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周婷婷 周弘女儿周婷婷:伟大父爱造就生命奇迹
与周弘面对面,注视着他那表情丰富、充满慈爱的面孔,听他讲说充满智慧的“赏识教育法”,你无法不为之动容。周弘和他天使般的女儿周婷婷,20年来两个普通的生命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自幼双耳全聋的女儿,在伟大父爱的精心教育下,三岁半开口说话,8岁会背圆周率小数点后 1000位数,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0岁在美国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3月,她被评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
这得益于一位不平凡的父亲充满灵性的教育,那就是给无数的家庭和学校的老师带来思想上的革命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激发生命潜能
20年来,周弘先生在将自己耳聋的女儿培养成材的过程中,发现了赏识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他大胆倡导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其实是一种心态的回归,是对人的生命潜能的激发。
周弘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而对中华民族来说,对现代教育影响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一贯的谨慎保守心态。凡事在没有做之前,就先考虑到它的失败,先考虑不成功的后果有多严重,甚至在没做的时候就想放弃,习惯把事情往坏处想。
这种思想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是让人痛心疾首。我们的父母总是舍不得给孩子一句合适的赞赏,总是对孩子喋喋不休,生怕孩子翘尾巴。赏识成了孩子渴望的一件奢侈品,在否定与警告中长大的孩子在心理上重复着父辈们的悲观心理。
周弘认为他也许是中国第一个觉醒的父亲。“不是我教育了孩子,而是孩子教育了我。对于每个父母来说,这样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因为我们没法教育自己,成年人被破坏了,我们受的教育是苦难教育,让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从负面考虑,对苦难的想象无限放大,这不准那不准,我们对美好的感受力没有了,而童心是任何事都往好处想。
我的女儿一会说话,每天早上都对着大地说,小草你好,大树你好,花儿你好。而我们的父母经常处在焦虑之中。孩子用生命带给我们一个机会。和女儿在一起我一点点成长,我将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捡回来。我是世上最不幸的,女儿是残疾;我又是最幸运的,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捡回了一宝。”
赏识教育的误区
周弘先生的赏识教育在全国推广后,获得了广泛认同,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周弘说,赏识在父母的操作中很容易进入两种误区:一种认为赏识只能是鼓励和表扬,不能批评;另一种认为赏识就是避免让孩子受挫折,又担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住风浪的吹打。其实,赏识教育的鼓励与批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所决定的。
周弘认为父母把赏识理解为单纯的表扬与鼓励后,往往会为赏识而赏识,这种赏识更多停留在口头上,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另外,父母会把这种狭隘的赏识建立在孩子已有的成就上,于是赏识成了一种锦上添花,一旦孩子没有了明显的进步,赏识便会变成抱怨。还有一种,就是父母先预支自己的赏识,一旦孩子不能如愿,便收回赏识,于是,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赏识并不出自真诚,而是带有很大的急功近利,就像传说中狼外婆的甜言蜜语。
父母把赏识理解为表扬和鼓励后,另一个误区就是不敢批评孩子,认为赏识就是事事顺从孩子,不管孩子做得怎样,都不敢批评,周弘说,赏识不仅可以批评,而且是更大胆的批评。奥秘在于在“看得起,够朋友”、尊重他人格基础上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将孩子当作好朋友。
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珍贵的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情接受这样的礼物。赏识教育在把做人的权利交给孩子的同时,也把做人的责任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他们无形的生命升华的同时,也让他们的有形生命经得起风雨的磨练。
教孩子热爱生命
周弘先生的赏识教育不仅限于教育的范畴,几乎涵盖了人生教育多个领域,在当今追求成功的热潮中,周弘先生提出了教育最根本的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孩子热爱生命,因为,所谓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幸福和快乐,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太常见。
一个看上去很成功的人有可能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他的不幸有可能就导致别人的不幸。周婷婷的成长让他坚信了这个理念:父母的快乐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孩子的快乐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心态,家长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路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在,周弘先生为了他的宏愿,在全国各地做一次次的充满激情的演讲。这一次,他应海南省教育厅和海南创新书店的邀请,前来海南传播他的教育理想,他的父爱精神。正如周弘先生说的,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大事,而赏识教育如一只火把,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行动起来,用一种激情一种责任将她传播下去,照亮更多需要光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