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的方法 小学数学解方程方法的思考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逐年深入,我市首批进入教学改革的年级已经结束了五年的学习。在五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第十册教材中有关解方程方法的问题。同样,此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提及小学解方程的方法时,把实验稿要求的"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修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中小学关于方程解法的衔接问题。另外,新教材比以前降低了难度,不要求死记硬背,学生容易理解,与以后学习解比较复杂的方程统一了起来,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有利的。
新教材认为,因为学生尚未学习正负数和分式方程的有关知识,因此a-x=b和a÷x=b类的方程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学习,故而教材将它们回避掉了。只出现了未知数x做加数、被减数、因数、被除数。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可是在练习题上却依旧出现a-x=b和a÷x=b类的方程题,学生迷茫。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
新教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学生是容易理解,可并不是说就不能利用其他的方法来解方程。那么,要不要让学生也明白老教材的方法(在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基础上)?我在教学时同时介绍让学生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用相关运算律来解方程,效果还可以。
因此,个人认为,这种对于a-x=b和a÷x=b的方程,可以和过去一样,借助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用相关运算律进行解答。对于其它类型的容易理解的则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在学生用新方法解方程时,用老方法来检验。再说了,我们不是一直在强调算法多样化吗?
以上种种思考,仅是个人浅陋之见。希望教师彼此交流、不断实践和反思,能寻到更加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