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平 对电影《大宋提刑官》的一句话影评 电影短评 精彩影评

2018-0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对<大宋提刑官>的评论中,我偶然看到了这样一个说法,宋慈的岳父自开始就对宋慈提携有加,但最后却因为宋慈揭发了他的罪行而被罢免官职,因为羞愧而在回家的路上自杀.

在对《大宋提刑官》的评论中,我偶然看到了这样一个说法,宋慈的岳父自开始就对宋慈提携有加,但最后却因为宋慈揭发了他的罪行而被罢免官职,因为羞愧而在回家的路上自杀。在某些人看来,宋慈是个忘恩负义,不念亲情之徒,既然他岳父本人又不是刁光斗、袁通判之类的大奸大恶之徒(冯大人和宋皇还夸他是股肱之臣),宋慈这个“书呆子”为什么不能念在亲情和恩情上网开一面呢?这观点一经提出,就受到许多自诩为恢复中国“传统美德”的网友的呼应。

看了这些评论和发言后,我相当寒心,本不想理会这种观点,但是,想到编剧借此剧想传播的法治理念的良苦用心,却被此等宵小诠释发挥,若再保持沉默,那实在太对不起该剧作者和那些热心捍卫公正的法律圈内和圈外的自由斗士了。

既然某些人以亲情和恩情为由来谴责宋慈捍卫法律尊严和公正的行为,把宋慈辱骂为一个忘恩负义之徒,而我的这种较真的态度,也会被他们看做是“鸡蛋里挑骨头”,毕竟,在倡导娱乐致死的时代里,干嘛那么认真呢?既然他们坚称,自己的观点无非就是“无害的鸡蛋”,而已,那么就让我顺着他们的思路来看看,在他们的鸡蛋里究竟能不能挑出骨头来。

必须承认,薛庭松对作为自己家人的宋慈是不错,平日为人也还算温和,但是,这些仅仅是私德而已,他身为朝廷命官,理应懂得国家、民族和百姓的利益高过他个人的利益和面子,但他却仅仅因为自己个人的面子和私怨,不惜假借黑恶势力和贪污集团的手去陷害对国家安危极为重要的无辜军人,并为了达到自己陷害无辜者的目的而放任手下人杀人灭口,罔顾治下百姓的生命和尊严,这样自私自利,鼠目寸光的人能是一个合格的官吏,合法的官吏吗?
亲情是一种美德,但仅仅是私德和小义,洗冤禁暴是公德和大义,一个位居极品的朝廷大员,身兼捍卫百姓、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和安危的大任,却为了自己的亲情而弃国家、民族和百姓的安危于不顾,这样的人和吴三桂有何区别?!

古人尚知“小义”与“大义”的区别。难道今人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就是如此选择性失明地漏过这些思想吗?所谓的“复兴传统”和“复兴国学”,就仅仅是为了某些高官大员们的包庇行为在理论上提供辩护吗?
当然,薛庭松比起其他为所欲为的贪官还是要好一些,但是就因为有他这种上梁不正的上级,才为地方官的猖獗做了最好的保护。

当然,冯大人欣赏他,可别忘了,冯大人本人就是个相当没有原则,善于搞官官相护的庸人,他本人非但不是好官,而且还是个罪行相当严重的贪官(有一集冯大人明确告诫自己的手下,你不把问题调好了,这些贪污的事情一揭发,我们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只不过他尚且良知未泯,知道这么做不对,也知道朝廷需要宋慈这样的人才,但是,就因为他本人不干净,而且没有原则,怕得罪人,事事搞河蟹,虽有惩治污吏的责任,却做不到违法必究,所以才让下面那些贪污分子气焰嚣张。
当然,冯大人的平庸又和皇帝本人的平庸和偏私有关系。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尖锐地揭露了我们现代政客的怯懦和无能,
“每个人都想统治,但罕有人愿意承担责任。


这可谓是对宋皇最贴切的描述。冯大人深知圣意,而且为了保全自己,学会了与圣上的平庸相调和。冯大人若作为一个普通百姓,算不上坏人,但作为一个对整个国家负责的官员来说,却因为他的平庸和怯懦而是个相当糟糕的昏官。

他的存在助长了国家的腐败,阻遏了法制的开展。刁光斗、吴淼水的滔天罪恶,恰恰是在冯大人的“平庸罪恶”下滋生繁荣的。无边的罪恶既非一人造就,也绝非一日之“功”。我注意到,宋皇烧掉八口箱子的大火,蔓延出来的烟雾在片中表现的好像是整个宫殿都在着火一样,我当时就颇为奇怪,为什么几口箱子的火能产生那么大的烟雾,但细细反思,觉得这里大有文章,剧作者似乎在暗示,
像这样官官相护得搞下去,整个社稷迟早都将被这把包庇亲信和亲属的大火给烧毁掉。

宋慈辞官不做,绝非一时之气,而是这个制度的腐败程度已经让他几乎无法再继续推行他的法治理想了。《大宋提刑官2》纯粹是违背第一部主题立意的狗尾续貂。
剧终前,宋慈在老父坟前沉痛地说,“看来大宋这半壁江山也快保不住了”,这也是全剧最具震撼力的点睛之笔和醒世之言,平心而论,广电局当时没有封杀这部电视剧,实在是让人惊异。

可以看到,那些诸如宋慈岳父的高官在西湖暖风的吹拂下载歌载舞,为了保持权力的稳定而彼此藏污纳垢,似乎在表面上保持着和谐,但对于像宋慈这样在百官中“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看来,这种逃避斗争,以牺牲无辜弱者的尊严、自由乃至生命的“和谐”,究竟能维持多久,恐怕并不是什么不可预料的事情。


当然,宋慈并不是个完人,他自己也承认,他不懂得政治。宋慈空有法治的理念和洗冤禁暴的验尸技能,但是,在这样的制度约束下,他根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难想象,对于很多案件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还原真相,但没有足够的权力还冤屈者清白,还受害者公道。

仅仅依靠技术和科学,并不能还给百姓一个清明公道的世界,缺乏政治头脑,没有适合的政治土壤,许多本来卓有成效的技术和法令,也难免空有其名,无有其实。
有人指责宋慈做人不够圆滑,没有政治头脑,这话说对了一半,宋慈的失败与其没有政治头脑确实有很大关系,但是,这并不是说有政治头脑就是要做人圆滑,恰恰相反,宋慈的错误在于他太幼稚地认为,在一个推崇等级和血亲利害关系的社会政治氛围中,法治理念还能够凭借着他过人的技术能力来实现。

宋慈在与其岳父对决的案件中,恰恰是他妻子向公主求情得来的自由,才让他有机会揭穿事实真相,追求公正的法治理念,靠的却是他妻子的超越法律禁令的人情来实现,这本身可谓是最大的反讽了。
《大宋提刑官1》中宋慈发人深省的悲剧,在一个快乐到死的时代里,注定被一帮萎靡颓败的侏儒肤浅化为一出僵死而愚蠢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