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章大夫 专访王洪章:在转型发展中建设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

2018-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大国金融.在中国建设银行迎来股改上市十周年之际,观察并思考国有大型银行从"技术上濒临破产"到雄踞全球大银行前列的奇迹,在

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大国金融。在中国建设银行迎来股改上市十周年之际,观察并思考国有大型银行从“技术上濒临破产”到雄踞全球大银行前列的奇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各经济体相互影响、世界高度关注中国经济新常态引领全球经济未来增长趋势的大背景下,探究大国金融转型发展的路径和实践,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我国大型银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并在国际资本市场崛起,始于十年前那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股份制改造。建行作为中央确定的先行试点单位和率先上市探路者,其中的艰辛难以相像。作为建行的掌舵人,立足于今天的建行实践成果,您有什么感想?

王洪章:包括建行在内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构成了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长期的政企不分、产权模糊、管理低效等历史原因,积累了严重的金融风险。对此,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大型银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在认真总结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化解金融风险的国际经验,按照“一行一策”原则,确定了国家注资、处置不良资产、设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等改革步骤。

按照中央的战略决策,建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率先于2005年完成股改上市。上市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后,针对大型银行金融风险积聚和竞争力不强的前提下倒逼出来的。中央对此采取战略决策的原动力,就是通过股改上市使我们的大型银行成为真正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上市就是要向国际社会宣布和承诺,中国有决心要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一流银行。从而,使我们的大型银行名正言顺地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员,而不是游离于国际金融业之外,上市就是取得承认的最直接的途径。但上市并非大型银行改革的全部内容,更不是终极目标。

记者:建行率先成功海外上市,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实施金融改革的勇气和智慧,也充分印证了党中央对大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战略决策取得了重大成功。

王洪章:事实的确如此。建行成功上市,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全球金融市场对中国金融改革的认可和赞誉,也让市场对未来的中国银行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充满了信心。尤其是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大型银行独树一帜,全部跨入世界先进银行行列。

短短十年间,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国际形象大幅提升,主要财务指标名列前茅。现在,按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衡量,四家大型银行全部入榜全球十大银行,其中工行和建行连续数年名列第一和第二。

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看,可以简要概括为:经营状况极大改善,公司治理优势巩固,服务质量全面增强,风险内控显著提升,创新能力大幅上升,国际转型迅猛提速,市场地位空前跃升。

记者:在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进程中,建行又一次站在金融改革的前列,凭借股改的先发优势,加快发展创新步伐,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这其中的建行经验主要是哪些?

王洪章:我感到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自觉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切实履行好大型银行的责任使命。建设银行因建设而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建行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建行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建行发展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实践证明,只有忠实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大局,牢牢植根于实体经济,建行的发展才能不偏离方向,建行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蒸蒸日上。

二是始终坚持以发展统领改革,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多年来,建行无论是在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组改制上市、管理架构变革等制度创新,还是在中长期信贷、房地产金融等重要领域的业务创新,以及品牌建设和优秀企业文化培植等方方面面,都始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已经内化为建设银行的文化基因,成为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始终坚持从客户的视角创新完善业务流程,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银行服务小窗口,连着市场大舞台。建行始终坚持要求每一个分支机构和每个员工从自身工作细节做起,站在客户的角度审视一切经营活动,破除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新理念,探索建立市场导向、专业专注、有机统一的新型管理体制,创造性地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对1.5万个营业网点实施了转型改造,并通过前后台分离,使客户平均等候时间下降40%,产品销售效率提高39%。

四是始终坚持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不断强健风险管理水平。稳健驶得万里船,这是银行发展的基本保证,而稳健是建立在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基础之上的。上市以来,建行着力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打造“三道防线”风险管控体制、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倡导新型风险文化,及时处置化解各类风险。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发挥了大型银行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五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员工的心,企业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党委始终把员工视为最宝贵的财富,认真听取员工意见,着力解决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成长环境。

建立与岗位价值、员工能力、绩效贡献相联系的薪酬制度,收入分配向一线、向基层、向有贡献的人员倾斜,努力消除多种用工制度差别。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积极推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更直接、更有效。

六是始终坚持抓好党的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领导是国有银行改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银行的重要保证。上市后,党委工作重点放在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到圆满贯彻,对重大事项把关定向,创造条件支持公司治理相关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下大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把党的政治优势切实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记者:对大型银行来说,上市不是终极目标,更不是“万金油”。尤其是上市十年后先发改革红利正在减弱,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未来,建行如何开启发展新篇章?

王洪章: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趋势,大型银行必须实现转型,才能涤故更新,迸发新的发展活力和动力,赶上国际潮流,跟上时代步伐,实现新的跨越。面向未来,建行党委早在2013年就做出了攻坚转型的重大决策,也就是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和智慧银行”五个方面转型。为此,我们通过鼎力创新,转型成果正在显现:

——完善体制机制以保障转型。建行已经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中德银行、建行期货6家境内子公司,还有建银国际一家境外非银行类子公司,以及27家村镇银行,经营范围横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业务覆盖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投行、期货以及专业化银行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拥有各类牌照位居国内银行业首位。目前正在构建市场互为依托、业务互为补充、效益来源多样化、风险分散可控的经营构架。

——改造风险管控体系以服务转型。在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建行建立了具备国际化特色的、基于客户数据量化风险的内部评级体系,构建了基本覆盖境内和境外公司类、事业类、金融机构、专业贷款、地方政府等非零售客户的近50个评级模型。

通过创新风险计量工具,丰富了风险战略的传导模式。将客户风险等级统一升级为19级,减少客户信用等级过于集中的现象,提升了全行信贷风险区分能力。同时,坚持风险职责进党委,在同业中首家建立合规官制度,强化了各级班子责任;落实全员风险管理责任,使上下级、前后台形成了合力。

——服务实体经济以促进转型。主动把业务发展与国家战略实施相结合,发挥优势,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国家战略顺利实施中履职尽责,实现跨越式发展。仅去年以来,共支持国家重大项目629个。到今年一季度,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达2.67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全行已收集储备“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268个,投资金额约4600亿美元,实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全覆盖。

——加快海外布局以推进转型。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自贸区金融改革逐步深化,这对国际化业务曾经是“短板”的建行来说,无疑意味着新的生机。建行制定了2017年海外发展规划,从全球机构布局、海外人才培养、业务开展和指标方面进行全面安排。

建行的全球清算系统是目前中资银行唯一实现全球集中部署、集中运维支持的清算系统,能够支持建行全球机构所有币种的清算业务在统一平台运作,真正实现“一点接入、全球覆盖”。

善建者行,成其久远。在今年大连达沃斯论坛上,亲耳聆听李克强总理说过的“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不仅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音。我们相信,伴随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稳中向好,包括建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将通过转型发展,走进新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