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杨小楼 赵山林谈“梅兰芳、杨小楼的艺术精神”

2017-08-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月26日,美国"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 Chinese Oral and Performing Literature,简称CHINOPERL)2015年年会在

3月26日,美国“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 Chinese Oral and Performing Literature,简称CHINOPERL)2015年年会在芝加哥举行。“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成立于1969年,由赵元任教授(1892-1982)等知名学者创办,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年会,并出版一期采用盲审制度的学术期刊(英文)。我校中文系赵山林教授应邀参加了今年的年会。

赵山林教授向年会提交了《试论梅兰芳、杨小楼的艺术精神》的论文,并在会上作了发言。发言依据梅兰芳(1894-1961)、杨小楼(1878-1938)两位大师的艺术实践经验以及艺术见解,探索他们艺术精神的相通之处,主要论述以下三点:

第一,在涉及戏曲本质规定性的问题上,坚持“移步”而不“换形”。赵山林同意哲学家叶秀山先生的说法,这个“形”,就是京剧的“形式因”,就是“京剧”之所以成为“京剧”的“原因-因素”。赵山林进一步认为,提出“‘移步’而不‘换形’”,并非梅兰芳一时心血来潮,这一主张的精神,早就存在于前辈及当时艺术家的艺术创造之中,其中包括梅兰芳本人以及杨小楼等人的艺术创造。

发言以杨小楼的名作《长坂坡》、《安天会》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二,在表演艺术境界上,追求“唱做一气呵成、由内到外的贯穿线”。这是梅兰芳的概括,梅兰芳还借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论顾恺之绘画、王献之书法的话,评论谭鑫培、杨小楼戏曲表演的艺术境界:“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可见这一精神不仅贯串于绘画、书法,也通于戏曲表演。发言以杨小楼的名作《长坂坡》、《铁笼山》和梅兰芳的名作《穆桂英挂帅》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三,在表演整体性的把握上,注重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精神感染”。演员要有舞台感觉、角色感觉。高明的演员不仅自己有良好的舞台感觉、角色感觉,还能启发、感染其他演员也产生这种感觉。赵山林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明代曲论家潘之恒在《与杨超超评剧五则》中提出的表演艺术五要诀之一的“度”:“尽之者度人,未尽者自度。

”梅兰芳认为他和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确有“精神感染”,“真像过电一样”,这就不仅是“自度”,而且达到“度人”的境界了。

以上三点概括地讲,便是“形”、“气”、“神”,这是中国戏曲艺术精神的关键问题,而两位大师艺术精神凝聚的典范作品,便是千古绝唱《霸王别姬》。由此立论,梅兰芳、杨小楼,再加上略早的谭鑫培(1847-1917),三位大师共同作为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杰出代表,是当之无愧的,他们的艺术精神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赵山林教授发表的见解,以及纵论古今,打通多个艺术门类的研究思路,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针对有关问题,会上会下进行了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