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江兴院士与华为 将军院士邬江兴:中华民族的“争气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电信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大型程控交换机,全都依赖进口美、英、法等八个国家产品供血。外国同行断言,中国人根本不可能研制出万门程控交换机。
这样的状况,让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教研室的年轻教授邬江兴很是不安:“我是一名军人,军人职责就是防御侵略。当我国高新技术滞后、民族工业微弱而遭蚕食瓜分的时刻,这里就是战场,我有责任以这种方式保家卫国。”
1987年,邬江兴带领十几名懂计算机的年轻人,拿着一家公司资助的300万元,毅然立下“军令状”,开始了研制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艰难历程。
当时的中国,程控交换机技术非常落后,又面临国外技术封锁,很多人都觉得邬江兴走的是一条“不归路”。但是邬江兴说:“难道程控交换机技术会比两弹一星还难吗?我们一定要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程控交换机!”
当时,国内有很多专家认为当时我国研制大型程控交换机的时机还不成熟,然而,曾是计算机教授的邬江兴有自己的思路:程控交换机和计算机固然是两个技术领域,但是“程控”是要用计算机实施的,“程控”是连接计算机和交换机的结点。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学科的交叉点,是技术的交融点,是最易碰撞产生火花的交汇点;从军事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两个部门把守的防线,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防区……
邬江兴带领着他年轻的同事,从拆办公桌上的老式电话机开始,来积蓄他们在交换技术领域的“能量”。他们仅用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科研开发,生产出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模拟程控交换机HJD03,出色地迈出了计算机技术领域向交换机技术领域的跨跃。
但是与国外先进的程控交换机相比,HJD03的容量还是太小。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突破,可以创新呢?邬江兴的研究一时进入了瓶颈。
为了赶时间,赶进度,邬江兴想出了一个“狠”招:他安排人24小时在实验室门前站岗,每天规定1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不到时间谁也不能走;但是,能提出开创性工作思路的人除外。他自己也日日夜夜泡在同事中,泡在实验室里,除了维持基本生存的吃饭睡觉,基本上是“一个不回家的人”。
邬江兴在“逼”战友,更在“逼”自己。他说:“必须有思路!必须有创意!”
一次和同事们7天7夜的冥思苦想之后,一位战友突发奇想:“能不能用5亿次计算机下马时封存的东西?”
一句话提醒了邬江兴,把他们几年前搞出的每秒5亿次计算机的设计方案移植到04机的研制上,这不就是一条新路吗?
又是近两年不分昼夜的奋战,终于在1991年,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HJD04”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横空出世!
邬江兴和他的战友们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切入交换机的研发,走了一条与西方同类产品不同技术原理的研发之路。这种原创性,产生了神奇的连锁效应,使我国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独立开发大容量交换设备的国家之列。
这个比西方同类产品性能优越几倍的04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华民族的“争气机”,而邬江兴也获得了“中国大容量程控数字交换机之父”的美誉。
[点 评]
报国的方式有多种,为国“争气”亦光荣。是军人,就要时刻关注国家安危。邬江兴虽然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但是激励他没日没夜刻苦钻研的并非市场逻辑,而是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加上对科学技术的执着追求。一个人,有了这种报国的炽热情怀,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无愧于当代革命军人称号的非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