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诗词 古代诗词中杜鹃表意
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动植物同名,历来少见,只有杜鹃一名而二冠。作为鸟类,杜鹃是鸟纲鹃形目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属于世界性分布。在中国杜鹃共有7属17种,分布在全国各地,在长江以南最为普遍,是典型的南鸟。
生活习性上,杜鹃常隐藏在树林间,平时不容易见到。它的叫声格外洪亮,每隔2-3秒钟叫一声,有时彻夜不停。杜鹃性孤独,繁殖期间亦不成对生活,往往是单只出现。不营巢,在苇莺、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
因嗜食昆虫(尤其是毛虫)而对农林业有益,但对寄主的卵和雏鸟有很大不利,习性奇特,为鸟类中所罕见。以上是从杜鹃生物学上的意义来说。但是在古代典籍中,杜鹃有着极富文化内涵的传说,它被认为是古代蜀国望帝杜宇的化身,杜宇因失位而亡国,其魂化成杜鹃鸟,日夜悲鸣,鸣至啼血,血染草木遂成杜鹃花。
因而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它不再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物,而成了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人化的自然”。古代诗人在对杜鹃的不断吟咏中,对其精神意蕴不断地阐发,赋予杜鹃鸟更加丰富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极具审美价值的人文精神。
历朝历代有着数不胜数的杜鹃诗,但整体归纳起来,在这些作品中杜鹃这一意象所代表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抒发思国怀乡的悠悠之情
这种感情的表达在古代诗词中是最为普遍的。每年的春末夏初,杜鹃便开始啼鸣。其声音非常有特点:一是声音连续不断,凄厉悲凉,好像在倾诉怨恨;二是叫声若“不如归去”,所以古人又叫它“思归鸟”或“催归鸟”。杜鹃声极具煽情性,使人听了仿佛心都碎了,而在飘泊羁旅的游子心中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勾起他们的乡愁。