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的救赎 上将萧克:不能把朱德的扁担说成是林彪的

2017-10-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开国上将萧克在"文革"中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下放到江西永修县云山垦殖场劳动.1970年秋,我受命收集永丰县党史口述资料,冲破"文革专案组"的刁难,来到"五七

开国上将萧克在"文革"中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下放到江西永修县云山垦殖场劳动。1970年秋,我受命收集永丰县党史口述资料,冲破"文革专案组"的刁难,来到"五七干校"敬访萧克部长。后来,萧克回京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1972年冬,我赴京第二次登门拜访,聆听萧老热情侃谈。两次接触中,给我留下极深印象,历历在目,感慨万千。当年的亲身见闻,珍藏在笔记本里,今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一)"不能把朱德的扁担说成是林彪的扁担"

萧克将军平易近人,艰苦朴素,胸怀宽广,高风亮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我在‘五七’干校生活、劳动之余,还经常写作,向小朋友讲长征故事,跟周围群众聊天拉家常。"1970年他写了一首《回江西》五言古风诗,以抒发当时的心境:"我从江西来,又回江西去。

轻装怀马列,悠然赴‘五七’。占地黄花衷,孟冬西风疾。云山赋归欤,老骥兮仗枥。"面对西风猛烈的形势和林彪、"四人帮"的恶劣表演,萧老说:"我仍坚信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总是有希望的。

"他很想写《朱毛红军侧记》,把朱毛会师后两年革命战争的若干文章及谈话记录凑合起来,整理补充成一篇史论性的小册子。

他说:"我亲眼目睹北伐战争以来,中国革命史上几个重要历史阶段,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亲历者和见证人。"为此,他写了几篇关于井冈山斗争和罗坊会议的回忆文章。九一三事件后,在揭批林彪罪行时,他坦率地说:"井冈山时,红军指战员都是一人一根扁担,从宁冈挑谷上山,朱德挑了,林彪正在养病没有挑,第28团还有周子昆脚上负伤没有参加挑谷,这些都是事实,不容改变,更不能把朱德的扁担说成是林彪的扁担,欺世盗名,伪造历史。

"萧老是我军高级干部中著名的儒将,他向来对自己的名利看得很淡,有人觉得按资历和功勋只授上将军衔会委屈他,萧老则坦然认为:"很多战友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战争中都牺牲了,我也早该打死呀,评什么衔都行。"

(二)"1930年是重要年份"

党中央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萧克告别云山父老乡亲,返回北京,重新穿上军装,履职全军最高学府校长,我得悉后又于1972年赴京拜访。这次情况大不相同,宽敞的校长办公室,三、四部电话机,军用大地图挂满墙壁。我再次向他咨询第一次反"围剿"的资料和宣传要点。

他反转手臂,踱着方步,系统地给予回答。首先谈到20世纪30年代初始的政治形势,他说:"1930年是重要年份,在河南、山东、徐州等北方地区出现空前规模的军阀大混战,从4月打起到10月结束,双方动员的兵力达100万人,死伤30万余人,占1/3。

加上蒋介石对南方两广军阀的混战,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对各省反动统治的力量,有利于苏维埃游击战的发展,使江西、湖南、湖北的革命形势出现了大好局面。

但由于李立三狂热的‘左’倾冒险错误,于7月中旬致函共产国际,提出要执行‘变军阀混战为革命战争’的路线,把党团工会统一组成行动委员会,提出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配合中共的城市暴动,借此在远东与帝国主义列强展开大决战,使中国革命成为促成世界革命的导火线。

于是擅自决定:‘在南京、武汉举行暴动,上海实行总同盟罢工,力争武汉首先胜利,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请国际批准。

’尤其是第二次攻打长沙,红军损失严重,李立三的疯狂受到共产国际主席团的严厉指责,于年底招去莫斯科作检讨了。"萧克将军认为,当时上海党中央主要领导不懂得革命高潮需要很多条件构成,一味蛮干,不仅使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遭受挫折,还引发国民党调兵遣将,加速对湘、鄂、赣、豫、皖5省苏区进攻,其中调集10余万兵力重点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反革命大"围剿"。

(三)"第一次反‘围剿’是拣弱敌打"

萧克当年是红四军第十二师师长。他说在汀州出发前,红军兵分三处:红四军在闽西一带,红三军和红二十军在吉安一带,红三军团在平浏一带,都是游击战争。打龙冈时,红一方面军4万人全部集中了,从此开始打运动战。毛主席说这是东方式的运动战,没有工业,处在农村,作战线也不巩固。但初创了中央苏区,诞生了苏区中央局,可以说,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是在同一个时期、同一个环境产生的。

我问萧老:"第一次反‘围剿’为何不先打弱敌谭道源师,而打强敌张辉瓒师?"他精辟地作了回答:"谭师在源头地形好,武器好,构筑了坚固工事,且兵力集中,我军设伏两天,未见下山,无法打运动战,故而谭师此时不能视为弱敌。

而张师兵分三地,龙冈9000人,东固4000人,南昌补充团1000人,盲目东进龙冈,走失情报,未作任何战斗准备,正在山坳运动中,加上10天前在东固与公师误战火并,遭受损伤,这样它就不算强敌了。当时真正的强敌是蒋、蔡的第十九路军。所以我认为朱毛指挥的第一次反‘围剿’是拣弱敌打,因为强与弱在一定条件上会出现互相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