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剧艺术家李和平 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的“人生”

2017-1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位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的艺术人生 琼剧是海南文化园地的一朵奇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琼剧舞台上,活跃着一个引人注目的身影,她就是喝万泉河水

一位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的艺术人生 琼剧是海南文化园地的一朵奇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琼剧舞台上,活跃着一个引人注目的身影,她就是喝万泉河水长大的琼剧名旦李桂琴。 从唱歌到唱戏 1944年,李桂琴出生于拥有几百年县城历史的的琼东(琼海县的前身)县城,即现在的塔洋镇。

新中国解放初期,在县城小学读书期间,具有母亲皎好的外貌且性格活泼的她,被老师挑选上台主唱《小放牛》节目。那是她第一次登台演出,演出结果,不但节目受到好评,作为主唱的她也受到好评"那么(位)小仔眼大有神,生得靓又唱得好……" 生平第一次演出的成功,激励了李桂琴,也使她对文艺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毕业,李桂琴考上校址在琼海县城——嘉积的东路中学。爱唱歌且天生一个好嗓子的她自然成了学校文艺宣传队的一名骨干。 嘉积,作为全县文化中心,看琼剧的机会自然比已沧为公社墟镇的家乡多得多。

有一次,她与同学一起观看"文华班"在嘉积南门电影院公演的《拜月记》,戏中人物精湛的表演、优美的音乐、精美的舞台设计,深深吸引了她。朦胧之中,也对琼戏演员产生羡慕与向往之感。 在没有培养琼剧专业人才的艺术院校的历史条件下,各琼剧团演员来源主要靠平时下乡演出时在报考的人员中发现琼剧苗子而招收进团再逐步培养。

有一天,一位名叫阿菊的同学兴致冲冲地拉着李桂琴"走!去考剧团!"。 主考官让她唱一段琼戏,李桂琴羞怯地说:"我不会唱戏","不会唱戏唱歌也行"。一歌唱罢,接着要求"打脸"(即化装),面考结果,众主考官一致评论"长相好、人精灵、声音好,有培养前途"。

在面临初中升高中考试之际,被招进剧团的消息让父母意外,也遭到希望她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父母的强烈反对。反对理由:一是小小年纪就到社会上"讨吃"(即谋生)令父母心酸;二是父母舍不得让唯一的掌上明珠远离身边。

特别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父亲竟然背地哭成一双大肿眼。因为 父亲50岁才与母亲结婚。前后生的几个孩子都夭折,身边唯存李桂琴一个孩子。 因为孩子的执意从艺,还因为有人从旁劝说:"小仔(孩子)到剧团后,能成才当然最好;如果做剧(即演戏)没有前途的话,国家也会安排转行做其他工作的"。

能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能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这对于世代为农、希望孩子能跳出农门的父母来说,自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与说服力 1958年8月,这是李桂琴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这是她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析点,自这一天起,她将自己的生命与琼剧艺术融为一体。

从地区琼剧舞台到省汇演舞台 李桂琴当时进的是海口新群星群琼剧团,团长为郑长和、韩文华。

因为李桂琴的乖巧伶俐,也因为同为塔洋籍,人称"长和老"的郑团长对李桂琴格外关照。这对于年仅14岁、来到一个举目无亲的新地方的李桂琴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当时,团里对您们这些新招进团的小学员是如何培训?"采访时,笔者问她。

"一是指定专人负责,天天早上叫起床练声,在树上挂腿、练身段、练走台;二是跟随剧团排练、演出,即跟班学习"。 "师傅引入门、艺成在个人".在郑长和、王凤梅、红梅、王黄文、陈华等琼剧先辈的面传身教下,在浓厚的琼剧文化的熏陶下,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李桂琴的琼剧艺术也渐趋成熟。

1959年,新群星剧团、广东琼剧团、文昌县联合琼剧团合并成立广东琼剧院。李桂琴自然成为广东琼剧院一名演员。 1960年,海南琼剧学校成立。1965年,作为一名颇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李桂琴被选拔到海南琼剧学校进修学习。

之后又下连队当兵体验生活,在摸爬滚打的军营生活中体验人生的真谛,也从中拓宽了自己的创作路子。 在跟班的基础上经系统理论学习,李桂琴在唱、念、做、打方面进步很快。因为身材皎好、长相俏丽、音质圆润,剧团里将其定位于旦角。

 六十年代初期,李桂琴因主演现代琼剧〈《三里湾》中的范灵芝而崭露头角。雏风新声,继而在现代琼剧〈会计姑娘〉扮演主角女会计、古装琼剧《宝莲灯》中的三圣母、古代琼剧〈张文秀〉里的大姐、古代琼剧里的〈狗咬金钗〉里的大嫂等主要角色。

做为体验生活与慰问演出,李桂琴随团足迹走遍全岛各县、镇甚至于西沙群岛。在这期间,她拜在琼剧唱腔改革、培育人才卓有建树的苏炎娣为师,潜心学习音乐理论、发声办法、曲艺技巧,这使她的琼剧演唱功底更加深厚殷实。

1964年,广东琼剧团携〈石井村〉剧目赴广州参加文艺汇演获奖,芸芸观众对年方二十的李桂琴扮演的主角李葵花好评如潮,有人惊呼:"海南又出了个李桂琴!"。 1965年,李桂琴作为主要角色先后参加《接绳上路》、《红日照苗山》、《金滩银浪》《五指巨掌》等戏目的公演。

从国内舞台到国外舞台 正当李桂琴的艺术水平渐入佳境之时,一场文革大浩劫呼啸而至。一些优秀的琼剧传统剧目被打成"封资修黑剧目"、一批德高望重的琼戏先辈被戴上"资产阶级艺术权威"的黑帽子、恩师苏炎娣老师含冤入狱、受老先辈器重的李桂琴被定为"黑苗子"。

不过,贫农成份的出身、政治面目的洁白,使她幸免受批斗、被安置到干校之难。 文革后期,"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全国各戏种纷纷移植排演样板戏。瘫痪几年的广东琼剧院也重新上马排演琼剧样板戏。李桂琴重新登台,她所主演的《海港》中的方海珍、《沙家滨》中的阿庆嫂、《杜鹃山》中的柯湘、以及朱逸辉、钟少彪等创作的剧作《红树湾》中的石南英的角色脍炙人口,演出时座无虚席。

其中《沙家滨》、《红树湾》两剧赴省汇演时誉满羊城,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对李桂琴扮演阿庆嫂甚为赞赏,亲临住地热情探望。

同时,也受到湖南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的极高褒扬,湘两省同行南下学习者纷至沓来。 打倒四人帮,冰河解冻、大地回春。科学界迎接科学的春天,文艺界也迎来文艺的春天。

李桂琴以高昂的斗志、旺盛的精力,投入剧目的排练、演出。她的表演艺术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主演的《红灯照》、《张文秀》、《彩楼招亲》、《百花公主》、《汉文皇后》、《秦香莲后传》等,成为剧团屡演不衰、观众屡看不厌的剧目。

海南有句俗语:"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有海南人的地方就有琼剧"。1982年、1987年,李桂琴曾两度访演于新加坡,先后献艺于曼谷,香港,佳作《百花公主》、《汉文皇后》、《评雪辩踪》等,演出盛况,可说是"台上声情并茂、台下掌声雷动",其间受到泰国公主诗琳通,新加坡共和国副部长钱汉宗,何家良,国会议员黎达材等赏识并亲切会见。

当地报纸纷纷以《雨奇睛好,浓淡相宜》、《谈李桂琴的艺术风格》、《两代同堂创新路》、《琼剧花旦大王》为题撰写专论,给予李桂琴的艺术水平很高评价。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刘奇俊在《李桂琴的艺术风格》一文中这样评价道:"《汉文皇后》为何产生这么大的震撼力?这除了该剧的悲剧气氛之外,李桂琴的突出表现,占有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她通过人物动作情态、通过炉火纯青、精确迫真的唱念做,采用了直接或是间接的不同抒情渲泻手法,将汉文皇后内心翻腾的难言郁结,表现得入木三分。

如第八场代弟洗头的画面,观众完全可以通过她的表演而感受她内心的隐痛与矛盾。记得五年前看过李桂琴所演的<百花公主>,已觉得她是一位难得的旦角。此次再看挑起大梁饰演的秦香莲和再看她饰演的汉文皇后,深感随着岁月的增长,她的艺术修养加深了,故此她的表演技巧更加圆熟,如她所刻划的汉文皇后的动作情态,那精确和逼真的程度,已达到惊人的水平!

……"。

 1982年,新加坡国家电视台录制了李桂琴主演的《百花公主》 1987年在新加坡访问演出期间,新加坡国家电视台录制了李桂琴主演的《汉文皇后》、《秦香莲后传》。同年12月她荣获广东省优秀中青年演员"百花奖"。

1992年,李桂琴在海南琼剧学校授课的节目荣获该校"琼剧之春"一等奖。 1994年,李桂琴在海南省首届琼剧电视表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之后,李桂琴曾当选广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第五届妇女大会代表;其艺术业迹已收入《海南名人传》,《中国文艺家传集》。

1999年,她被当选为海口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从剧团副团长到艺术指导 纵观李桂琴的艺术表演,其特点之一是戏路宽,她被公认为琼剧舞台上难得的多面手,闺门旦、花旦、彩旦、青衣、刀马旦、梅香旦……,她演一个角色成功一个角色,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回异的人物形象;其二是唱念做打样样俱佳。

在唱腔方面,流利酣畅,高低自如、行云流水、音调挺拔,刚柔互济;在表演方面,注重人物内心情感,注重从人物性格出发,传情出神、形神兼备、 梨园有句俗话"欲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对于没有丝毫琼剧家世渊源的李桂琴来说,其表演艺术完全来自个人的勤学苦练。

"能否谈及您当年学艺的艰辛?"怀着高山敬止的心情,笔者问她。 "哪位艺人没有艰辛的学艺史?在钢琴前学声,海南天气炎热,往往练得全身大汗淋漓。唱多了引得扁桃腺老发炎,只好吃穿心莲片,苦苦的吃得胃发炎直吐酸水……。

排练刀马旦时,挨对手失手打是常事,有一次我被打得牙齿断裂,颜面肿胀;有一次头上被打一个大包……"她淡淡答道。

 别看李桂琴日常生活中衣着随便、素面朝天,可在艺术表演方面,一板一曲、一动一静、一招一式,却是非常认真严谨。她大器早成,双十之年已经出名,身边追求者众,但她沉湎于艺术,年近不惑方才婚配。 1970年冬,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独女,李桂琴何尝不想陪伴悲伤的母亲把父亲的丧事办完。那料麻孝刚披上身,团里接她演出的公车临门。顾全大局的她,含泪说服母亲,挥泪拜辞灵堂。她将无比的悲痛与愧疚深埋于心,一以既往地将优美的艺术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198 年,李桂琴被提拔为广东琼剧院一团副团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999年,年届55届的李桂琴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可将自己的生命与琼剧融为一体的她,仍然希望为琼剧事业多做些工作。

近年来,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剧协理事的她,非常乐意接受省文联、省剧协、省琼剧院的邀请,或参加节日演出或参加慰问演出或担任为振兴琼剧事业而举行的各种活动的评委。 如今,受聘于海南省琼剧院艺术指导,年过六旬激情未衰的她,或收徒弟认真传帮带或观看剧团排练或为剧团的运作出谋献策或根据需要参加排练演出,她在乐此不疲地忙碌着。

  悠悠岁月逝,绵绵从艺情。从14岁开始,李桂琴在琼剧事业道路上已艰苦跋涉了半个世纪。她深情地说:"趁我还能上台,很想为观众多扮演几个角色。即使退下舞台之后,我也不愿碌碌度日。只要是有利于琼剧事业的事,只要我能够做的,我都愿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