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文的故事 英烈风范 赤子情怀——罗世文烈士二三事

2017-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4年8月2日,是威远籍著名烈士罗世文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作为我党在四川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红岩精神"的主要体现者,罗世文是歌乐山烈士陵园内牺牲的级别最高

2014年8月2日,是威远籍著名烈士罗世文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作为我党在四川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红岩精神”的主要体现者,罗世文是歌乐山烈士陵园内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共产党人。他参与了重建中共四川省委的工作,先后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书记,领导了四川各地抗日救亡活动,为四川党的建设和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参与了罗世文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阅读罗世文那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深切感受他英勇无畏的革命风范的同时,我还看到了一个更加可亲可敬的罗世文。

1904年8月,罗世文出生在威远县向义镇观音滩罗家湾。罗世文祖辈以经营炭船业兴家,继后“乃兼办盐业凿井”致富,成为威远南乡望族。罗世文的祖父是自流井、威远一带享有盛誉的大盐商。罗世文出生时,其家庭已走向败落。由于罗世文自幼丧父,又非嫡出,在封建大家庭中受尽歧视和冷遇,由此养成了他反叛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

罗世文最初的愿望是成为一个写作者和翻译家,后来在吴玉章、萧楚女、杨闇公等革命先驱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知识分子出身的罗世文,身上既具威远人的耿介和质朴,又有读书人的率真与坦诚。不善隐藏,不会转弯,不事圆滑,情感细腻,易于激动,这便是书生气的省委书记罗世文!

据罗世文的革命伴侣王一苇回忆,罗世文很好学,他从苏联留学归来,捎回很多俄文书籍,一有闲暇即手不释卷。罗世文爱读理论书籍,文艺作品的书也极喜好,还常为王一苇朗读诗歌,讲解列宁主义及革命伟人的事迹。

罗世文爱书如命,他的书籍保护得极好,有一次他出门很久,忽又转回来,王一苇问他:“忘记什么东西?”罗世文说:“我书上的灰尘忘记扫了。”边说边用鹅毛帚去扫书上的尘埃,因此被王一苇笑为“书痴”。

罗世文对国民党特务无比憎恨,对同志、对难友却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敌人发给他的“津贴”和“稿酬”(狱中不发货币,而发肉类及日常用品),他都与难友们一起享用。难友得病,他嘘寒问暖,精心护理。对由于各种原因被捕入狱的青年,他更是特别关怀和爱护。

当一位青年难友在漫长的监狱生活和繁重劳役中感到消沉和绝望时,罗世文亲切地鼓励他说:“反动派想用苦役来摧毁我们的意志和身体,而我们却正好以此来松动我们的筋骨,为‘天亮’做准备!”

罗世文还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真男儿、大孝子。他重母子之情,重师友之情,重战友之情。甚至对于军阀,当其不再打共产党而有意于抗战,他也实心实意真情待之。由于长年在外从事革命活动,罗世文没有工夫回家去看望母亲。罗世文母亲思念儿子,每天就朝门口望着大路叫:”自元(罗世文小名),你还不回来呀?”哭了又叫,叫了又哭。

罗世文从亲友口中知道这事后,心里十分难过,却毫无办法。罗世文常对王一苇说:“我的母亲太苦,不怕别的,只担心她死了没钱买棺材。

”在罗世文被捕前一月,他老在王一苇面前提到他母亲的棺材问题,王一苇再三向他表示,这问题交由她办理。罗世文才略微放心。1944年中秋节,身陷国民党监狱的罗世文倚着铁窗,望见一轮圆月,不禁怀念起多年未曾谋面的母亲。怅然之下,写下《无题》一首:“慈母千行泪,元儿百战身。可怜今夜月,两处各凄情。”思亲之情,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