃反”中思想右倾,严令“对武装中的肃反还要加紧”。就这样,戴季英在第74师的“肃反”更加扩大化了。
⑶ 红军的缔造者(创建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组建红十五军团)
徐海东没有上过军校,在北伐中最高职务才仅是排长,在红军中当过 师长、军长,手底下的兵的最多只有三、四千人,其人员构成很多都是十三到十六岁的半大小子,武器特别是弹药,要靠从敌人手中夺取来补充和更新。他代着自己这点队伍,在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中 艰难地生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种战争奇观。
2、两次婚姻
⑴ 敌人屠刀下留下了前妻
徐海东的前妻是个童养媳,叫田德载。
1921年,21岁的徐海东和田德载结了婚。田德载聪明秀气,贤惠能干。她和徐海东青梅竹马,尽管婚姻是父母做主的,但婚后两人感情很好。在徐海东的影响下,没有文化的田德载放了脚,剪了头发,也开始接受新的思潮了。
1926年,徐海东遵照党的指示,前往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投身北伐的洪流。1927年,徐海东离开北伐军,几经周折,返回了大别山下徐家桥,在家乡一带从事革命斗争。夫妻虽然团聚了。
丈夫白天在家干活,晚上就出去了,田德载担心他随时会遇到危险。一次,徐海东率领的300多农民自卫军被反动武装打得只剩下27人。三天后,田德载见满身是血的丈夫回到家里,又惊又喜,哭诉道:你带着部队在外打仗,家里总是为你提心吊胆,一连几天我都从噩梦中惊醒,出了一身冷汗……徐海东望着妻子说:别胡思乱想了,我命大,不会死的。
敌人抓不到徐海东,便血洗了徐家桥,徐氏一门共有66人被杀。田德载是敌人血洗徐家桥时的幸存者,反动派想利用她软化徐海东,将她打入死牢。田德载娘家人托人四处说情送礼,敌军官收了财物才勉强答应将田德载释放,但条件是她要立即嫁人,并与徐海东断绝一切关系,否则,田家三代之内将全部杀光。田德载被迫和一个贫苦农民结婚了。
⑵ 护士周少文救了徐海东
一颗子弹从徐海东左眼下方钻进去,由颈后穿出,由于失血过多,生命垂危。经医生抢救后,虽然止住了血,可是徐海东的喉头还被血和痰堵着,呼吸很困难,医生很着急,但也想不出个办法。
站在一旁的女护士周少兰说:让我来试试。她伏到徐海东的身边,用人工呼吸,用她自己的嘴去吮吸老军长喉咙里的淤血,一口又一口……徐海东的呼吸逐渐平和匀缓,窒息的危险消失了。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周少兰四夜衣不解带,眼不阖拢,硬从死神手中把军长的生命夺了回来。
⑶ 护士要做军长的“屏障”
恢复健康的徐军长感激她的照顾,建议她将原名“少兰”改为“东屏”,东屏,即是徐海东的屏障之意。这一改,就注定了她和徐海东风风雨雨几十年的精心照顾。
⑷ 军长脸红了,政委主持婚礼
徐海东与周东屏幸福地结合了。但不久,主持两人婚礼的政委吴唤先牺牲了。
⑸ 周恩来、毛泽东感谢周东屏
1951年5月,周恩来同志紧握周东屏的手说:你把海东同志照顾得非常好,把党交给你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你为党作了很多工作,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感谢你。1956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对周东屏照顾徐海东也给予了很高评价。
1960年8月,周东屏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军衔。1978年2月她被选为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
徐海东与周东屏分别于1970年3月和1997年7月逝世,在他们共同战斗生活的岁月里,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们同甘共苦,相依为伴,心相印,情相连,意相随,志相投,始终是最忠实的伴侣。
3、三次大吐血
第一次大吐血:连续23天没睡觉,连睡两天,醒来大吐血。
第二次大吐血:子弹穿后颈而出,连续大出血。
第三次大吐血:闻“张兰事件”,当场大吐血。
苏联医学专家说,徐海东能活着,简直就是个奇迹!
4、四次改名
⑴ 原名:徐元清
方圆几十里干窑活技术最出色,最棒的徐师付。
⑵ 冒名:柳金彪
徐海东被去军队学习军事最顶替柳金彪的名位, 这个名字用了有一年多。
⑶ 改名:徐少奎
参加北伐军了,不能在以柳金彪的名字入花名册了,改回姓徐,当时北伐军的师长名字最后一个字是“奎”,于是把名字改为了徐少奎。
⑷ 定名:徐海动
回家乡搞农运,搞武装斗争,决心搞它的倒海翻江,可没定住,被大家硬叫成徐海东了。
5、五次临危授命
不一一例举。
6、六次让衔
第一次让衔:团长自愿要求当副团长
13师38团团长徐海东,负伤未俞,吊着膊胳找师长要求回部队,师长不好说已有新的团长在上任了,只能说好好
养伤,仗有你打的,他非回
部队不可,师长只好说有新任的团长了, 他嘿嘿不笑说, 我当付团长。师长说不适合,徐说有什么不行,有仗打就
第二次让衔:红27军从付军长主动要求去当师长
第三次让衔:让出军长当副军长
红25军长征,程子华送中央指示来的, 中央意见,程子华任参谋长,徐知程在中央红军当过师长,此次任职应
受尊重,主动让出军长位置,自己改任付军长。
第四次让衔:军长负伤自己还是要求当副军长
程子华负伤后,军政委吴焕先和省委书记都让徐任军长,徐坚决不同意,当军长还是付军长,工作都是我来做,
还是不换为好。
第五次让衔:总算任了军长
四个月后吴政委又提过一次, 徐还是不同意,直至吴政委牺牲后,程子华任政委,徐海东才复任军长。
第六次让衔:让出大将军衔
授大将军衔时, 徐曾向总理表示让衔。
7、七个战例
从略……
在1960年发生过这样的小故事,根据军内许多编委认可的三幅战役图,被他修改了,有人不服气,也都是很大的将军了,又都亲身经历过的事,难道这么多人都记不准?!编委们悄悄的去原地核实,结果都是徐海东对了,闻者不无啧啧摇头。每一场战斗的时间、地点、地形、我方、敌方、天气情况、攻防过程他都能不点不少的讲清楚,二十多年过去了,就好象上午刚打过一样。
8、八个大字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团结——
徐海东团结战友、团结同志,甚至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同志。
⑴ 赞扬政委
也许是听了假情况汇报吧,政委吴焕先对红28军的一些战绩、功劳过份低估。主持肃反时,甚至把徐海东都划入
嫌疑犯之列。在围攻七里坪问题上,他曾公然指责徐海东右倾,说徐海东是政治上的罪人,就差动手抓人了。当有人
向徐海东反映吴的这些事时,徐海东却说:政委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敢向敌人抡大刀片子,你还要求他什么呢?!
豹子山会师后,吴焕先主动向徐海东承认了错误,从此二人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
⑵ 感动省委书记
又如沈泽民,在省委会上压制徐海东,说徐思想有问题,曾经将徐赶出会场,说他没资格开会。但后来他对其他
人说:只要我不死,谁也别想动摇我对海东的信任,并把自己最心爱的怀表送给了徐,这块怀表是很有来历的。每当
我在军博看到这快怀表时,心中总有万千感受。沈泽民也是从苏联回来的,是所谓二十八个半纯粹的布尔什维克之
一,在接管了鄂、豫、皖苏区大权后,积极推广左倾路线,革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和 削弱,在肃反扩大化中也犯
了极其严重的错误,但在实际教育面前,他能有所觉悟,始终与敌人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最后在敌人围困搜山中重
病之下,宁可饿死,也绝不屈服,牺牲在天台山的一个山洞里。
他的几任上级沈泽民、徐宝册、吴焕先都曾压制和打击过他,但他都能用革命理想和人格的力量把这些人
感化或成为自己生死过命的挚友。就连张国涛在叛逃之后,所写的《我的回忆》录里,把中共党内的人骂了这
个骂那个,唯独对徐海东使用的都是毫不隐晦的赞美词:“徐海东的奋斗经历,是一篇标准的红军军人的壮烈
史诗……”
紧张——
面对白色恐怖,徐海东不气馁、不悲观,更不认输!在残酷的条件下,无比顽强的坚持武装斗争。
⑴ 一把手枪十四发子弹闹革命
徐海东回到故乡,立即找到中共黄陂县委,言明要继续革命,坚持武装斗争决心。他领到一支手枪和14发子弹,同
时被任命为只有14个人的苏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不料,武汉事变波及到了乡下,中共黄陂县委遭到破坏,他的队伍里
出现了叛徒,只有14个人的农民自卫军,垮了。
⑵ 七条长枪接竿而起
徐海东继续在乡里联络窑工,很快又组建有21名农民和窑工参加的自卫军,并在队伍上建立了党组织。这时,中
国共产党在某地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宗旨是号召共产党人抓枪杆子,领导农民高武装暴动。徐海东旗下虽有
21个人的队伍,但武器有限,他一个人仅有一支短枪外,其余20人除了大刀长矛外只有一支长枪。徐海东想,总得打
一个胜仗,鼓舞队伍斗争士气外,还能缴获点武器装备。他把眼睛盯在了国民党的“私盐稽查站”的身上,那有七个
人,还有七条长枪……
⑶ 掩护红军主力转移
顽强的狙击了敌人六天六夜,不知主力红军是否转移了,他们是不是也跟着转移?因为没有电台,只好又打了两
天两夜。他知道,这时敌人已经将他们分割包围了。然而他不知道,红军主力早已经转移,并决定徐海东部完成阻击
后,继续原地坚持武装斗争。他也不知道,政委和副师长各带的两个团现在在什麽位置。于是,命令司号员用“号
谱”集合队伍。军号响了起来,意思是“向我靠拢,师长在此”。军号响过,不见回音。他再命令吹凑:“二团、三
团上山”,仍不见回音。其实,他那里知道,这时他的那两个团早已经被敌人打散了。这算紧张吧?
严肃——
⑴ 徐海东的“马鞭”
徐海东的标致性装饰品是他的马鞭,这条子几乎和他一样出名,一旦徐海东举不动了,一定是重伤重病躺到担架
上了。平时管部队,行军指挥时,他总是握着马鞭当部队指挥棒一样使用,真生气,就一边骂人,一边把马鞭高高举
起,等你跑开了在狠狠的虚抽一鞭。他私下里跟别人说:那是打牲畜的,怎能抽打自己的同志呢!这大家都知道,所
以谁也不怕他的马鞭,倒是见不到他的马鞭时心里反而有些没着没落的,军长又病了?军长不能骂人了?坏了!坏了!
⑵ 徐海东的“皮带”
马鞭不用害怕,有一样东西你可得留神,就是他的宽皮带,从北伐军中带回来的,一直扎着,什么时候他一摘皮
带,就是火的很厉害了,非抽人不可了,也就一下,多了都不打,让你长长记性,他在自传里曾这样写道:我有很多
的缺点,打人、骂人、军阀作风残余严重,错误地认为,不打不骂出不了好兵……检讨是真诚的,可信的。大家不要
忘了,他的部队是构成是一帮未成年的半不小青年,一个个调皮捣蛋得要命,打仗很勇猛,平常有点稀里哗啦,他把
这些人看成是自己的家里的孩子,心里喜爱,管教时还是要吹胡子瞪眼,战士们都理解都明白,他是为了你好,为了
你能成材,所以被他骂了,抽了的谁也不记恨他,就好象被自己的父亲打了一样,私下里说起来还有点泫耀的意思:
“娘卖的好痛!狗日的红印子这么宽!”这话里还包含着一层意思:你们谁给抽过?!旁边的战士们都很恭敬地听
着,查验着,端茶倒水,毕竟这样的‘荣誉’和‘待遇’是很少有人能享受到的。
徐海东在自传里还写到:我有骄傲自满情绪,总以为自己打仗好,红25军缺了自己不行……事实上,也确实是如
此,红25军他从师长后兼付军长、军长、后来“让贤”当了付军长,后来又当军长,实践证明,红25军缺了他还真不
行,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为党保存了这支部队,几次危急关头,部队的生死存亡之际都是靠他力挽狂澜,化险为
⑶ 见财宝眼不开、物归原主
部队进入彝族区,战士们见家家户户敞门无人,但房屋的四个墙角的地面都明显的摆放上了元宝。徐海东闻后,
命令部队不准进屋,一律野外宿营,并将院子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彝族同胞无不为之感动,坚信红军。
⑷ 尊重彝族人民习惯
将残肉瘦骨就地掩埋,宁肯无肉吃也不主动杀生。后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毛泽东又一次记住了徐海东的
名字。
活泼——
部队都睡着了,泥里、水里都顾不得了,太疲劳了。徐令号兵吹集合号,一个都没醒,徐在一堆人中间找到了团
长,拿棍子拔,团长怎么都不醒,唰,抽了一棍,团长眼睛睁开了,接着一闭,又上呼噜上了,徐下狠心又抽了一棍
子,打的团长跳起来大骂:娘卖…你敢打老子!定眼一看,原来是军长:去集合部队出去,把伤员都抬上。棍子又举
起了,小团长一溜烟跑了,其实这一棍子不是打他,“刷”抽到团政委的屁股上,谁敢打老子?你老子!!政委腾的
跳起来整理部队去了。
9、九次重伤
⑴ 骨头缝里取弹头;
古代三国有“关云长刮骨疗毒”……
⑵ 两颗“门牙”;
1936 年5月红军东征回撤时,徐海东将军挥鞭策马,掩护部队行进。途中,马蹄撞一士兵,将军急挽缰绳。马受
惊,昂首嘶鸣,前蹄腾跃。将军被甩下马背,头撞一大树,遂昏迷。三天三夜后苏醒口中缺两门牙。后至出事地点,
见两门牙深嵌树干,拔之不出。毛泽东主席闻后诙谐的说:……
⑶ 子弹穿进左脸从后颈透出;
1934 年12月上旬,徐海东将军率红二十五军于陕南庾家河与敌激战。一弹洞穿将军左眼底,由颈后出……
从略……
10、十大将军
徐海东在抗日战争初期后,因为身体原因,始终在养病当中,即没能参加解放战争也没有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但在1955年全军第一次授衔时,仍然无可争议的被授予大将军衔,可见他的功绩只伟、功劳之大,丰功伟绩!
徐海东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最后请记住:徐海东大将就是三十九军这支部队的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