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汉妻子 李维汉的三任英雄妻子和他的特殊家庭
【人物简介】李维汉(1896-1984),又名罗迈,湖南长沙县人。1916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蔡和森等校友结识,并一起创建了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的筹建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八七会议后,李维汉一度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解放后任中共统战部部长。
2014年岁末,记者来到长沙县高桥镇采风,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著名的理论家李维汉的故居。1852年,李维汉的祖父李攀桂和兄弟李灏余买下了这处前倚池塘后靠青山的屋场,共9栋13厅。老故居的大门外两侧是高耸的照壁,房屋深达三进,屋与屋之间有天井、回廊。大院正中为过廊,过廊后进入后栋。后栋有5间正屋和诸多杂屋。2011年,李维汉的故居经过修缮和布展后,重新对外开放。李维汉一生先后娶过三任妻子,共育有6个子女,当我们了解了李维汉的生平之后,感到动荡不安的特定年代和戎马倥偬的战争生活,让他邂逅了三位英雄妻子,造就了他不幸与幸运、欢乐与悲情交集的特殊家庭。
曹文玉是李维汉的首任妻子。1914年春天,李维汉与曹文玉结为秦晋之好。那一年,曹文玉17岁,李维汉大她一岁。曹玉文系长沙县人,其父靠教私塾营生,无其他任何经济来源,家中十分清贫。1902年,父亲在家设蒙馆,天资聪颖的她当父亲的“跟班”,学识字写字。但曹文玉8岁时,父亲就过早离世。1909年,无法维持生活的她母亲,决定把曹文玉许配给堂舅父李幼云(李维汉父亲)家做童养媳。婚后,家庭生活仍然难以为继。两个女儿相继降生后,家庭负担进一步加重,而李维汉赴法勤工俭学后,为凑足盘缠,凡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卖了,家中由此而变得拮据不堪。在生活重压之下,顽强的曹文玉在家中佃了地主20亩田,安排大侄儿在地里劳动,自己在家做饭、喂猪、织布、带孩子、侍奉公婆,有时还要帮地主家纺纱,换几件遮体衣服。她终日艰辛劳作,难有片刻休憩。每到夜深人静、独守空房之时,不禁悲从心中来,泣不可抑。
1922年底,旅法勤工俭学的李维汉回国在湖南主持党的工作。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曹文玉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入自治女校学文化。1925年爆发了“五卅”惨案,为响应上海的大罢工,湖南省委掀起空前的反帝运动,曹文玉和一些同学在自治女校组织罢课,发动同学出外宣传募捐。
自治女校开除曹文玉的学籍。1925年6月,经省委夏明翰、李维汉的介绍,曹文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马日事变发生后,许克祥及反动军队在长沙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李维汉等主要领导人又遭通缉,时任济难会财务干事的曹文玉自乡下返回长沙,替牺牲的同志买棺材、收尸、掩埋死者和抚慰家属。
9月初,李维汉从汉口派人将曹文玉接到汉口,住中央组织部机关。
两个月后,曹文玉又搬往上海英租界建立中央组织部机关。她装扮成家庭主妇,俨然像中产阶级,经常搬家保护机关,摆脱敌人侦探。李维汉到莫斯科去学习后,曹文玉及身边子女的生活几乎陷入绝境。向忠发叛变革命后,曹文玉把守的机关又要搬迁,而此时的曹文玉正在一家日本医院堕胎(住中国医院怕暴露身份)。
她仅住了两天医院,就挪动着虚弱的身体收拾行当,搬到静安寺路爱文坊新建的洋房工作。曹文玉在她的自传中回忆说:“一个人要带着小孩一起搬泥土碎石,洗刷搞卫生,我实在没有力气,子宫出血,脚肿得象面包,为了工作,为了孩子,仍要坚持干下去,只有苦苦煎熬……默默地在机关掩护工作。
” 1933年,李维汉从苏联回国,一家人总算在上海团聚了,曹文玉痛楚的心得到了些许慰籍。
李维汉回国前,王明让他回国做特科工作,因而李维汉与一家人同住几天后,便于4月只身到达中央苏区。自此,李维汉与曹文玉分隔两地,双方不通音讯,加上其他种种原因,两人的婚姻已是名存实亡了。
解放后,曹文玉经中央批准回湖南工作,曾任湖南省人民银行发行部主任,湖南财经组长,中央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工作。1961年病逝于北京。
李维汉的第二任妻子叫金维映,浙江省岱山人,1919年曾在岱山县县立女子学校参加声援“五四”这动的宣传,毕业后任该女校教员,1926年组织女校师生响应“五卅”运动,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工运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被捕,经党组织营救而被释放。后到上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从事秘密的工人运动。193l年春夏之交,党组织指示阿金离开上海,到中央苏区工作。在上海,金维映认识了正在上海工作的邓小平。他们一同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一路同行,并且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不久他们结为夫妻。1933年5 月,邓小平在中央苏区遭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批判。在邓小平遭受批判后,思想压力太大的金维映被迫离开了他。
1933年李维汉担任党中央组织部长。此时金维映调到中央组织部任组织科科长。在共同的工作中,金维映爱上了李维汉,并于该年冬结为伴侣。两人结婚后,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仍然聚少离多。直到1937年,随中央机关迁到延安时,才和李维汉团聚在杨家岭山坡上窑洞里,结束了他俩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
长期的战争生活和艰苦环境,使许多从长征过来的女同志身患多种疾病。1938年春党中央派金维映、刘群先、方志纯等一批同志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但她这一去,竟成永诀。金维映到苏联一年多后,突然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开始她还能坚持学习,但不久,病情加重,党组织考虑送她去莫斯科一家精神病院治疗。病情稍微稳定后,又送他去一家疗养院治疗。
1941年,希特勒军队进攻莫斯科时,金维映所在的医院迁离了莫斯科,但他并没有逃出敌人的魔爪。在白俄罗斯附近,疗养院遭到德军的突然袭击,猛烈的炮火炸毁了医院,金维映从此下落不明。邓颖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解放后,有同志从苏联回来,听说她住在医院里,在敌人的炮火下,牺牲了!”
河北霸县的吴景之是李维汉第三位夫人。中学阶段,受进步人士影响,吴景之对社会和革命的认识逐步深入。1932年暑假,她北平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所领导的反蒋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8月,抵达延安参加革命,同年10月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
1942年,她与李维汉喜结连理。建国前后,他们患难相扶,生死与共,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也走过了人生最艰难、最痛苦的时期。1964年和1965年,李维汉受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冲击,先后被撤销一切职务。
“文革”期间,李维汉受到迫害,被批斗40余次,关押8年之久。1979年李维汉获得平反后,身体落下了严重病症,他的腰直不起来,几乎弯到90度,吴景之在繁忙工作之余,对李维汉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李维汉能完成《回忆与研究》的鸿篇巨著,吴景之功不可没。
李维汉去世以后,吴景之协助有关工作人员完成李维汉许多未竟的事业,为湖南长沙人民,特别是长沙县高桥镇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办了许多实事,深受家乡人民的爱戴。
2009年8月4日,吴景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革命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李维汉与三位夫人前后共生育三男三女六个子女。在这些子女中,长子李德谦刚满4岁便夭折,长女罗静松在监狱呆了5年,1937年9月,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她作为政治犯得以释放。
解放后,她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成功研究设计出氢弹、原子弹所需的金属材料,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成绩,曾多次获中央科工委的表彰。李英和李铁映两姐弟,因他们的父母忙于革命工作,很小就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被放到乡下托人照管。
他们从小就饱尝世间的人情冷暖,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才8个月大的李英曾被寄养在长沙县上华山的一个亲戚家。1949年,李维汉首任妻子曹文玉思女心切。当彭德怀到石家庄炼焦厂动员干部南下时,曹文玉主动要求调回湖南工作。
回到湖南,才知道李英改名龙厚坤,已去柳州市。曹文玉立即写信委托四野的南下部队,在柳州找到女儿,母女遂在长沙团聚。1950年组织上就安排李英在湖南省人民银行工作,1976年在长沙市支行退休。
人们熟知的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铁映, 1936年9月出生于陕北抗日根据地。小时候,李铁映的名字叫罗小金,那名字是由父母的姓组成的。李维汉在党内称罗迈。李铁映的母亲就是金维映,他是金维映与李维汉结婚3年后,生育的第一个孩子。
李铁林是李维汉的次子,其生母是吴景之。194年生于延河边的李铁林,1948年坐在毛驴驮着的箩筐里翻过了太行山,后随解放大军进入北京。先后在育英小学、北京四中上学,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当过工人、技术员、工程师和党务工作者。中共“十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李曦和姐姐罗静松一样有着相同的命运,与母亲曹文玉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李曦1920年出生于长沙县,14岁参加革命工作,分配在上海饶漱石处守机关。18岁到延安。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作曲,后担任武汉歌舞团长,武汉市文化局干部,现离休。
1984年8月11日,李维汉在北京溘然长逝,离家近六十载也没能再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1986年以后,继承父志的李铁映多次回到了高桥镇松竹村的火烧坝,代替父亲感受了故土的情怀。李维汉的三任妻子及子女和他一道,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