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抄袭门 朱学勤称正撰文回应抄袭门:我和汪晖是两码事
7月11日,一篇名为《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的报道让朱学勤进入大家的视野。
事实上,在这之前,《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的系列文章早已见诸豆瓣网上,并引起网友的热议。
这一系列文章的发布者网名为Isaiah,他的身份至今尚未透露。
在《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中,Isaiah通过学术性的比对指出,上海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嫌疑。他声称,”我文章的初衷是故意反话正说,不是为了打倒谁,写文章是为了说时代和学术规范的变迁问题。"
针对Isaiah的质疑,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朱学勤说他“绝不会是下一个汪晖”,他正撰文给予回应,并表示自己经得起考验,因为“真相会有大白的一天”。
朱学勤告诉记者,Isaiah一直不敢公开真实姓名,这是对学术界以及对Isaiah自己的不尊重,应该有胆量对其言论负责;另外,针对“Isaiah很多说法属于不实之词”,他将会在自己的回应文章当中逐条加以反驳。
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朱学勤)要求那位匿名者现身也没有必要,最好只针对匿名者列出的证据作出正面回应,而匿名者是否把真实身份公开不是”本案“中多么重要的事项。”
对话朱学勤:我这事和汪晖的事是两码事
记者:关于网友对你的质疑,你怎么看?
朱学勤:这是事实,我会尽快的做出回应。
记者:质疑者认为,你的《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多处与《卢梭与德性共和国》相似的地方,是这样的么?
朱学勤:我觉得事实胜于雄辩,你可以拿那本书来看看(《卢梭与德性共和国》)。
记者:有网友说,你这件事情和汪晖一事不能相提并论。
朱学勤:对,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记者:有人说,对汪晖教授涉嫌抄袭论文不宜穷追猛打,对于这个看法,你怎么看呢?
朱学勤:我会在我的回应里面说出我的看法。
我的回应近日会出来
记者:网友的质疑,你是否觉得有某些人在借助你的名气在炒作自己?
朱学勤:哎,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
记者:有网友说,你会是第二个汪晖,你觉得自己会是汪晖第二吗?
朱学勤:我绝不会是下一个汪晖。
记者:你的回应大概什么时候出来呢?
朱学勤:近日就会出。
对话熊丙奇(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媒体评价对学术抄袭有监督作用
记者:汪晖事件之后,最近又爆料出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涉嫌博士论文的抄袭。关于学术抄袭的问题,你认为媒体评价不能代替学术评价,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
熊丙奇:对于学术的评价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来自于官方,一个是来自于媒体,还有一个是来自于学术共同体。媒体评价,实际上等同于社会的评价。媒体评价可能代表一方面的影响力,但是媒体本身对于这种评价也有一个选择。当然,不能说媒体评价无用处。实际上,如果没有媒体评价,我们的学术评价会更加没可能受到监督。
记者:如何看待官方评价、媒体评价和学术评价三者的关系?
熊丙奇:前两者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只要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才是主要的。也就是说,不论是媒体评价还是官方评价,都不能代替学术评价。
汪晖和朱学勤事件是学术监管缺位
记者:出现类似汪晖和朱学勤这样的事件是学术界在制度上存在黑洞?
熊丙奇:对。目前,我们没有正常的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一直以来是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学术高度行政化。
所谓的学术共同体,是由一些学人组成的共同体,自觉的制定一套维护学术共同体声誉的学术规范和制度,对教授进行学术评价和对学术不端的处理,都应该按照学术共同体的规则来进行,其最高利益是学术声誉、学术尊严的维护,其施行应完全按照学术规律来进行,不受任何其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学术监管的缺位是导致学术作假的重要原因。
对话杨小刚:质疑朱学勤抄袭我的译文是不成立的
(杨小刚:《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一书译者)
记者:Isaiah通过将《阳光与闪电》与《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比对指出,《阳光与闪电》一文,“抄袭了Dunn的研究成果”(苏珊邓恩,SusanDunn,美国威廉姆斯大学法国文学与思想史教授),“将间接引用伪装成直接引用,并抄袭了杨小刚等人的译文”。作为当事人之一,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小刚:关于朱学勤涉嫌抄袭事件,我只回应涉及到我的译文这一部分。我可以明确的说,质疑朱教授抄袭我的译文是不成立的。(这些)可能Isaiah先生不太了解,造成误解,形成抄袭的错觉。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我在读硕士时,学校需要一些科研成果,包括翻译学术书籍或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朱学勤推荐了Dunn这本书要我翻译。上海文艺出版社要求出版此书,并请朱学勤写了一篇序言,这序言就是《阳光与闪电》一文。
但后来,出版社觉得这篇序言比较敏感,没有随书一起出版。
再后来,或许因为朱学勤觉得此书的一些思想跟他《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可以互相补充,所以就把这篇序言收录进去作为附件。
如果这篇文章作为Dunn译本一个序言的话,我觉得引用一些文章内容,介绍这本书的思想和内容,并无不妥,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的论文,当它作为该书的序言时,如果还在文章中到处注明出处,就多此一举了。
但后来因为这篇文章跟我的译著分开刊登了,所以很容易造成朱学勤的文章是抄袭译著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朱学勤的文章在开头其实介绍了Dunn的这本书。
至于是间接引语还是直接引语,我个人认为,间接引语或许比直接引语更严谨,直接引语要求原文原话毫无偏差地引用,但是如果作者出于不能完全保证忠于原作者意思的情况下,我倒觉得间接引语更妥当。
汪晖事件回顾:
今年3月25日,学者王彬彬在媒体上发表一篇名为《汪晖〈反抗绝望〉的学风问题》,指出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反抗绝望》一书存在剽窃问题,该篇报道随即引起了学界普遍的关注。多名国内学者签名发表联名信,希望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此事,但至今未见回应。
7月7日,包括汪丁丁、郑也夫、张鸣等在内的63位国内外学者发表公开信,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此事。
不过,7月9日,哥伦比亚大学刘禾教授先后向媒体发去94位海外学者的联署签名信,签名信表示声援汪晖,称通过学者举证发现任何剽窃都不存在。
朱学勤其人
中国当代学者,上海人。1985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1992年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91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自由主义者。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因“地震天谴论”引起了网民的愤怒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