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人邓柯 北京专业乐评人评价昨晚的hi歌
华晨宇《春》(肖烔) 肖烔《春》 F / D 大调,音区 #F3 - bB4,华晨宇从 bA 大调转到 F 大调,音区 bE3 - C5 《春》是本季《Hi 歌》中,歌曲和歌手最契合的一首,而且彼此都无可取代——其他十三位歌手基本不会选这首《春》,连在编曲上开放度最高的常石磊在听完肖烔的演唱后都会笑着问他为什么停到了三级(绝大部分音乐结束都会落在一级);而华晨宇也在面对诸多好歌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春》,要知道华晨宇放弃的《景色》是庾澄庆非常喜欢的作品,据可靠消息称,盛典彩排时完整排练了《景色》而且一直在节目串联单里,本来计划作为本季遗珠之作由哈林亲自演唱,但不知道最后为何未能实现。
简而言之,华晨宇和《春》堪称本季绝配,怪咖唱怪歌。
《春》的特别不仅仅是超短的歌词,大段的吟唱,还体现在乐段和曲式上。因为这歌的词太短而且主歌副歌用的都是一段词,为了能够把问题描述准确,我只能靠时间来定位了。以下时间点以腾讯音乐《Hi 歌 第4期》专辑中的华晨宇《春》音频版为准,地址见文末。
此曲是 12/8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十二拍,属于加强版 6/8)打底,但在主歌段,会在段中扩展成 18/8(12/8 加 6/8),例如 1:54 处,第一句「树枝上树枝上」是 12/8,但下一句「长着嫩叶一片」就成了 18/8 了。
这样可以在听众的听觉惯性中吸引注意,也让过于简约的歌词能在乐句中组合成不同长度的线条,催生出不同的变化。
此外,曲式上的变化也耐人寻味。按理说歌曲的情绪推进需要由前奏进主歌进副歌,完成一次情绪循环,在间奏中短暂修正后再次由主歌进副歌再反复副歌,达到高潮后结束。而《春》从 bA 大调进入,1:04 前奏结束进入主歌,仅演唱一段后就转到 F 大调,相当于进入了副歌段,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
此后两分多钟的段落都在交替使用副歌和华彩咏唱,不靠收敛来凸显爆发,而是用不同的爆发方式来相互映衬爆发——那是什么方式?是不同线条,收放不一的咬字和音色,在不同的段落中绘出的轮廓,在最高音爆发成一口气贯穿了一整段的 C5。
看到这里,你会明白,艺术的极致一定是以技术的极致作为基础的。只有练成实打实的 20 秒 High C,才有资格去用那些高段位技巧。 我想已经不需要我再去解说,每个人一定都会有对于《春》的独特感受,因为这首歌实在和通常的流行歌曲太不一样了。流行乐坛上有太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