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润生刘建勋 陈锡文、刘鹤等杜润生众门生前往家中吊唁

2017-05-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财新网](记者 汪苏)10月11日上午,杜润生家人在其位于木樨地的家中设立灵堂,开放吊唁.杜老一生,无山头而门生众.上午8点半左右开始,刘鹤.陈锡文.韩俊.卢

【财新网】(记者 汪苏)10月11日上午,杜润生家人在其位于木樨地的家中设立灵堂,开放吊唁。杜老一生,无山头而门生众。上午8点半左右开始,刘鹤、陈锡文、韩俊、卢迈、周其仁、翁永曦、黄江南、孙方明、李树桥、康典、赵阳、张晓山等人士陆续来到灵堂,吊唁杜老。

10月9日早晨6点20分左右,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老人于北京医院辞世,享年102岁。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财办主任刘鹤等人已经身居高位,但在给杜老的挽词中,他们均以杜老弟子、学生自居,表达了对杜老诚挚的哀悼和缅怀。

上午8时30分左右,陈锡文第一个到场,向杜老遗像鞠躬后,陈锡文留下挽词:“杜老毕生追求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更是付出了全部心血。杜老不朽!弟子陈锡文”。

刘鹤则写道:“使中国从贫困走向富强的伟大开拓者。我们永远怀念杜老。学生刘鹤敬上。”

杜老的故交、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也携财新全体员工送上挽联:“改革先驱杜老千古”。

杜润生大女儿杜霞告诉财新记者,10月8日早晨,杜老情况开始迅速恶化,医生抢救无效,于9日早晨6点20分左右去世。这期间杜老没有来得及留下任何遗愿。

杜润生的外孙杜帆表示,杜老生前非常希望看到,农民能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国民待遇,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是他的核心愿望。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但很遗憾,杜老没能多等几年。”杜帆说,杜老做事的核心理念是以详实的调查为依据,年纪大了之后没有办法再做这样的调查,因此不再做一些结论式的判断,但老人的愿望非常朴素,就是农民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追忆这位“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向财新记者表示,杜老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杜老一直为农民说话,为农民的政治民主权利、经济利益呼吁”。

张晓山还总结,杜老将理论的彻底、政策的灵活和紧密贴近农民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许多后来被实践证明正确的理念、做法,都是经过杜老的转化、解释,最终为决策者接受,这方面,杜老的工作无可替代。与此同时,杜老塑造了一个兼容并蓄的研究、讨论环境。不同意见的争鸣、思想的解放,使理论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这种生动的、活泼的、开放的、自由的、民主的空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非常重要。这些,无疑对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杜润生出生于1913年7月18日,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高级领导干部中权威的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亲身参与了围绕“三农”问题的许多重要决策,而后又经历文革,再迎来改革开放。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窗口开启的历史节点,其于古稀之年,以一种圆融的艺术,中化上下左右争论,以五个“一号文件”出台为标志,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突破。

与此同时,一大批年轻人从他这里登场,走向政治、经济、社会的舞台中央,留下一连串闪光的名字。

“时代的绝唱。”一位前来吊唁的人士在挽词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